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荀子以及《礼记》中的教育思想2015年春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222456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7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荀子以及《礼记》中的教育思想2015年春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孟子、荀子以及《礼记》中的教育思想2015年春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孟子、荀子以及《礼记》中的教育思想2015年春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孟子、荀子以及《礼记》中的教育思想2015年春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孟子、荀子以及《礼记》中的教育思想2015年春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荀子以及《礼记》中的教育思想2015年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荀子以及《礼记》中的教育思想2015年春(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孟子、荀子以及礼记中的教育思想,1、私学兴起的原因。 2、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 3、官学和私学的区别。 4、孔、孟、荀子关于人性的观点。 5、简述孔子的教学思想和原则。,复习:,原因及条件: 1、官学废弛,“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文化学术的下移。 2、 社会变革,诸侯争霸,人才及文教需求更为强烈。士阶层的崛起。 3、 孔子、墨子为代表,聚徒讲学 创办私学。 中国教育史上学术平民化的开端。 4、战国养士之风盛行和百家争鸣的展开,促进了私学的进一步发展。,一、私学的兴起,各诸侯国的统治集团为了扩张势力,维护并巩固自身的地位,迫切需要网罗一批能干的人才为己效劳,这就使用人原则,由以往的“亲亲”

2、转向“贤贤”,不仅“选士”以择才,而且“养士”以备才。 统治者既为养士而竞争(公室私门竞相招贤纳士),自由民又为争取成为士而竞争,这在客观上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力量。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士,需要接受相应的教育。然而,当时官学已经衰落,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私学就应运而生了。,一、私学的兴起,战国之时,养士之风大盛。公室如鲁穆公、魏文侯、齐威王、齐宣王、梁惠王等人均纳士。 私门如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信陵君魏无忌、吕不韦等人皆养食客数千。,一、私学的兴起,封建时代官学制度的萌芽。 稷下学宫的历史条件: 田氏代齐,养士之风, 远离战争,经济发达,临淄繁荣。 稷下学宫的性质:国家养士

3、机构,私学联合体。,二、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 (一)“不治而议论”,待遇优厚 (二)学术平等、自由辩论。 (三)游学自由,自愿择师。,二、稷下学宫,(一)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不同 土地国有与土地私有,奴隶主贵族与新型地主及士阶层。 (二)施教对象不同 (三)教育内容与方式不同 六艺与百家之学;固定的场所、设备、制度与以教师为中心,流动性,设备简单 (四)管理制度不同 学在官府与学在四方。,三、官学和私学的区别,教育对经济、政治发生作用,需要通过人这一中介过程,所以儒家学派都十分重视教育与人性的关系。 孔子的性近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孟子的性善论。 善端、良知、良能。 荀子的性恶论

4、。“性伪分”、“性伪和”、“化性起伪”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虽在人性问题上立论不同,但其目标一致,就是承认教育在保存、改造、提升人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育与人性的关系,孔子“启发”式 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孟子“存养”式 荀子“积渐”式,五、教学的方法,1. 启发诱导 孔子教育方法的最基本原则。主要是解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矛盾。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对的,限制或压抑学生的积极性更是十分有害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朱熹的注解:“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 就是说只有当学生

5、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的方向。,(一)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与他要讲授的基本内容有关。仁的最基本含义是爱人,强制灌输是与仁爱的情感直接抵触的。孔子信奉处世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道德修养的自律和自觉原则。,(一)孔子的教学方法,2. 因材施教 要使启发式具有针对性,产生实效,首先就要明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才能志趣。 “由也果”(仲由果敢)、“赐也达”(端木赐通达)、“求也艺”(冉求多才)、“柴也愚”(高柴愚笨)、“参也鲁”(曾参迟钝)、“师也辟”(颛孙师偏激)、“由也喭”(仲由鲁莽) 在熟悉和了解学生个别的实际情况后,

6、孔子就能有的放矢地运用各种灵活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求知精神,并达到扬长避短、补偏救弊的效果。 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他的答复竟截然相反,就是根据两个人特点不一样,“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 学思结合 如果说因材施教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那么学思并重主要解决学习与思考,或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 启发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鼓励、提倡积极思考。主张必须“思”与“学”结合起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乏而不实。 现代教学论仍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何者为主的争论。孔子认为,应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

7、力,以发展智力统帅知识的掌握,比较妥当。 他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归结为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掌握知识,进行思考,见诸行动,简称学、思、行。 启发式教育的最终成功,要由“行”来作检验。,孔子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以“礼”和“仁”为核心,以“孝”为基础的。“礼”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规范和仪节,“仁”是这些准则、规范和仪节所包含的基本精神,按孔子的说法是“爱人”或“忠恕”。 1.立志乐道 2.自省自克 3.身体力行 4.改过迁善,(二)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1. 立志乐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于道”,并且要达到“乐道”的境界。 解决立志乐道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学生正确处理

