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活动的概念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228629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活动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旅游活动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旅游活动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旅游活动的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旅游活动的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活动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活动的概念(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侧重于探讨旅游者的活动,而非是指旅游业的经济活动或经营活动,更不是指旅游行政部门地旅游管理活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试图给旅游活动下一个标准的定义,为什么呢?,三、旅游活动的概念,专家指出:“首先,旅游研究需要有标准的定义,以便为研究内容建立参数;其次,如果没有标准定义,人们对旅游活动的测量,或者对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对地方、全国,乃至世界经济之影响的测量结果,便不可能具有共识。”,1991年6月,在世界旅游组织(UNWTO)和加拿大的联合赞助下,全球旅游统计工作会议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这次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有三个: 1.提出统一而完整的旅游者定义和旅游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2、2.为评价旅游的经济影响以及为评价旅游业各部门的绩效提出一套严格的方法; 3.制定政府与旅游业之间的对话手段,进而为旅游统计数据的收集制定出一套统一的工作方案。,旅游统计工作渥太华会议定义,人们对旅游活动的认识和界定有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这里介绍最近的发展结果。,(教材33页),这次会议决议中的主要结论之一,便是将旅游活动这一概念做了新的权威性界定: “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1993年,联合国接受了世界旅游组织会后提交的报告。 通俗地讲,旅游活动即是指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

3、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 (教材33页) 当然,对这个定义到现在为止仍然是有争议的。,旅游统计工作渥太华会议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 旅游活动即是指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旅游与旅游活动的定义比较,学生异地读书 农民异地打工 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三峡大移民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外籍教师来我校任教 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来到某国家担任外交人员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再判断下列活动

4、哪些是旅游?,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管理活动,以及旅游者和旅游业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一门科学。 旅游业是高度竞争的产业,旅游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旅游目的地国家之间竞争也同样地激烈。如果不了解旅游者,不了解旅游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了解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这些旅游业的基本常识的话,就难以在竞争中取胜。旅游学这门课程就是来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四、关于旅游学,(一)什么是旅游学,(教材3页),旅游学作为单独的科系或专业在欧美普通高校中设置始于什么时候?,绪论1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发展。,研

5、究内容 (1)旅游者 (2)旅游业 旅游是主体欣赏客体的活动,旅游业在旅游主体和客体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3)旅游的影响,(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教材3页,旅游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书3页3个基本板块) (1)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旅游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及旅游活动的发展趋势; (2)旅游的三项基本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3)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旅游业的经营与管理; (4)旅游的作用与影响,旅游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5)旅游与现代科技,特别是与 信息技术的关系等。,2.重视研究旅游学的原因(教材45页) (1)旅游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庞大的

6、社会现象,旅游业也因此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2)旅游业是一个潜力巨大、前景光明的产业。 (3)旅游业同时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产业。 “外交事业”“经济产业” “综合性产业”“战略支柱产业”,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有待人们进一步认识和解决。,3. 旅游学研究的方法 (1)从不同角度对旅游的研究通常使用的几种方法: 历史方法 、经济方法 、社会学方法 、地理方法 、管理方法 、系统方法 (2)按学科研究的层次划分的几种旅游研究方法: 综合考察法 、野外工作法 、抽样调查法 、模式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综合性边缘学科,边缘学科的含义:科学理论认为,现代学科的分布状

7、态就像一张网,现实存在的学科就像网孔,而在网孔的边缘或网孔(学科)与网孔(学科)的交叉点上产生的新学科,就是边缘学科,或称交叉学科。,(三)旅游学的学科性质(特点),第一,社会上有一个领域(特殊的),这个领域里的问题是现有的学科理论解决不了的; 第二,这个领域的周围或与这个领域有关的相邻学科是成熟的,都能或多或少地给这一领域里的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第三,这一领域里的问题、矛盾尖锐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人们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并为解决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不懈地探索。,边缘学科产生的三个条件,旅游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五大方面: 第一,具有经济学方面的特

8、点,包括旅游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市场学、旅游会计学、统计学和旅游财物管理等; 第二,具有管理学方面的特征,包括现代管理学、饭店管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管理学、餐饮服务与管理等; 第三,具有文化学方面的特征,包括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历史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地理学、旅游与民俗文化、旅游社会学、旅游心理学等; 第四,具有工程学方面的特征,包括旅游规划学、旅游产品设计、酒店工程设备管理等; 第五,具有技术学和艺术学方面的特征,包括导游技术与技巧、信息技术管理、装饰与布置技术、餐饮服务技术、茶艺与旅游接待礼仪等。,(三)旅游学的学科性质(特点),“一门社会科学的学科,可能有三

9、种相互联系的不同体系,即理论体系、知识体系(经验体系、工作体系)和课程体系(教材体系)。” 旅游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理论体系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一是概念系统,包括:旅游、旅游现象、旅游活动、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行为、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资源、旅游地、旅游商品、旅游流、旅游效应、旅游消费、旅游容量和旅游规划等。 二是理论系统:即旅游学理论框架,它直接体现旅游的学科内容,这些理论进入旅游学领域后,逐渐与旅游学中的特有概念、特有研究对象和特有问题相结合,经过一个漫长的整合过程,最终成为旅游学独特的理论系统。,(四)旅游学的理论体系,旅游学科理论体系,旅游学,旅游开发与规划,

