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区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26268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4区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4区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4区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4区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4区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4区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4区第一次模拟考语文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初三学业考试第二次模拟考试题语 文 试 卷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 6 页,有 4 个大题, 25 个小题。满分为 120 分,考 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 签字笔书写,答案必 须按照 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 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一、书写(4 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6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分) 真正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着真善美,它不会

2、 趋炎 ( f )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更不会让自己美 丽的底色 (rn)上尘污。除非用烈火将其燃为灰 (jn),使之化为尘埃,否则,美丽的生命就像一条清 (ch)的小溪,永 远百折不回、乐观坚强地奔向大海,直到最后一滴。 2.根据下列语境,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与人的 ,少一些心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 ,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 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 奋进的 ,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 。快乐 力量 友善A B. C. D.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2 分)

3、 A九峰山方圆数十里,南托太白山,北濒东海,真可谓巧夺天工的人间仙境。B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这个假期我们全家去游览了黄山,果然觉得名正言顺。C我和小琪是多年的好兄弟,我们一直相敬如宾,从没吵过架。D就算家中的藏书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也不代表主人的知识就是渊博的。4. 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 “让世界充满爱。 ”这是一句美丽动人的话。B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C “同学们, ”杨老师说:“请不要随意乱丢垃圾。 ”D香蕉啊,苹果啊,西瓜啊,他都很喜欢吃。5. 古诗文填空。 (必做,任选一题) (6 分)不畏浮云遮望眼, 。

4、 (王安石登飞来峰 ) ,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很旺的诗句: , 。在送东阳马升序中,面对“烨然若神人”的同舍生,宋濂却能做到“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第 2 页 共 6 页 , 。人生难免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请你写出表现诗人积极乐观心态的古诗词名句: , 。 (课内外均可)6.名著阅读。(4 分)【甲】当 A 航行到北美时,新招募来的水手劫夺船只, A 被扔到一个荒岛上。A 上岸后,被一群类似猿猴的动物耶胡所包围。正在危急之 际,来了一匹灰色的马,耶胡们害怕它,都跑散了。接着,又来

5、了一匹栗色的马。它们“ 举动 很有条理,很有理性 ”。马们 把 A 带回家去,并用一捆干草和燕麦来招待 A。A 摇头表示他不吃 这两样东西,马感到很奇怪。刚好, 这时有一只乳牛经过,A 指了指乳牛的乳,于是马领会了,便用牛乳来款待他。 【乙】B,梁山英雄排第三十位,水寨八员头领第三位,有一身好水功。宋江发配江州, “黑旋风”为找下酒鱼大闹渔牙,放跑了 渔户的鱼,没料到 渔牙的主人 B 赶来,和“黑旋风”打了起来,陆地上B 打不过 黑旋风,就到水里打。 “黑旋风”不知 B 是水中英雄,被他用水灌了个 饱。幸 亏戴宗制止,才救了“黑旋风”一条性命。【甲】文中的人物 A 是 (填人名),这部作品的作

6、者是 。【乙】文中的人物 B 的绰号是 (填绰号),“黑旋风”是指 (填人名) 。7. 综合性学习。 (8 分)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材料一】受 3 月 11 日的日本 9.0 级大地震影响,日本政府于 12 日首次确 认福岛核电站出现泄漏。随后,中国民间传出这样的谣言:日本核泄漏会导致海水污染,以后的海盐都不能吃了。剩余的安全食 盐有限,大家赶快去超市抢吧。【材料二】商务 部市场 运行调节司负责人就 3 月 16 日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抢购食盐现象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表示,我国盐的 产能达到 8000 多万吨,食盐一年销量只有 800 多万吨。目前全国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盐业公司一般

7、都会有三个月的 库存量,食 盐 供应是完全有保障的。当前个别地区出现的抢购现象,主要是由于社会 传言和谣言。如果你的妈妈也听信了材料一中的谣言,准备去抢购食盐,你会如何劝说她?(2 分) 仔细阅读材料二,以商务部发言人的口吻为这则新闻拟定一个标题,字数不超过 20 个(标点符号算在内) 。 (2 分)商务部: 请将材料二中画线句由长句变成两个短句。 (仍能与后文衔接得当) (2 分) 材料二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三、阅读理解(40 分)(一) (11 分)冬日香山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 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 这时来,香山

8、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 为我们 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第 3 页 共 6 页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 过,是花的世界;夏天 时来过 ,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 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 红,无 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过去来 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 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

9、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 树根下。如果 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 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 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

10、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 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 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 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 槃, 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 这两样了。 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 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

11、岩,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它 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它 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它不因 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 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 。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 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它借着季 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 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

12、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 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 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 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 时 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节选自散文集觅渡,作者梁衡)8阅读全文,说一说作者开篇提到“香山性格的那一面”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 分) 9文章第段,主要是把冬日的香山同春、夏、秋三季的香山作对比,好处是什么?在第段开头,作者描写松树时,为什么要“与春夏相比”,而不是与春夏秋相比?(3 分)答: 1

13、0.作家写景绘形往往不在于物,而在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情。读后想一想,文章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中语句具体分析。 (3 分)答: 第 4 页 共 6 页11.作者对香山景物的称呼不同,称“灌木”为“它” ,称松树为“他” ,观察冬景有了感悟以后又称香山为“她” 。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作者如此表达的用意。 (3 分)答: (二) (13 分)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机和能源污染步步逼近,获取新型能源已经变得十分迫切。虽然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不断地被开发利用,但很难想象,它 们能够完全替代传统能源。1939 年,美国科学家证实,一个 氘原子核和一个氚 原子核通过碰撞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可以释放出一个中子和 17.6 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该发现揭示了已 经持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