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详案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300608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二下册《变色龙》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色龙授课人:周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写作背景。2.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把握人物形象。3.认识“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和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腐朽。二、教学重点:通过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把握人物形象三、教学难点:认识“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和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腐朽。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出示变色龙图片)介绍变色龙:又名蜥蜴,其特点在于根据外界环境的颜色而变化自己的体色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今天我们要学习以“变色龙”的名字来命名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不是写变色龙却以变色龙的名字来命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二)检查字词预习情况逮住

2、( ) 逮捕( ) 旗帜( ) 戳穿( )中看( ) 崽子( ) 惦记( ) 杀戮( )魁梧( ) ( ) 乞丐( ) ( ) 契诃夫( )(三)解题1.先请同学根据昨天你预习时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来为这篇文章拟一个副标题。明确:(提示:副标题的功能是对主标题加以解释说明,明确并且完善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例“奉承多变的奥楚蔑洛夫”,“狡诈多变的警官”,“荒唐的奥楚蔑洛夫”。2.大家的发言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警官,可见奥楚蔑洛夫警官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大家拟的标题都对,那么文章为什么要以“变色龙”为题呢?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也是随着环境、事态发展的变化而变化。警官的做法就好比是变色龙,所以作者

3、用“变色龙”为题目。(四)把握人物形象1.刚才大家发言用词虽然不同,但都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一个显著特点 变,根据你们昨天预习的内容来看,说说奥楚蔑洛夫一共变了几次?每一次变的过程中对小狗的称呼是什么?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次变化? 明确:奥楚蔑洛夫一共变了六次。第一次事件开始,奥楚蔑洛夫不知狗的主人 是谁时,说它是“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肯定赫留金是受害者。第二次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却说道:“它那么小,怎么会咬着你呢?”对赫留金却说“鬼东西, 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发生了骤变,“什么玩意儿!毛色不好,

4、模样不中看,下贱坯子。”而对赫留金却说:“你呢,受了害, 绝不能不管。”第四次,当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时,奥楚蔑洛夫却说它是“名贵的狗,娇贵的动物。”对赫留金说:“混蛋,不用把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五次,当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又说它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当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奥楚蔑洛夫又说这小狗“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这坏蛋生气 好一条小狗”而对赫留金却说:“我早晚要收拾你!”2.通过朗读揣摩人物心理和性格(1)找生有表情地朗读六次“变”中奥警官的语言,感受人物性格、心理活动及变化。(朗读指导:当读到小狗是将军家的或是将

5、军哥哥家的时候,语气亲切、语速慢、语调长;当读到小狗不是将军家的时候语速快,语气严厉。)(2)师生分角色朗读2127段。(3)总结文章语言特点:幽默、风趣带有讽刺意味。3.文中除了对小狗的称呼和处理事件的方法在变,还写到了奥警官的什么在“变”?明确:奥警官身穿的军大衣。第一次写军大衣,是因为军大衣是沙皇警官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第二次写脱军大衣既揭示了奥警官因判错案而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见风使舵的狡猾。第三次写穿军大衣是他心惊胆颤的表现,以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中更深一层的胆怯。第四次写裹紧军大衣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用来掩饰自己不

6、光彩的表演的那份难堪。军大衣这一细节勾勒了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和卑劣的心理活动。4.奥警官的“变色”背后“不变”的是什么?明确:奥警官“变”的依据是小狗主人的身份。“不变”的是他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思想性格。(四)探究社会意义1.同学们根据文章内容思考,奥警官判案的处理方法和结论可以“不变”吗?为什么?明确:不可以,因为他生活的社会造就了他“变色龙”的性格。2.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明确:第一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凋敝萧条,这个社会中警察显得神奇,市场显得很萧条。 第七自然段中“就连法律上也没有那么一条,说是人受了畜牲的害就该忍着” 和第十二自然段中“他在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

7、等啦”说明底层人民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身利益,然而法律并不是劳动人民的保护伞;第十七自然段“那儿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功夫就叫它断了气!” 从侧面揭露了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的法律,它只为统治阶级而服务,用来欺压百姓。文章第二十八自然段人民的“哈哈大笑”,笑赫留金愿望为实现,笑穷人不如富家犬,笑一人得势,鸡犬升天。老百姓的“笑”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不仁、庸俗、愚昧,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奥楚蔑洛夫不得不变。2. 介绍作家及相关知识。明确:(1)契诃夫,1860年出生在俄国,是具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大师,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20

8、岁开始创作,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2)“契诃夫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只是简单的招人一笑不过笑后总会剩下些什么”鲁迅坏孩子和别的奇闻前记 (五)总结:你们在笑过后剩下些什么?笑过后我们剩下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此时,我们认为奥警官除了可笑还有什么?可悲、可怜。因为他生活在一个病态社会,是社会造成了这样一个惨剧,让警察不能奉公执法,使人民在不能得到保护的同时过着相反的、麻木不仁、庸俗的生活。奥楚蔑洛夫不得不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和反动,辛辣地批判了它反人民的本质。五、作业:这篇课文结尾写道:“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便裹紧大衣离开广场走了。 后来怎样了呢?课文没有交代,留给读者去思考。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想像力,把后来的事情补出来,以广场事件之后为题,做片段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