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学科介绍.2014年4月21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32152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65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重点学科介绍.2014年4月21日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家重点学科介绍.2014年4月21日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家重点学科介绍.2014年4月21日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家重点学科介绍.2014年4月21日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家重点学科介绍.2014年4月21日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重点学科介绍.2014年4月21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重点学科介绍.2014年4月21日(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家重点学科介绍2014 年 4 月 21 日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 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支撑,充分体现全国各高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到 2007 年为止,我国共组织了三次评选工作:共评选出全国 286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7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其中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 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 201

2、45 号), 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学科 审批已被取消。 1一、学科概况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我国目前教育科研的各个领域根据其学术性质分为文、理、工、医、农等 13 大学科门类(2011年新增艺术学),每个学科门类内又划分若干一级学科,每个一级学科又根据实际学科的内涵分为若干二级学科(或称专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一些单位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师资力量、在国内外的地位和声誉突出的科学,评定为国家2重点学科。因此,高校重点学科的多少,直接反映这个学校在全国高校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培养学生的质量。二、评选条件(一)国家重点学科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学科方向:对推动学科发展、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3、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术队伍:有在所在学科学术造诣高、有一定国际影响或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有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人才培养:培养博士生的数量和质量于全国同类博士点前列;科学研究: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特色,取得一定数量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且承担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项目;条件建设:教学、科研条件居全国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强的与相关学科相互支撑的能力和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料的先进手段;学术气氛浓厚,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二)教育部对申请国家重点学科的要求申请学科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至少已正式招收一届博士生,并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申请学科应属

4、“国民 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期间教育部批复预审的原“ 211 工程 ”学校中的重点学科建 设项目的组成部分。3申请学科在“国民经济发 展五年计划期间曾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教学科研奖励。申请学科为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社科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等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请学科所在 一级学科已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三、评估历史第一次评选工作是在 1986-1987 年。1985 年 5 月 27 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 ”根据这一要求,原 国家教育委员会于 1987 年 8 月 12 日发布了国家教育委员会关

5、于做好评选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申报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根据通知精神,重点学科的门类要比较齐全,科类结构比例和布局应力求合理,要有利于促进学科间的 横向联合,逐步形成高校科研优势。重点学科点应承担教学、科研双重任务,要逐步做到能够自主地、持续地培养和国际水平大体相当的博士、硕士、学士;能够接受国内外学术骨干人员进修深造,进行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够解决四化建设中重要的科学技术问题、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能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科学根据,为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促进学科发展作出较大贡献。此次评4选共评选出 416 个重点学科点,其中文科 78 个,理科 86 个,工科 163 个,农科

6、 36 个,医科 53 个,涉及 108 所高等学校。第二次评选工作是在 2001-2002 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的通知规定,开展了新一轮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评选工作。主要目的是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的能力,形成一批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根据目前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对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方向进行引导和示范,使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进一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集中国家和地方有限财力,通过重点建设,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

7、体系,巩固和扩大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的综合优势。共评选出 964 个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第三次评选工作是在 2006 年。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国家重点学科的教学、科研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术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促进了高等学校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重要的具有骨干和示范作用的教学、科研基地。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和世界范围内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5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和科技的要求,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调整国家重点学科结构。根据 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精神,在“

8、服务国家目标,提高建设效益,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一流学科”指导思想下,调整的重点是在按二级学科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新兴学科的生长。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要突出特色和优势,在重点方向上取得突破。共评选出 286 个 一级学科,677 个 二级学科,217 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四、评估方式各高校根据自身科学研究实力,向中国教育部门申报若干个国家重点学科,由中国教育部门统一组织评选。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覆盖了全部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所有该二级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都会参评。如果某校申报的某个二级学科成

9、为国家重点学科,即表示中国教育部门认定该校在该二级学科的科学研究实力达到国内顶尖水平。由于国家重点学科的评选标准严格,宁缺勿滥,往往出现某个二级学科没有国家重点学科的情况。另外,如果某所高校的某个二级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后科学研究水平下滑,有可能在下一轮的评选中被撤销。6五、评估影响大学评估与排行中国教育部门明确表示不制作官方的大学排名。因此,作为中国教育部门唯一认定的代表该二级学科。国内顶尖水平的国家重点学科,被当作衡量高校科学研究实力的最关键参数之一。在中国民间制作的多个大学排行榜中,国家重点学科的多寡都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评价中国大陆地区各高等院校尤其是一些知名高校,为了获得更多新的国家

10、重点学科,并确保已有的国家重点学科不在下一轮评选中被撤销,往往会在相关学科加大扶持力度,且与其他高校开展激烈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大陆地区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上升。由于第二轮国家重点学科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等极少数著名高校获得了大量的国家重点学科,而绝大部分普通高校只获得寥寥几个甚至没有)。一些学者认为,今后的国家重点学科将越来越向少数著名高校聚集。另外, 2000 年前后中国大陆地区众多高校进行了合并,其中一些单个实力较弱的高校在合并后,第二轮国家重点学科大量增加、名次大幅上升。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促使一些对已有的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不满意的高校,试图通过合并的方7式,达

11、到短期内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大量增加、名次大幅上升的效果。而那些位于高等教育不发达地区的高校,由于周边没有足够实力的高校可以进行合并,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六、评估结果以下为教育部 2007 年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第三次评估结果 1,包括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二 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所覆盖的二级学科都是国家重点学科。(一)一级学科学科名称 学校名称哲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8应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法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政治学 北京大学社会学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马克

12、思主义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9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 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数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物理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天文学 南京大学地理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大气科学 北京大学海洋科学10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质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

13、学西北大学生物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生态学 3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科学技术史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械工程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11哈尔滨工业大学燕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光学工程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北

14、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冶金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12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控制科学

15、与工程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13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建筑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土木工程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水利工程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武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 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石油与天

16、然气工程 东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大学14中国石油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 东华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北京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军械工程学院核科学与技术 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农业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林业工程 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15食品科学与工程 江南大学作物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园艺学 浙江大学农业资源利用 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植物保护 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畜牧学 中国农业大学兽医学 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林学 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水产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