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第1课时)课件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10429016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第1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第1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第1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第1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第1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第1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复习(第1课时)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课,第四单元,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议论文的相关常识 ,能识记基础知识 2、通过复习重要作家作品,能学会记忆作者的方法 3、通过复习重点字词成语,能掌握易错点,复习指导 一,学生结合下面的知识梳理,掌握议论文相关常识。,知识梳理一 议论文的特点及三要素:,(一)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2.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论据有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3.论

2、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一)常用的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 2)道理论证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3)比喻论证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4)对比论证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二)常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对比论证:从正反两

3、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 比喻论证:将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引用论证: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充分有力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注: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论点、论证和论据,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据有 和 。,复习检测一 议论文知识点

4、,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论证方法有:,论证:,要点归纳,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论据 论证,复习指导 二,学生结合下面的知识梳理,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知识梳理二 作者简介,1、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2、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生于美国。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4年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现阶段。因此于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3、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其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马克思称他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一特有体裁。随笔的主要内容是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 4、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撰写的杂文集燕山夜话,是较好的随笔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复习检测二,1罗迦费因格, 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著作有 等。“ ”是他的名言。 2、丁肇中, 籍 裔 学家。1936年生于美国。1962年获 学位。 3、培

6、根(1561-1626), 国哲学家、 。马克思称他为“ ”。 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4、马南邨(1912-1966), 的笔名。 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撰写的杂文集 。,要点归纳,记忆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名 时 地 评 著,复习指导 三,学生结合下面的知识梳理,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知识梳理三 第13课重点生字词,1、汲j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2、推敲: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3、根深蒂d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4、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5、锲qi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

7、,有毅力。锲,雕刻。 6、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7、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有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8、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9、孜z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10、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第14课生字词,1.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世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本课指不作任何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 2.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3.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推广延伸到全国各地,流传千秋万代。 4.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世外,不加过问的冷淡态度,本课指不作任何探究实验的消极观察。 5.一帆风顺:比

8、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6.清谈: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7.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8.激变:突然、急剧的变动。 9.治国:使社会秩序安定。治,社会秩序安定。 10.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格,推究。 11.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12. 正心:使心地端正。儒家提出的一种修养方法。 13.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14.齐家:整齐家政。,第15课生字词,1、阐(chn)明:讲明白(道理)。 2、咬文嚼(jio)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后指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 3、不求甚解:甚:

9、过分;如“欺人太甚”。解:了解,理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功夫,只领会文章的精髓。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 4、狂妄(wng)自大: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5、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6、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打开书本,总有益处。 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7、怡情: 使心情愉快。 8、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9、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10、味同嚼蜡(l):形容写文章或

10、说话枯燥无味。 11、吹毛求疵(c):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12、狡黠(xi):狡诈。,第16课生字词,1、读准字音。 玄虚 省悟 渺茫 脊梁 诓骗 污蔑 搽 2、解释词语。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自欺欺人: 前仆后继:,Xun xng mio j kung mi ch,不满现实,追怀古代的事情。,代老百姓请求保全性命或解除困苦。,欺骗自己和他人。,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革命者斗争的英勇壮烈。,复习检测三,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推敲( )压榨( ) 渊博(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高谈阔论

11、浅尝辄止 B、心旷神怡 好学深思 孜孜不倦 人情练达 C、寻章摘句 全神惯注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D、诸如此类 投机取巧 开卷有益 马马虎虎,3、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 (1)吹毛求( ): (2)味同嚼( ): (3)寻( )摘句: (4)( )然贯通: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抽噎 隔膜 撅断 朦胧 B、恣睢 跌落 皱痕 煞白 C、阔绰 瑟索 栈片 萧索 D、一缕 阔悼 打拱 嚼着,要点归纳,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当堂检测,1、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 (1)吹毛求( ): (2)味同嚼( ): (3)寻( )摘句: (4)( )然贯通: 2、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

12、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书是-我说:“”,疵,比喻故意挑毛病,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章,指读书只局限于文字的推求。,豁,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航船,每一本好书都是把我们送进知识海洋的航船。,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抽噎 隔膜 撅断 朦胧 B、恣睢 跌落 皱痕 煞白 C、阔绰 瑟索 栈片 萧索 D、一缕 阔悼 打拱 嚼着 4、下列粗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事渲染(作) 相时而动(看、观察) B、狼狈不堪(不能忍受) 缄默(封口) C、莫

13、名其妙(没有人) 与日俱增(一起) D、弄性尚气(注重) 动辄(就) 5、下列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神态描写) B、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心理描写) C、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肖像描写) D、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动作描写),D,B,D,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

14、得的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A、借喻 明喻 暗喻 明喻 B、暗喻 借喻 明喻 借喻 C、暗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D、借喻 借喻 明喻 明喻 7、仿写句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歌是 ;故乡的歌是 ; 。,D,一颗引路的星,总在有迷雾的夜里闪烁,一盏温暖的灯,总在哭泣的心中点亮,迁移训练,1、按要求答题。 已知:(1)备考前夕:某学校九年级(2)班晚10:30下自习 (2)班主任有令:每晚下自习后须自学一小时 求:考入重点高中 解:眼皮十分沉重 答:九年级寒窗苦,苦海无边 这是一道特殊的数学题,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两条)另外,请给该学校提一条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信息:(1) (2) (3) (4) 建议: 2、根据文段大意补充句子。 幼年时,;少年时,;青年时,我是平畴奔驰的骏马;中年时,我是凭轭负重的犍牛;老年时呢?我也许就是一株数着自己凋零的叶片计算光阴的秋树。,某学校用“时间加汗水”方法进行中考备考。,这种方法极大地摧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堪重负,而又无可奈何;,学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等,如,应推行素质教育,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请多给孩子一 些睡眠时间,保证孩子身心健康;请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我是枝腾跃的小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