8、远大理想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小不忍,则乱大谋。”“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二)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2. 自省自克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与别人发生矛盾,首先要“求诸己”,寻找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要求学生遇事要善于进行自我省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德规范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对个人起着约束作用,因此,需要个人克制自我,善于自克才是道德修养高的标志。“克己复礼为仁”。,(二)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3. 身体力行 也可以说要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主张“敏于事而慎于言”,“讷于言而敏于行”,反对“言过其行”。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做不

9、到就不要说大话,放空炮。 衡量人才不能“听其言而信其行”,而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4. 改过迁善 “小人之过也必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过则无惮改”,“不贰过”。,(二)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1. 存心寡欲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君子和庶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保存“良心”,扩展“善端”。这一教育宗旨就决定了孟子的教育方式是“存养式”的。 孟子认为存养和发展善端的障碍来自人的欲望,主张以“寡欲”的方式来存养本心。欲多则善少,欲少则善存。,(三)孟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2. 知耻改过 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就会做出不义的事

10、来,做了坏事,如果知道羞耻改过,就会恢复本来的善性,所以“人不可以无耻”。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过则勿惮改”的思想,进一步指出“闻过则喜”“见善则迁”。,(三)孟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3. 反求诸己 从性善论出发,重视道德教育中的自我修养。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特别提出“慎独”的修养方法,要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评价。 认为人的祸福,也决定于本人的作为。要“自求多福”,不可“自作孽”。,(三)孟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4. 持志养气 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与孔子不同的是,孟子提出了立志

11、与养气的关系。他认为,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就会有相应的“气”精神状态。 他自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靠“养”出来的,是靠平常的善言善行积累起来的。 立志多属理智活动,养气主要是培养意念和情感。理智和情感的统一,是道德教育中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三)孟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5. 动心忍性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他提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著名思想。,(三)孟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1.存心寡欲 2.知耻改过 3.反求诸己 4.持志养气 5.动心忍性,(三)孟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

12、,1.自求自得 2.专心有恒 3.启发引导 4.循序渐进,(四)孟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1.自求自得 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依靠学生自求自得。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说:“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深造,是想使他自己获得道理。自己获得的道理,就能牢固掌握它;牢固掌握了它,就能积蓄很深;积蓄深了,就能左右逢源取之不尽,所以君子想要自己获得道理。”,(四)孟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2.专心有恒 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精力集中,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不论智慧高低,不论内容难易,能专心致志就能学

13、有所得,心不在焉就会一无所得。 不仅要专心致志,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 学习也要有避免中途而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四)孟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3.启发引导 学习主要靠学生专心有恒,自求自得。教师也并不是无所作为,而要积极引导。主要是启发学生思维,指出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yi)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四)孟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4、,4.循序渐进 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 继承发展了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四)孟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六、荀子的教育思想,1.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 (1) 人的贵贱、智愚、贫富都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 (2) 承认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把环境的影响称为“渐”或“注错”;“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谓“就士”,即“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学莫便乎近其人

15、”。,(一)教育的作用,(3) 同时又强调人的主观努力,经过长期教育和经久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他把这种个人努力学习称为“积”“积靡”(靡,顺也;顺其积习,故能然。) 2.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荀子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国富民强。,(一)教育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由士到圣人等各种治术人材,教育的内容就是儒家经典。 荀子非常重视乐教。孔子主张礼乐结合,乐以养内,礼内修与外,立于礼,成于乐。墨子曾有非乐的主张。荀子又重新提倡乐教。“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他认为礼的作用是使上下有别,乐的作用是使上下和谐。“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16、音乐中正平和,百姓就和睦而不至于淫放,音乐严肃庄重,百姓就整齐而不陷于纷乱。),(二)教育的内容,关于教学的主张,因其和孟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不同,孟子主张“内发”,荀子主张“外铄”。 1. 主张“闻见知行”,以行为重 2. 强调学思结合,虚一而静 3. 坚持锲而不舍,贵在渐积 4. 解蔽就偏,兼陈中衡,(三)荀子的教学思想,1. 主张“闻见知行”,以行为重 荀子把教学或学习的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并把行看作是学习的最终目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孟子把学习解释为保存和发扬先天固有的“善性”,荀子把学习解释为接触外界,掌握知识,见诸行为,以美其身。,(三)荀子的教学思想,2. 强调学思结合,虚一而静 在学与思关系上,孟子比较强调“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荀子则比较重视“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那么如何去“思”呢?荀子主张虚一而静。虚即虚心。一就是专一,不分心。“虚”和“一”是相通的,都是一种积极的求知态度。静就是要宁静,不要胡思乱想。不要让梦幻和感情冲动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