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299357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讲解高一语文现代诗歌赏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诗歌赏析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诗(新诗)的特点;2.回顾归纳本单元知识;3.掌握欣赏现代诗歌的技巧。知识积累文学常识新诗特点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新诗特征:(1)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注,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

2、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 (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 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并建立起现代诗歌的新传统。 (三)新诗既以旧诗为革命对象,则自必以引进外来形式为诗体模式,我们的新诗在五四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主要是英国诗)借来音律形式的”(朱光潜新诗从旧诗学习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累积了几百年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上,是“截然异质的突起的飞跃”。这样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断接

3、受外来影响并溶化自己民族风格中,以致在语言铸造和诗艺运营上,愈来愈与外国诗歌趋同,逐渐增加了它的世界性色彩。 (四)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打破或者叫决裂,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扬弃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不推陈便不能出新,而没有可推之陈也便没有可出之新。每一时代的新诗歌,总是在民歌和前代诗歌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的新因素而生发创造出来,但它的根须却必然深深扎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中。字词汇总字音沁(qn)园春 橘(j)子洲 寥(lio)廓百舸(g) 峥(zhng)嵘 挥斥方遒(qi)百侣(l) 漫(mn)山遍野 浪遏()飞舟彳(ch)亍(ch ) 颓(tu)圮(

4、p ) 青荇(xng)斑斓(ln ) 漫溯(s ) 长篙(go)成语 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中流击水:化用“中流击楫”,中流就是河流的正中间,指河流中最湍急的地方;击水代表逆风而上,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反抗的中坚力量。课文精要理解主旨沁园春 长沙上阙以写景为主,写的虽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的诗词里那种肃杀、悲伤的悲秋情调,反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秋色图;下阙以“忆往昔”领起,抒发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和远大抱负。全词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为过渡句,使上下阙有机地结合起来。雨巷这是一首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诗,象征是本诗创作的主要手

5、法,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这一理想。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叹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再别康桥全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第一节,写再别康桥的惋惜之情;第二节至五节,写对寻梦康桥往事的回忆之情;第六节,写再别康桥时的抑郁之情;第七节,写再别康桥即将回归苦难祖国的坚毅之情。全诗别出心裁,构思不落俗套,尤其是章法整齐,韵律优

6、美。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把握重点现代诗歌鉴赏技巧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表达技巧,是新考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热点考题是关于诗歌的鉴赏,而现代诗歌的鉴赏备受人们的关注。虽然因为现代诗歌的理解难度等原因最近几年高考试题较少涉及,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来解答现代诗歌的鉴赏题呢?从高考的命题实际来看,现代诗歌的测试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如1999年高考语文第10题对艾青诗我爱这土地的赏析等。在具体的应试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一些解题技法。1.借技巧,抓关键,透过现象看本质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一种事物时

7、,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从而顺利解答关于主旨一类的考题。【例1】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一诗,然后回答问题。总得叫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下面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B.同情老马受到的折磨以及被任意蹂躏的命运。C.显示旧中国人民

8、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提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解析】本诗以马为描绘对象,但作者绝不会是在说现实中的马如何,而显然是在以马喻人。本题AB两项都是错在不懂得这种技法。C项能联系该诗写作背景来展开想象和联想,懂得以马喻人,但对诗的主旨理解错了。“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有泪只往心里咽”这些关键语句描绘的形象是在“忍受”而非“挣扎”,它是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人民悲惨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见答案应为D项。2.按需要,看搭配,注意表达符合语境与古典诗歌一样,现代诗歌也十分讲究语言的锤炼。有一类考题是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的。做这类题时,一要看词语的搭配;二要看

9、表现方法的需要;三要看是否合乎句意,符合诗境,从而达到排误存正。【例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也许葬歌闻一多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a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b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c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依次填入第二节a、b、c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照 飘 树 B.弄 吹 片C.拨 刷 伞 D.射 掠 团 【解析】细品全诗可知:a处,主

10、语是“阳光”,宾语是“眼帘”。“弄”字显然不当,据下文“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a.b两处用的是拟人手法,“照”和“射”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a 处就选“拨”。“飘、吹、掠”也都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b处应选“刷”。C处,“团”字与“松阴”搭配不当,“树”和“片”与“撑”字搭配不当。只有“伞”字,既能与“撑”搭配,又能与“庇护”搭配。比较四个选项,答案应为C项。3.读原诗,据题干,综合思考防片面有些对思想内容与写作手法的理解的考题,往往采用以偏赅全的方法来设置迷惑项,干扰考生。应试时,应把原诗、注释及题干中提供的条件综合起来考虑,才能解答。【例3】阅读闻一多先生的也许,完成下面题目。(1)这首

11、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下列表达的思想感情最贴切的一项是( )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心极度哀伤的感情。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 。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2)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 )A. 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B. 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C. 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D. 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解析】第(1)题考查

12、的是对诗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有些考生知道闻一多是一个民主主义战士,知道他的诗集死水内容多抨击黑暗现实,因而在做题时不加考虑地选择B项。这是不正确的。本题题干已经提示: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夭折而作。既是为亡女而作,抒发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所以答应为A项。 第(2)题考查的是对写作方法的理解。依据上面对诗歌的分析,B项不正确。诗中有比拟,但不是这些事物都用比拟了,A项以偏赅全,也不正确。D项“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表现主旨偏离太远。只有C项与悼念亡女紧密联系,是正确的。4.找矛盾,扣诗歌,把握意象辩真伪。现代诗歌的考查,一般侧重于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往往会采用肯定或否

13、定的矛盾方法来干扰学生。因此,应试时宜先找出来矛盾选项,再紧扣题目和旨趣,把握诗歌的形象特点,辩出真伪来。知识迁移 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月色正好/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柳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1诗人将 比喻为“乡色酒”,表达了 。2同样是圆月,为何上节说“圆”,下节说“满”? 3“你从柳梢头望我”化用了哪两句著名的古诗? 参考答案1乡愁;思乡之情。2上节说“圆”还有团圆的意思;下节说“满”,因为“满”有“斟满酒”的意思。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拓展阅读我是一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我软软的

14、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诗作感情真挚,表达委婉细腻,语言于整饬中保持自然,重要遗词用韵,旋律舒缓柔和,有内在的音节美,因而被鲁迅誉为当时“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赏析这是一首色彩明艳而情调又显得凄美的爱情诗。诗的感情推进取迂曲之势,形成三个层面:首节为第一个层面。以后每两节为一个层面。在首节中诗人慧心一转,将多情的男子比作柔波微漾的“小河”,它偶遇彩霞般明艳的姑娘,于是情意突萌,拥着这迷人的“影儿”缓缓前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