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27762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李秀山(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广东省深圳市大亚湾核电基地,518124)摘要:介绍了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描述了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并从购买方(工程公司)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关键词:核电 设备 质量 管理 分析 对策自 2005 年 12 月 15 日,岭澳二期核电工程全面开工以来,我国核电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国家核电建设的方针从“ 适度发展核电”调整为“ 积极发展核电”,红沿河、宁德、阳江、方家山、福清等核电项目相继开工。核电站的建设需要大量设备,如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

2、、常规岛主设备(汽轮发电机组)、控制系统(DCS)、变压器、水泵、阀门、管道、电缆等。这些设备制造的技术和管理要求都非常高,难度相当大。以前,在大亚湾、岭澳一期等核电站的建设中,相当多的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现在,随着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在国家的要求下,各核电项目设备国产化比例持续、大幅提高,核电装备制造业进入黄金时代。面对如此之好的形势,国内企业大举进军核电设备制造市场,其中包括了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及民营企业、中外合资及外商独资企业,基本囊括了具有国内最高制造及管理水平的设备制造企业。1 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几年来核电设备制造的实践,各相关企业的管理

3、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四个凡事”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企业核安全文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人员、设备的专业化和工艺的标准化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管理的精细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各设备制造企业在管理上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核电设备制造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低级的人因质量事件频发各设备制造企业在核电设备的制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较多的不符合项。但让人很难接受的是,这些不符合项中存在着大量的低级人因错误导致的不符合项,很多不符合项完全不应该发生。如部件在起吊过程中跌落,购买原材料时使用错误的技术规范,未经购

4、买方同意擅自变更产品结构,等等。这些不符合项的发生,不仅对设备制造进度造成重大影响,还对企业的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让购买方的信心发生动摇。1.2 质量管理粗放,管理体系整体水平低下,提高不快很多设备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企业运作模式,搭建了基本成型的质量管理框架。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水平低下,企业管理粗放、毛糙,企业领导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质量上虽然存在一些小问题,但大的方面应该没问题了”,事实上具有明显的“小富即安、60 分万岁”的特点,质量管理整体水平提高不快,甚至停滞不前、缓慢劣化,完全不能满足核电设备制造对质量管理体系高水平的要求。1.3 质量管理体系的“两

5、张皮”现象明显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在国内开始大规模推广,各设备制造企业基本都通过了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质量管理程序文件体系,对质量相关工作的主要过程进行了规定。但在很多企业,虽然程序体系已建立,但程序文件形同虚设,各项规定未得到严格的执行,通俗地说就是“说一套,做一套”,“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程序文件毫无严肃性可言,存在明显的“两张皮”现象。这类企业中,人治现象明显,流程不清,管理混乱,企业领导人忙于救火,质量事件频发。1.4 习惯性违章现象普遍、长期存在,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中,习惯性违章现象或多或少都有所存在

6、,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老”企业,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恶劣。主要表现为管理层违章指挥,不遵规定随意指令;执行层有章不循,按经验工作,随意走捷径等等。由于习惯的顽固性,这些行为在企业长期存在,各级人员久而久之也就熟视无睹,不知道是问题,不认为是问题,习惯性违章行为一直得不到纠正。即使在企业开始制造核电设备后,这些行为也仍然存在,常常导致让人不能理解、“大跌眼镜”的质量事件发生,对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造成重大影响。1.5 不重视根本原因分析和经验反馈,质量问题重复发生在不符合项、质量事件发生后,很多企业忙于就事论事地纠正,采取措施消除已发生的缺陷。但对根本原因分析不重视,未能挖掘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以采

7、取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满足于将事件对付过去再说。也不重视经验反馈,未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因此,不符合项、质量事件重复发生,对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对设备制造的质量造成重大影响。2 原因分析通过对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调研、访谈、观察,我们发现,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企业发展的阶段通常,企业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几个阶段:基本级(发展靠个人能力,无组织体系,成功难以重复)、重复级(基本管理,有组织体系,可重复的成功)、确定级(标准化,文档化,发展结果可控)、管理级(管理量化、精细化,管理过程量化,以作业为单位的成本核算、工时定额,集约化管理)、优化级(自我

8、优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主动创新并积极应用,主动自我优化)。比对各级特点可基本判断,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大部分还处于“重复级”,少量处于基本级和确定级,与国外同类企业(大部分处于确定级和管理级)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工业化历史的原因,也有计划经济发展史的原因等等,这一现状基本上决定了国内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不可能太高。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要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任重而道远。2.2 企业发展的重心和特点核电设备尤其是百万千瓦及以上核岛设备,制造技术难度相当大,很多设备制造基本上达到了目前世界装备制造业水平和设备加工能力的极限。同时,RCC-M 标准

9、的使用对很多制造厂也是难题,毕竟 RCC-M 标准对很多制造厂来说是个新标准,制造厂普遍存在对标准不熟悉的问题。因此,很多企业当前的工作重心是怎样突破技术难关,提高工艺成熟度,提高成品率,生产出合格的产品。企业面临的是生存(赚与亏)的问题,而不是活得好不好(赚多少)的问题。因此,基于商业公司效益第一的特点,领导的精力、关注点都向技术倾斜,对质量管理的关注度不可避免地有所下降。2.3 产品特点通常来说,电气、仪控类设备(如变压器、开关、电缆等)制造企业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项较少,出现的质量问题较少。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具有产品、工艺标准化程度高,工艺、技术成熟,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好等特

