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市三中王文燕人教版八年级下《饮酒》教学设计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223995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锡市三中王文燕人教版八年级下《饮酒》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锡市三中王文燕人教版八年级下《饮酒》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锡市三中王文燕人教版八年级下《饮酒》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锡市三中王文燕人教版八年级下《饮酒》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锡市三中王文燕人教版八年级下《饮酒》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锡市三中王文燕人教版八年级下《饮酒》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锡市三中王文燕人教版八年级下《饮酒》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锡 市 中 小 学 学 科 带 头 人 结 业 考 核 教 学 设 计 课题:饮酒(其五) 单位: 锡市三中 学段: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姓名: 王文燕 饮酒(其五) 教学流程图: 陶渊明教学对象: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陶渊明并不陌生,前面已经学过了陶渊明的多篇古诗文,但语文基础较薄弱,知识面较窄。在初中阶段学习诗歌仅仅停留于记诵层面。教学内容:饮酒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30课诗五首中的第一首诗。陶渊明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人。饮酒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虽然八年级的学生对陶渊明并不陌生,

2、但对其思想的高度,对其历史地位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利用这首古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理解。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诵读,比较理解,拓展知识面。开 始 情 境 导 入 解 题 研 习 文 本 朗 读 课 文整 体 感 知品 读 鉴 赏把 握 情 感合 作 探 究拓 展 延 伸感 受 作 者升 华 提 升归 纳 总 结 分 享 收 获布 置 作 业 结 束整合点: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作品与作者、音乐与作品、朗读与诗词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不仅学到学习鉴赏诗歌的常见方法,而且在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同时,体会作者

3、积极的人生追求,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数字化学习环境:录播室一、教案背景:1、面向全体学生 中学 学科:语文 2、老师课前准备: PPT课件 利用百度引擎查阅相关的资料备好课二、分析教材饮酒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30课诗五首中的第一首诗。陶渊明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人。饮酒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归隐之后的思想,赞美田园生活的无限美好,流露出诗人融入自然的那种闲适自得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憎恨。虽然八年级的学生对陶渊明并不陌生,但对其思想的高度,对其历史地位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利用这首古诗词的

4、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理解。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而对诗词的学习,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于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为以下几点: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中的意味。学习诗人的高雅志趣,高尚节操。 过程与方法:品味词句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和精神境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领学生从纷繁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一块净地,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教学难点:通

5、过“悠然”“见”等词,理解诗人的生活志趣。教学设想:从我校学生的实情考虑,语文基础较薄弱,知识面较窄。在初中阶段学习诗歌仅仅停留于记诵层面。因此,首先需要老师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在理解的层面之上再引导学生走进诗人所寄寓的情感层面慢慢地去感悟。教法:反复诵读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联想想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比较阅读法。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整合点与软件:将作品与作者、音乐与作品、朗读与诗词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不仅学到学习鉴赏诗歌的常见方法,而且在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同时,体会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学课时:一课

6、时教学环节:一、导语设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作家喜欢饮酒,他们的创作与酒结下了不解情缘。而文学史上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是东晋一位爱喝酒、爱种菊花的文人陶渊明。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二、解题 1陶渊明,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2.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即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苦闷与追求。正如欧阳修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从饮酒小序中可以看出: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

7、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3.学生齐读学习目标三、研习课文(一)朗读诗歌,整体把握。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三分诗七分读。所以,我们学诗,首要的是?(学生肯定会齐答“读”)说得非常好,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饮酒。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遍。 3.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要求读准字音。师:再请一位,要求提高。注意节奏、语气。并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个节拍,二、三结构)。点击PPT出现全诗的朗读节拍,读节奏、重音、情感。 目的:通过朗诵诗歌,是学生一边体会诗歌的情感,一边达到背诵的效果。 4.全班齐读,读出节奏(要求: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读出来) 5.接

