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研究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0466611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6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研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研究 姓名:钱文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金融学 指导教师:严渝军 20080501 III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研究 摘 要 摘 要 本文结合巴塞尔协议、 COSO 报告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商业银行内部控 制管理框架,明确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构成要素等。然后深层次 剖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控制环境以及控制文化入手,按照 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的差异以及价值观、职业道德培育、风险管理 文化这样的多角度进行分析。而后,分析整个内控体系的薄弱环节,包括控制 管理失

2、控、流程管理、控制工具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运用内控理论分析 了邯郸农业银行的案例,最后给出了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 议。 关键词:关键词: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IV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el agreement, COSO report, as well as the introduc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framework published by central bank, it makes clear that int

3、ernal control objectives, and other elements. It begins with the control environment and the control culture, and then analyzes in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system of property rights, governance structure, differences i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values, ethics training and risk management c

4、ulture. Thereafter, it points out the weaknesses of the entire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 including the management control, the process o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ools followed by the case of Handan Branch of Agricultural Bank. Finally, it gives advice for develop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5、Chinas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Commercial banks,Risk management 1 第一章 引言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近代金融发展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金融风险的历史,据世界银行统计,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2l 世纪初,全球有 93 个国家先后爆发了 112 次系统性银 行危机。尽管各个国家银行危机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在导致银行危机的众多因素 中,有一些因素是相似的,即内部管理匮乏和外部监管无效。对我国而言,经济体 制正处于转轨时期,由于金融领域体制性矛盾长期

6、积累,在当前国内大力推动金 融体制改革和宏观调控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国内一些金融机构风险频发,损失 触目惊心,金融风险的表现一方面带有明显的体制性特征;同时也集中暴露出我 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薄弱、金融监管有效性不足的问题。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是粗线条的、宽松的, 具有自发性、初始性、单一性和滞后性,处于内部控制的初级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国际化发展趋势,金融创新不断发展,冲破了 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的种种束缚,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新的金融风 险也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演变为危机整个国际金融的潜在巨大风险,巴林银行 倒闭案是典型

7、的内部控制不力所致,为此,加强内部控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 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实践,各国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践方面有了长足 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健全与完善。 目前,我国金融业正面临着全面对外开放,我国的商业银行为适应内外竞 争,正加速发展。为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增强内外竞争力,建 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最重 要、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研究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多,但是针 对薄弱环节的研究却没有系统化。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入手, 集中

8、分析薄弱环节,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改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建立适应我国的商业银行内控系统,以更好地适应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 20 世纪 80 年代,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随着世界经济、市场一体化发展进 程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金融创新曾出不穷,并由此推动了各国金融业的长足发展,金融在世界及各国 2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但是在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也急剧放大,与此同 时,一方面各国政府没有适时调整经济金融政策,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 作为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也没有通过强化管理和健全内部控制来

9、适应新的 经济金融环境。特定金融环境下的风险,与金融市场固有的风险共同交织在一 起,并在特定国家和地区的宏观政治经济条件下释放,使得世界范围内的金融 危机特别是银行危机频繁发生,呈现出频率高、面积大、时间长、危害重积扩 散性强的特点。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对商业银行自身、监管当 局以及我国的金融体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对商业银行自身的意义 通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研究,完善内部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预防和减少大案和要案的发生。对近期出现的一些金融案件研究发现,商业 银行在内部控制上明显存在着问题;同时,健全内部控制,提高控制管理水平, 也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加入 W

10、TO 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复杂的 金融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着外资和中国商业银行双重竞争的压力, 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来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2、对监管当局的意义 商业银行不仅需要自身加强管理,还需要监管当局的外部监管配合。监管 当局更深入地了解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在监管上便有了明确的重 点。监管当局无论在制定政策还是执行执行政策时,都有了目标。 3、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营管理方面取 得了重要的成果,推动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育和金融业务创新,它已经成为我 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认为,银行内部管理不

11、善和内部控制不力是 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原因。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加强自身内部控制 建设,才能促进保障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我国金融业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虽然 无明显的金融危机发生以及大规模的银行倒闭现象,但是,金融业特别是作为 我国金融业主体的银行业不安全因素大量存在,严重影响到了整个金融体系的 稳定,甚至危及到国家的稳定和安全。这些风险的产生,除旧体制的问题积累, 经济转轨时期经济改革成本的转嫁 ,金融监管乏力,以及日益加深的国际金融 3 环境影响等外部因素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和内部控制不力是重要的原因 之一。因此,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研究如何构建

1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 统,健全内部控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4 第二章 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第二章 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2.1 内部控制理论综述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随着企业对内强化管 理,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 个阶段,特别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阶段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构建有着重 要的影响。 1、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内部牵制理论 这一时期是内部控制理论的萌芽时期,阎金锷、陈关亭在他们所著作的内 部控制评价应用中指出:内部控制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和 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

13、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 2、20 世纪 40 年代至 70 年代初:内部控制制度理论 1949 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所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对内部控制首 次做出权威定义: “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 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 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1958 年 AICPA 发布了审计程序文告 第 29 号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 制 ” (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 和 “ 内 部 管 理 控 制 ” ( Internal Admini

14、strative Control) 。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内部控制制度“二分法”的由来。 1972 年美国准则委员会(ASB)在审计准则公告第 1 号公告(SAS No.1) 中,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给予了全面的定义。 3、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内部控制结构理论 1988 年 4 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了第 55 号审计准则公告 ,提出 “内部控制结构” 这个概念, 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 一词取代了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词。该公告指出: “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 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并

15、且明确了 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 阎金锷,陈关亭,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M AICPA,Internal Control,A Special Report by Committee on Auditing Procedure of AICPA. SNew York.1949 Committee of Auditing Procedure.Sponse of Auditing Procedure No.19 S.1953 ASB.SAS.No.1S.1972 D.m.Guy,C.W.Aldeman,A.J.Winters.AuditingM.1996 AS

16、B.SAS.No.1S.1988 5 4、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 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跨国公司蓬勃发展,企业管理日 益复杂,经营风险提高,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标志。1985 年, 由 AICPA,AAA,FEI,IIA 和 NAA 共同赞助成立了 Treadway 委员会,该委员会所 探讨的问题之一就是舞弊性财务报告产生的原因,其中包括内部控制不健全问 题。基于 Treadway 委员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又组成了一个专门研究内部控制 问题的委员会COSO 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1992 年,COSO 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一体化框架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对内部控制所涵盖的内容作 了进一步的延伸。COSO 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