10、点。相比之下,机械类设备(如容器、锻件等)制造企业面临着非标产品多,工艺、技术不成熟,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差等管理上的难题,在质量管理上需要克服的问题很多,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跨跃性的提高。2.4 专业化程度在核电市场大规模扩大以后,很多企业进行了专业化生产,或者是全厂只制造核电设备,或者是成立了专门的核电车间、分厂。核电设备制造的管理要求与民用设备有很大的不同,典型的例子是对不符合项的处理。用有些企业的话来说就是,民用产品想怎么修就怎么修,想怎么补就怎么补,基本没人管。但核电产品就不行,有国家核安全局、业主、工程公司多方监管,必须按程序、按规范进行,要求更严格,处理时间也长得多

11、。实践证明,专业化生产对提高设备制造的质量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总体来说,全专业化的企业质量管理最好,其次是有专门核电车间的企业,最差的是混合作业的企业。2.5 规划不足近年来,核电项目大量开工建设,对核电设备的需求激增。相当多的企业对这种形势没有做好科学的预估和充分的准备,突出表现在人员贮备不足,关键设备不足。在生产中,人员和设备成为了制约设备制造的瓶颈。关键操作岗位人员缺乏,如数控机床主机工、技能合格的核级焊工等存在明显缺口,不得不招聘没有核电经验的新员工或调用负责其他产品的员工,结果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不符合项频繁发生。关键设备不足也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操作工人长期加班加

12、点,不能正常休息;设备长期、高负荷工作,正常的周期性维修不能进行,设备状况下降;不得不频繁进行工序变更,打乱了企业整体的正常工作节奏。2.6 上市影响现在,相当多的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均实现了股票上市。上市固然对优化公司管理等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好处,但对部分公司尤其是刚上市不久的公司造成了巨大的业绩持续增长的压力,这也给设备制造质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时候这种影响还相当大。如在有些企业,股份公司或集团公司给下属的事业部、子公司下达了不尽合理的产值、利润指标,并与员工收入直接挂钩。而由于市场的原因(如景气周期、金融危机等),有些指标很难完成,这就直接导致员工收入下降,对员工尤其是受影响最大的基层员

13、工的士气造成剧烈冲击,对设备制造质量带来很大风险。2.7 人员素质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员工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尤其在年龄偏大的员工中。在很多关键岗位,如核级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工,很多人员的文化程度都是初中、技校水平。除少部分人员表现优秀外,大部分表现出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工艺、新技术较慢的特点。他们大多是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下成长起来,接受的正规培训较少,喜欢凭多年的经验工作,本能地对学习、查看文件化的程序、规范、工艺有抵触心理。因此,这些人员的工作常常会有不符合文件规定的情况发生,给质量带来很大的隐患。另外,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大多属于强周期性行业,企业的效益与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因

14、此,在企业效益处于下滑期时,高素质人员就会有明显的流失现象。越是在经济发达的区域,这种现象越是明显,有时会非常严重。因此,如果这些企业在此时接到核电设备制造合同,人员素质的制约将是设备质量提高的明显瓶颈。2.8 劳务关系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中,很多企业出于节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聘用了大量的劳务工。即劳务工先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合同,再以劳务派遣的形式到制造企业工作。在部分企业,劳务工在关键岗位普遍存在,如核级设备焊接、数控机床操作、无损探伤等。劳务工从事的工作与同岗位的正式工完全一样,但收入水平却往往有着明显的差别,劳务工的收入通常只有正式工一半甚至更少的水平。从实践来看,当劳务工在企业中是少数群

15、体时,其心态就不会平和,就会普遍存在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不细致、责任心不强、危机感不强的特点。劳务工的流动性也很大,普遍抱着学两年后跳槽的心态。他们在工作中常常表现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工作比较毛糙,对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造成明显的影响。2.9 收入水平在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之后,核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平均收入水平与金融、电子、石化、电力等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制造企业通常很难吸引到国家最优秀大学的毕业生,引进学生的学历含金量相对较低,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而且,较低的收入水平在降低员工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对员工士气、工作积极性等精神层面也有明显负面影响,对设备制造质量非常不利。同时,我国

16、东西部同类企业的收入水平也有明显差别,东部企业往往要比西部企业要高,造成部分西部企业的高素质人才流失。这种情况对西部制造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造成不利影响。2.10 质量人员数量实事求是地说,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备制造企业的质量人员数量占企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要高。在很多国际先进企业中,除了无损探伤、理化检验等必须具有特殊技能的质量检验人员以外,机加检验、焊接检验等普通检验人员已很少,出于强烈的责任心及较高的工作水平等原因,机加、焊接等人员自己即能把好质量关,保证产品质量。但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中,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自觉性和责任心还不能让人满意,独立的质量检验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在有些企业,由于领导对核电设备制造管理的特殊要求不理解等原因,存在质量检验人员超负荷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对设备制造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基于与以上类似的原因,质量保证人员的数量也与核电设备制造的要求不适应,质量保证人员除了进行基本的质量体系维护工作外,没有太多的余力进行质量管理改进、提高工作,客观上导致质量体系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