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472746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一、学习目标1能熟悉送别诗的常见意象,理解送别诗的常抒情感,分析送别诗的常见技巧。 2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具体说来1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在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2李颀送魏万之京,重点掌握其炼句的技艺。3李白送友人,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资料链接 1、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

2、题。2、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3、送别诗常用意象 :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 时间意象:秋 、黄昏、月夜、清晨;其他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酒等。4、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读题目,明题材,说感情。2、读作者,陈子昂,家世豪富,少任侠,性情豪迈,年十八始发愤读书,二十四岁举进士,官至右拾遗,多次上书论政,陈述时弊。后被诬陷入狱,忧愤死于狱中,时年42岁。他反对齐梁的浮艳文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复习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

3、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 时年26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有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3、读诗句,注意字音(绮筵、没)和句中停顿。4、读注释,探诗意。(请整体理解,补出跳跃的内容,用现代语言译写。)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

4、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5、读提问,作解答。(1)该诗从体裁分是一首 五言律诗 ,从题材上看是一首 送别诗 ,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别之情的?(教材P5第4题)【答】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的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加深。(2)指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对”二字

5、用得最为传神。“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只有劝君饮酒,再没有可以劝慰的话了,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3)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答】运用典故,“琴瑟”典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情景交融,“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4)古人创作诗歌大都精于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简要说出好在何处。【答

6、】一个“隐”字,一个“没”字两字特别传神。“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的难舍难分的心绪。(二)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1、读题目,释题意。2、读作者。(见注解)3、读诗句,注意字音(砧)和句中停顿

7、。4、读注释,探诗意。5、读提问,作解答。(1)诗的开头两句为什么不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 诗的开头先说魏万走,后点出前一夜的景象,这是为了突出送别。 (2)简要分析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对表现情感有什么作用?诗中用“微霜”“鸿雁”等词语,表明送别的季节;又用“初渡河”“催寒近”拟人手法,营造了送别时深秋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颔联和颈联写景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颔联和颈联写景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三)李白送友人1、读

8、题目。2、读作者。3、读诗句,注意字形(蓬、班)和句中停顿。4、读注释,探诗意。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5、读提问,作解答。(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用词准确传神,“横”写出青山的静,“绕”写出白水的动,动静结合,色彩丰富的送别场面。 (2)如何理解颔联中“孤蓬”

9、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漂泊无根,借喻远行的朋友,表达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3)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颈联两句是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4)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人何以堪。 四、迁移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

10、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1、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 ”,也开启了下句中的“ 人已远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别舍弟宗一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1、请简

11、要分析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答:比兴手法、情景交融。颈联是景语,也是情语,是用比兴手法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甚难。 2、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三)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沅江的波

12、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晚我仍站在江南望江北,乌鸦都已归巢只见水悠悠。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送别诗。(2分) 2、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3分)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3、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5分)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 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表达1分。如关键字书写有误、语言表达不简洁、不到位,比较点不清晰等,不得分。送别诗的意象:杨柳: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