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摩擦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374013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摩擦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摩擦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摩擦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摩擦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初二下册摩擦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摩擦力人教版 八年级 第八章第三节【课题、课时】 摩擦力 (2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在“科学世界”里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

2、级第一学期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各方面的应用。2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里的一些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三要素及二力平衡的知识,掌握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有关摩擦力的生活体验,可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增减摩擦力的方法(2)增减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

3、方法(1)能通过例子来总结增减摩擦力的方法;(2)能联系增减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观察、多动手的学习习惯 (2)鼓励学生知难而进,勇于接受挑战【教学重点】1、通过例子总结增减摩擦力的方法,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增减摩擦力在生活的应用【教学策略设计】 通过上一节课对摩擦力的学习,对摩擦力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例子的分析,总结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以及增减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展示增减摩擦力的相关视频【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增减摩擦的方法1、提问:生活中的摩擦力很多,是不是所有的摩擦力都对我们有害呢?

4、2、提问:哪些摩擦对我们是有害的?3、提问:能不能用刚刚探究出来的实验结论想出增减摩擦的方法?4、板书: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5、提问:为了减小海绵在木块上运动的摩擦力,还有什么可行的办法?引导学生得到第三种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滚动摩擦。6.请一位同学做实验,对同一物体比较它们的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7、播放气垫船,磁悬浮列车,轴承添加润滑油的视频片段。8、介绍减小摩擦的第四种方法:使接触面分离。1、列举有益摩擦的实例。(传送带传输物体,走路,运动员涂防滑粉,自行车车闸,瓶子盖)2、列举有害摩擦的实

5、例。(推物体时产生的摩擦力,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火车的轮子与铁轨的摩擦)3.回答:5.回答:在海绵的下面放置2根圆珠笔,推起来就很轻松,摩擦力减小。6.选取带轮子的小车,先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做滑动摩擦,读数;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做滚动摩擦,读数,得到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12、对摩擦进行分类,为增减摩擦的学习作好铺垫。小结和作业1、学到了哪些知识2、课堂巩固练习:观察自行车,找出哪些部位存在摩擦,分出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并回答是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的。3.假如摩擦力消失一小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科学幻想。1、学生对照板书进行总结。2、观察、讨论并回答。3、增加对科学的幻想,提高物理学习兴趣。【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需要通过科学探究得到实验结论,由教师指导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师指导然后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再结合适当的练习,可能的物理猜想,可能产生有趣的科幻场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学生对物理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