10、旅游规划学 旅游开发学 旅游景观设计,旅游文化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资源学 旅游环境学 旅游地理学,旅游环境学,旅游发展史(旅游活动史) 旅游业发展史(旅游业史) 旅游学发展史(旅游学术史),旅游史学,旅游科技,旅游信息系统 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制图,它主要研究旅游学理论的结构框架,以及旅游管理各专业课在学科中的地位。,作为一门学科,旅游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般认为,意大利人波迪奥于1899年发表的关于意大利外国旅游者的流动及其花费一文,是理论上探讨旅游现象的首篇论文。之后又有一些学者发表了一些有关论文。1927年罗马大学经济学教授马里奥出版了名为旅游经济学讲

11、义的旅游学专著,第一次对旅游经济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后来许多国家的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旅游学的研究,产生了一批理论成果,逐步构筑起了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一些学者从地理学角度对旅游也进行了分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克默里在地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认为是旅游地理的代表作。,四、旅游学研究概况,(一)国外旅游学研究状况,后人们逐步意识到,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综合性特点。1959年,国际旅游科学家协会在法国召开的第十次大会上,讨论主题首次由单纯的旅游经济问题扩大到讨论区域旅游空间分布问题,推动了综合研究的开展。 人们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旅游现象,旅游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分

12、支学科不断涌现,如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统计学、旅游史学、旅游市场学、旅游服务营销和旅游社会学、旅游心理学等,使旅游学学科体系逐步完善,旅游学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性质不断凸显。 1975年出版的日本铃木忠义的现代观光论、1977年出版的美国罗伯特.M.麦金托什、夏希肯特的旅游学、史密斯的主人与客人:旅游人类学以及20世纪末戈尔德耐等的旅游业教程,对旅游的认识具有了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一)国外旅游学研究状况,意大利欧洲北美地区 (发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 初期:20世纪50年代前 综合研究期:20世纪6080年代 科学体系初步创建:20世纪90年代 目前,旅游学

13、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还远远不够丰富和成熟,研究的方法也欠规范,需要深入探究以促进其不断完善。,(一)国外旅游学研究状况,1927年春创刊的旅行杂志(于1954年停刊)是中国第一本旅游杂志,它为我国旅游研究搭建了平台。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第1本旅游学专著江绍源的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是我国最早的用现代旅游观点来探讨古代旅游现象的著作。 1932年,卢寿联和张子丹出版了饭店应用侍应生学是应用性的研究成果; 1943年,余桂堂出版了游览事业之理论和实际,是较早全面论述旅游业的著作。 我国旅游学研究的真正起步是在20实际70年代后期。 1978年国家旅游局成立政策研究室,集中

14、了一批专家和实际工作者,为我国制定旅游业政策做研究准备工作。,(二)我国旅游学的研究状况,北京大学陈传康先生较早开始了旅游现象的探索,从地理学角度对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园林风景等做了阐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郭来喜先生也做了开拓型工作。此后,陆续出版了一些旅游地理著作,如卢玉亭的现代旅游地理学、傅文伟的旅游资源评估与开发等。 经济学界对旅游业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一批著作,如伍宇峰的旅游经济(1981年)、邓观利等的旅游概论(1982年)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综合性特点的凸显,跨文化、诸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逐步被采用,如屠如骥的旅游心理学(1986年)、乔修业的旅游美学(1988年)等。 旅

15、游学概论是旅游学的入门教科书,需要对旅游各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不少学者在开展综合研究,构建旅游学科体系方面做了不懈努力,出版了很有影响的著作。,(二)我国旅游学的研究状况,影响较大的两个旅游学体系模型: 1.“主体手段客体”(20世纪70年代由P Chau提出),五、如何去研究旅游学,旅游者 旅游业 旅游吸引物,虽然这一模式的解释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例如未能将旅游影响的研究反映于该模型之中,但其中的逻辑思维对于引导人们对旅游学体系的思考,仍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的旅游学界,这一模型的影响力表现尤为明显。,(教材第5页),2.由N Leiper于1979年提出并在1990年做了新的修订

16、和完善。,旅游目的地,途径地区,旅游客源地,外出旅游者,回程旅游者,环境:人类、社会文化、经济、技术、物质、政治、法律等,旅游者和旅游业的区位,这一模型由三个基本元素构成:旅游者、地理区域、旅游业。,当今国际旅游学术界普遍推崇这一模式,他们认为这一模式除了思路清晰、适用性强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优点:(见教材6页),交叉学科 概括性强 相互关系,(第6页)总的来讲,同社会科学所有其他学科一样,旅游学研究需要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和归纳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有关规律。同时,实践也是旅游学研究的最终归宿,否则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旅游学研究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有关问题的逻辑性和实证性的统一。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运用理论、历史和政策去探索和解释社会现象,同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