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223985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锡林浩特市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2007年12月3 日在锡林浩特市 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市长 闫宏光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在盟委、行署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调整、开放”三大任务,大力实施“城乡统筹,三化互动”战略,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取得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恢弘篇章。 四年来,我们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

2、务,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预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亿元,是2003年的2.3倍,年均递增19.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万元,是2003年的2.2倍,年均递增16.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是2003年的4倍,年均递增41.3%。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2亿元、48.7亿元和22.1亿元,年均递增8.9%、19.2%和21.5%。比重由2003年的9.758.132.2演进为现在的5.664.929.5。经济运行质效双提。财政总收入达到1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35亿元,是2003年的6.

3、8倍,年均递增32.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03年提高了4.9个百分点。 四年来,我们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不懈地抓好“两转双赢”,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累计整合投入资金4.2亿元,用于生态保护和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畜棚16.5万平方米、畜圈42万平方米,围封草场380万亩,种植高产饲料地6.4万亩。实施供水工程5处,建成水源井574眼,解决了4860人、18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接通常电312户。修建乡村公路350公里。两项基本制度得到严格落实,禁休牧覆盖全部可利用草场,常年禁牧面积达到302万亩。转移牧区人口5800人,占牧区人口总数的26.4%。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

4、工程201万亩。畜牧业结构更加优化。日历年度牲畜头数控制在66.4万头只,较2003年压减了21%,母畜比重、大畜比重、大畜良改比重和商品率分别提高了2.6、4.2、13.6和18.9个百分点,呈现出“一减四增”的良好态势。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集中建设了25个产业化嘎查、分场和16个奶牛养殖区。培育牧区合作经济组织24个,牧户入会率达到32%,接冬羔、早春羔的牧户达到95%,牲畜出栏订单户达到30%。采取核减奶牛贷款、降低饲养成本、提供技术服务等扶持措施,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稳定发展。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显著增强。预计活畜加工完成360万羊单位,是2003年的2.3倍。液态奶、绒毛加工量和生物

5、制品产量分别达到3.3万吨、9384吨和63吨,分别是2003年的7.2倍、5.3倍和3.9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在多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畜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连年攀升,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全盟平均水平。 四年来,我们以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为核心,逐一破解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资源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转化成效显著。按照“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的思路,积极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工业主导经济增长的局面基本形成。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增加。预计2007年,工业增加值完成42亿元,是2003年的2.8倍,占全盟工业增加值的3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

6、是2003年的5.6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金5.2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34.3,同比提高了47.5个百分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3.5%,煤炭、石油产量和电力装机容量分别达到820万吨、78万吨和68.6万千瓦,是2003年的9.4倍、1.1倍和6.2倍。神华胜能、大唐国际、中广核、内蒙伊利、小肥羊等一大批牵动能力强、支撑作用大、产业关联度高的能源、化工、畜产品加工、高科技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极大地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开发区科技园区、建材园区和畜产品加工交易园区初具

7、规模,褐煤综合利用示范园区启动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条件日益改善。火车东站开工建设。锡林浩特至巴彦宝力格铁路、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铁路前期工作扎实推进。锡林浩特机场扩建工程加快实施。新增500千伏输变电线路120公里、220千伏输变电线路180公里,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累计实施地勘项目58项,完成投资3.1亿元,进一步探明了矿产资源储量。水资源综合利用及工业供水、中水回用、褐煤综合利用示范园区道路、供电等工程相继启动,长期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步改善。 四年来,我们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大规模进行城市建设改造,

8、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累计投入资金18.5亿元,集中力量进行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0条,总长61公里,出行条件极大改善。铺设给水管线53公里,新打水源井7眼,供水普及率达到90%。铺设雨水管线52公里、污水管线41.8公里,实现了雨水、污水分流。新建新区热源厂、锡林热电厂和热锗联产厂,铺设供热管线27公里,新接供热面积215万平方米,替换旧管网面积165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由2003年的50%提高到64%。完成人行道铺装22.8万平方米,硬化居民巷道15万平方米,硬化率由16%提高到20%。新栽乔木5.2万株,种植灌木和草坪49万平方米,新建街心