8、下来老师要求更高一些,请同学译读诗歌。译出来的现代文也尽量要有诗歌的韵味。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6.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指导并范读饮酒。1、2句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洁身自好不受尘俗的烦扰。起句应读的平静些,转折句也可处理为平静的读法,但体现出得意感。3、4句“何能尔”设问,尔,指代前句,写出了反常,与众不同,故应读重音。“心远地自偏” 此句为全篇之骨,要读出一份自豪,体现出淡然而满足的精神状态。5、6句在读这两句之前,应有个停顿。因为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

9、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这两句是颇有意境的诗句,要读出你的想象和联想来,要读出“见”字的“悠然”、怡然自得来。7、8句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朗读时应想象林中美景,想象相与归巢的鸟儿的自在快乐。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结句应一字一顿,而且要有余音,似乎自己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 7.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过渡句:读好一首诗有三层要求:(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感情。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再读品悟,去读出作者的感情来。(2) 品读鉴赏,把握情感。1. 理解有了,体会也有了,理清

10、思路,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含义: 一层:(1-4)记结庐之事 二层:(5-8)写田园之景 表现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 三层:(9-10)抒隐居之情 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喜爱。 2、赏析理解诗句,并说明原因。要求:在前面品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前后桌两个人分成一个小组来讨论,五分钟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发言。(其间教师要不断地逐一巡视查看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及时观察哪个小组有有较好发言的可能,随时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到得力的支持人员,并在讨论将结束时查问各组是否形成认识,是否确定发言人等等,老师对学生讨论情况心中有数)开头1-4句: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

11、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关键句:人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奇怪,诗人既然要归隐,为何不结庐在“深山”,结庐在“老林”,反而要在人境?那些古人对“隐”的理解,对我们有何启发?ppt: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解读:那些所谓的隐士看破红尘隐居于山林是只是形式上的“隐”而已,而真正达到物我两忘的心境,反而能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自得其乐,所以,大隐隐朝市。能够抵挡住所处时间空间的势,能够抵挡住来自于外界、来自于自己的比较,这才叫大隐。 师:隐士之“无喧”并非靠外在的环境辟得,而在于内心。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人

12、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举个例子:(中国禅宗六祖慧能一日诵经,风吹幡动,一曰:“旗动”二曰:“风动”慧能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亦点明此意。) 在现实当中经常会有这种情况: 如果你不关心一个人,那人即便一天都在你身边,你也想不起他穿什么衣服。心中有你,你就是一切,心中无你,一切都不是你。这就是经常提到的心性论。那么身处人境,如何才能没有车马之喧呢?回到诗歌看看诗人是怎么说的。自然而然引出“心远地自偏。”我心中没有名利。师:心灵远离什么呢?ppt:顾城有一首诗远和近:你,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你离我远了,就离云近了。那么,心离 远了,就离 近

13、了?补充:选自泰戈尔鱼和飞鸟的故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就站在你的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有两句话是这样说的: 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为什么心中没有名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没有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因此他们隐居于市朝才是心灵上真正的升华所在。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说出亲切感人。 理解5-6句:我们看看诗人隐居生活环境如何?心情如何?(用文中一个词概括)但我觉得感受还不够“悠然”。来看“悠”,yu第一声,手拿起来比划一下音调(板书),第一声我们称为平声,从这个音调上看应当怎样来读?语气平缓,延长音,心静如水。在这情

14、境中,“见”字改成“望”如何?“ 见”是不经意之感,更能体现悠然的心境,而“望”是有意的,不够悠然。 小结:在这两句里,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与自然相亲相悦的悠然心境。这样的心境诗人是置身在怎样的环境中产生的?(诗歌的前四句中找出来。)3.山气(空间) 归鸟(归)日夕(时间) 相与(惬意)然后把这些联到一起,归鸟要归得适当,归鸟要归得适时,归鸟要归得惬意。然后是归鸟,归。鸟如果要归的话,必须要先飞出去。人的一生,要想归,必先飞,要想失,必先得,要想真正了解名和利,首先要得到名利。经常说,年轻人没有资格,没有言归的资格,没有言隐的资格,没有言失的资格。为什么,你还没有飞出去,你还没有得到,你还没有鄙视名利的资格,因为你还不知道什么叫名利,你还没有真正得到过名利,没有体味过名利对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