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36966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章末综合检测(三)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3题。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A降水B湖泊水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3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早于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B早于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C晚于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D晚于流域内开荒种田扩大解析:第1题,结合降雨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第2题,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推断为东南地区的河流。第3题,结合选项,如果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

2、,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早于,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答案:1.A2.D3.C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46题。4在水循环的过程中,能实现环节的功能的是()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5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哪个环节的影响()A BC D6“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天空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A BC D解析:第4题,环节是水汽输送,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可能实现此功能。第5题,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地表径流

3、,也就是图中的这一环节。第6题,水循环联系着地球上的四大圈层,实现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转移。答案:4.C5.C6.D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甲乙7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At1 Bt2之前Ct1之前 Dt2解析:水库进水量与出水量相等时,水库的水位达到最大值。答案:D8图乙中,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C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

4、旺盛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解析:水库中心区蓄水后,水面扩大。因水的热容量大,夏季增温慢,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减少。答案:C9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A洪涝灾害频繁 B流量趋向稳定C诱发地震、滑坡 D鱼类绝迹解析:河流上的水库建成后,对库区下游河段具有调节径流量的作用。答案:B下图是亚洲部分国家每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蓝水足迹(工业消耗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和灰水足迹(发展工业而污染的水资源量)。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列有关国家与工业产生的水足迹的描述,符合图示的是()A发达国家的灰水足迹比重很小B水足迹和工业发达程度呈正相关C水足迹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D日本灰水足迹比重大于印

5、度11为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水足迹比重,可采取的正确措施有()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加大蓝水足迹比重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水产生量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A BC D解析:第10题,日本是发达国家,通过读图分析,其灰水足迹在其水足迹中比重较大,排除A。印度的灰水足迹大于日本,但是印度的蓝水足迹远远大于日本,既是印度的水足迹大于日本。相比之下,日本的灰水足迹比重大于印度。D正确。按理说工业越发达,人口越多,其水足迹越多,但是只要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就能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减轻污染,就能减少水足迹。可见,水足迹并不与工业发达程度和人口数量呈正相关。排

6、除B、C。第11题,灰水足迹是指发展工业而污染的水资源量。增加河水和地下水的开采,只能加大蓝水足迹比重,并不利于减轻水污染;加大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属于对生产过程后污水的治理,不属于工业生产过程中减少灰水足迹比重的措施,不符合题意。答案:10.D11.B下图中洋流M与海岸平行。读图,完成1213题。12洋流M可能为()A日本暖流 B千岛寒流C加那利寒流 D巴西暖流13洋流M对沿岸区域的影响是()A渔业资源丰富 B多晴天,少雾C增温增湿 D等温线向北凸解析:第12题,由于洋流受东北信风影响,应为北半球大洋东岸的寒流,故可能是加那利寒流。第13题,由于M洋流为寒流,为上升补偿流,冷海水上泛

7、将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鱼的饵料丰富,吸引鱼群,渔业资源丰富;洋流M会使沿岸区域多雾、降温减湿,流经地区等温线向南凸出。答案:12.C13.A下图是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读图,完成1415题。14以为中心的环流圈()A其中的一支是东澳大利亚暖流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解析:属南印度洋,为南半球副热带环流,其中一支是西澳大利亚寒流。答案:C15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在该洋流影响下,会形成世界性大渔场B该洋流会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故该洋流沿岸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C该洋流会使自南向北航行的船

8、只航速增加D在该洋流的影响下,沿岸地区形成了沙漠气候解析: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流经的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答案:B二、综合题16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图回答问题。图1某海域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图2北印度洋夏季风示意图(1)读图1判断,该海域位于_半球;该洋流(虚线所示)流经海区水温比同纬度附近海区水温_。按照寒、暖流的分类,该洋流是_流,它对沿岸气候能够起到_、_的作用。(2)图1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方向)流动。在图2所示的、四海区中,图1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海区。(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

9、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图2所示、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解析:第(1)、(2)题,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暖流使海水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出,南半球的海水表面温度向南递减。第(3)题,西南季风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造成的,其次才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洋流的流向与风向基本一致。第(4)题,大陆沿岸海区的涌升流主要是受离岸风的影响;盐度、温度差异而导致的密度差异也是涌升流的形成因素之一。答案:(1)南高暖增温增湿(2)南(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

10、;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顺时针流动。(4)有些沿岸海区吹从陆地向海洋的风,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海区的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造成涌升流。处。17读我国某区域图(图甲),该区域的乌梁素海(图乙)是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大型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分析图甲中的河流在图中所示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及原因。(2)简要回答河段除流量外的其他水文特征。(3)图甲所示河流为我国母亲河,历史上漕运发达,但清乾隆以后逐渐终止。

11、推断其漕运逐渐终止的原因。(4)乌梁素海是_(咸水/淡水)湖,说出判断理由。近年来乌梁素海的水污染问题严重,简要答出其主要污染源。解析:第(1)题,图甲所示为黄河从河套平原到河口的河段,在该河段,由于降水少、用水量大,河流流量越往下游越小。第(2)题,河流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流量、汛期、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第(3)题,本题考查河流的航运价值,应主要考虑黄河航道和水文特征的变化。第(4)题,乌梁素海和黄河相沟通,为淡水湖,其水污染的污染源应主要考虑生活和生产污水等方面。答案:(1)逐渐变小。原因:流经河套平原,农业用水量大;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缺少补给水源;蒸发和下渗强,损耗多。(2)汛期在夏季;含沙量小;有结冰期。(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床,堵塞河道;径流减少甚至出现断流。(4)淡水与黄河水系相联系,湖水通过黄河注入海洋。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含化肥、农药的农业灌溉用水。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