9、绿地7处,城区绿化覆盖率由18.6%提高到26%。安装路灯3252盏、小街小巷照明灯351盏,完成楼体亮化93座,城市亮灯率达到98%以上。实施了“拆墙透绿”、“穿衣戴帽”等城市美体工程,拆除改造实体围墙、栅栏3000延长米,完成楼体装饰59栋,粉刷沿街建筑21.8万平方米,强弱电入地37公里,拔掉主要街路各种线杆565根。城市景观形象建设初见成效。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新建改造居民公厕55座、垃圾转运站15座,新增保洁面积200万平方米,拆除燃煤小锅炉56座,城市卫生环境面貌得到改观。兴建了贝子庙广场、火车站广场,维修了锡林广场,建成游园3处,基本满足了群众休闲健身活动需要

10、。恢复了额尔敦敖包,修缮了贝子庙,锡林湖景区、锡林郭勒国际赛马场和蒙元博物馆等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品味和特色日益突出。拆迁危旧房屋15万平方米。打通断头路1条。开发建设西苑小区、逸园小区、源盛小区等高标准住宅小区30处,竣工房屋面积144万平方米,住宅建设向集中规模配套方向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8.2平方公里,达到2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了1.3万人。城镇化率提高了1.8个百分点。城市建设彻底摆脱了修修补补、小打小闹的局面,城市承载能力和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四年来,我们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经济发展活力持

11、续增强。牧区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撤乡并镇工作顺利完成,苏木镇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启动运行,行政效能得到提高。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大量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严格土地管理,国有土地实行招拍挂出让,仅2007年就实现土地收益2.9亿元,同比增长3.8倍。探矿权招拍挂出让实现收益4075万元,同比增长9.4倍。环卫、公交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有效实施。教育、文化等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内贸流通市场活跃。新增商业营运面积51.3万平方米。卓兰商厦、北京银地发超市、锡林浩特大酒店等多家大中型商场和酒店建成运营,锡林郭勒元和

12、大酒店等星级酒店相继开工,华联商厦正在筹建。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农牧机械交易中心等一批专业市场投入使用。新型服务业开始兴起。太平洋保险、中国大地财产保险、中华联合财产保险等全国性综合保险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繁荣兴旺,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住房、汽车、IT相关产品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亿元,是2003年的1.8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累计引进重点项目139个,到位资金83.4亿元。在我市注册的公司制企业达到429户,外商投资企业由1户增加到15户,进出口贸易企业由16户增加到34户。累计引进国内区外资金46亿元,实际利用外

13、资1454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1260万美元。 四年来,我们坚持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协调推进,人民群众尽享改革发展成果。财政对社会事业、民生保障和“三牧”的投入累计达到6.94亿元,年均递增20.5%。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累计筹措资金1.1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10.5万平方米。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基本完成,牧民子女全部实现市内就学,并在享受“两免一补”、高中阶段教育补助的同时,还享受到生态移民助学补贴。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1383万元,牧民子女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助学补助。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学校达到31所,教育人口接近全盟1/3,教育中

14、心地位逐步确立。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四届游牧文化节及冬季冰雪游等系列草原特色文化旅游活动。贝子庙进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行列,“潮尔道”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城乡卫生服务网络逐年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达到23个,卫生院遍布每个苏木镇场,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累计新增就业岗位20294个,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5628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参保人数由2003年的9485人增加到12118人。新型牧区合作医疗牧民参合率达到87%。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由120元调高到195元,

15、做到了应保尽保。牧区低保制度全面实施,惠及特困人口1196人次。加大扶贫济困力度,1/3的牧区贫困人口脱贫。特困下岗职工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社区和嘎查工作者工资待遇逐年提高。4次调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加干部职工生活补贴,实现了与盟直机关“同城同待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41.7万平方米。启动廉租住房补贴工作,160户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直接受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1500元和5500元,年均递增15.1%和16.3%。人均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了10218元,达到19400元。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7.6平方米,达到29.3平方米。每百户家庭拥有轿车11.2辆、每百

16、人拥有手机49.3部。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程度不断提高。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推进,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我市跻身于自治区八星级文明城市行列。成功承办了全盟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圆满举办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各项庆祝活动。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3件、政协委员提案180件。充分发挥市长信箱和热线电话作用,强化信访工作落实,集中解决了一批遗留、疑难问题。法制宣传教育全民普及。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平安创建活动全力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推行。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力度加大,群众健康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巩固。双拥工作稳步开展。审计监察、人事人才、民族宗教、粮食流通、档案史志、妇女儿童、老龄关心、红十字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均取得全面进步,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