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变式训练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213391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变式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变式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变式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变式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变式训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变式训练 象山县实验小学 蒋喜看 变式训练主要是指对于某个数学内容的不同方面,尤其是对数学例题和习题进行转化变通,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一种数学训练模式。变式训练有着很高的教学价值,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而且还是一种有用的思想方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变式训练的认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变式训练的重要性 1、变式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把广义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陈述性知识指的是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包括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和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

2、识。如果要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办事的技能,就必须保证它们在充分变式条件下得到适当的练习,以便于他们日后在新变化环境中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要符合这样两条,那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灌输的、死记硬背的。第一是合理联系,即知识固着点及其性质,合适的潜在距离;第二是实质联系比如可以换一个形式去检查,这就是变式训练。由此可见,有效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变式训练。 2、变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这样一个词,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两面性,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思维定势可以理解为: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思考问题。那么,当这种习惯性思维

3、与解决问题的路径不一致时,就会形成了负迁移,使思维被定格在某个框架下而无法解脱,对于解决问题就困难了;可当这种习惯性思路与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就利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变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变式训练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多年来,学校为了升学率,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课业负担很重。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做不完的题海战术,不但加强学习负担,甚者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正所谓得不偿失。比较各套练习,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题目相似度很高,学生就变得非常机械。这样的练习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他们的身心

4、健康。而变式训练恰是强调题不在多,但求精炼;注重一题多解,开启思维;重视多解归一,寻求规律。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不但能够开阔思路,还能够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变式训练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更有效进行变式训练呢?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变式训练的数量问题 由于我们的课堂时间有限,因此变式训练的数量不可过多,不然效果必然不好。因此,变式的量需要有个度。如在课堂上当教师问“?=1”时,一些学生回答:1+0=1、100-99=1、11=l、22=1、5-4=1、5+3-7=1等等。有的学生干脆说:“写不完”,“写不完”。像此类问题肯定说不

5、完,因此教师就应该抓住些共性来描述,千万不能让学生无休止地往下说。 2、变式训练的内容问题 针对数量有限的问题,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问题。也就是说问题必须包含合理的变式,内容要与此相关,另外问题必须包含尽可能多的不再重复的变式。只有如此,有限的问题才能包含尽可能多的变式,从而构成有效的问题变式。例如,在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认识图形一节课的教学中,讲了圆柱的特征后,出示一些位置、形状大小不同的圆柱体让学生去判断,使学生通过变式、比较练习,认识圆柱的本质特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知识,为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识打好基础。 3、变式训练的主体问题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要注重学生的主体

6、地位。那么,我们应该提倡让学生参与变式,而不是让变式成为教师的专利。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进行变式,并且及时进行点拨,切勿包办代替;同时,对于学生在变式中获得的成功,哪怕只是一丁点儿,教师也要加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意识,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变式的乐趣,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例如,整体优化教材第十二册“圆面积公式推导”中,书本只出现把圆转化为长方形一种推导方法。如果让学生深入理解这种方法,再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推导方法的变式,学生就会得出很多转化方法,如平行四边行、三角形、梯形、甚

7、至干脆把一块近似的三角行乘以块数等等。所以教师必须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变换学习方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和谐的统一。 三、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进行变式训练的方法举例 1、概念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枯燥的可能就是概念教学了,而且在作业试卷中又是最容易让孩子混淆而失分的。对于如此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在教学概念时,可以用不同的数学语言去描述概念,也就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如,几何初步知识的概念教学,如果仅以某种位置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和感性经验较狭窄,会导致对知识理解的片面性。因此,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

8、变式,将各种不同位置的图形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知识。例如,在三角形概念教学中,通过不同形态、不同面积,不同位置的三角形与一些类似三角形的图形进行比较,就可以帮助学生分清哪些属于三角形的本质属性,哪些属于三角形的非本质属性,从而准确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概念的教学中,让学生接触不同位置、不同形态的一些直角三角形如平放,斜放,倒放等不同角度,从而使生理解“只要有一个角是直角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2、计算教学 虽然计算的结果只有一个,但是中间的过程有时也不完全一样,有“殊途同归”的妙处。而且,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方法。因此,在计算教学中

9、要充分运用计算方法的变式,不仅可以促进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例如,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的第37页中有这样一道题:3( )( )( ), ( )( )( )( )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新学的乘法口诀中寻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不死记硬套,诱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产生新的构思,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得到多个答案。 3、应用题教学 教师要重视将现实问题中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的文字语言,再将数学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的符号语言或图形语言,重视“语言”变式训练,使学生练好学习数学的基本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交换或部分交换问题的条

10、件,意味着给学生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的交换,会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两者之间不变的部分和变化的部分,从而针对题目找到有效的解题策略。如:同学们做了25朵花,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与“同学们做了18朵红花和7朵黄花,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就是应用拆分条件、合并条件进行互相变化的;“同学们做了25朵花,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与“同学们做了25朵花,后来又做了18朵,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让学生比较练习,找出相同的结构。又如,我们还可以把条件隐藏起来。本来问题是这样的:5个人一起做小红花,每人做8朵,一共做了多少朵花?改变后的问题是这样的:小西和4个同学一起做小红花,每人做8朵,他们一共做了多少朵花?这样设计,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其数量关系及结构。 辨证唯物主义指出万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变式教学在教学中是突出一个“变”字,利用“变”来抓住事物的规律,利用“变”来寻求解决之道,利用“变”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利用“变”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这正是我们新时代数学教学所应追求的目标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