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与物候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021108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与物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与物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与物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与物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与物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与物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气象与物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气象物候课型:新授课课时1学习目标1运用说明文的知识阅读看云识天气及大自然的语言这两篇文章。2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积极思考,发现并研讨问题。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3学习本专题的说明形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4学习谚语蕴涵劳动者的经验学法指导1温故而知新,复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运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学习新课。2学习这两篇文章要注重整体感知,不要拘泥于细部的分析。3学会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相关链接【说明文的知识】1、了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方法 :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4、说明语言 : 平实说明

2、 准确性、科学性 生动说明:生动性、形象性知识预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1)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参考答案】1本意是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的牌子,这里指各种各样的天气可能出现的标志。预先露出来的迹象课堂探究学习看云识天气一、导入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解冻等)你知道哪些预知天气的方法?我们一起

3、从看云识天气。一文中会得到了解。二、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速读课文,说出课文的结构特点,并概括说明内容。明确: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第1段 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6段 具体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看形态/看色彩);第7段 说明看云识天气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云和天气的关系。即如何通过观察天空中各种云来识别阴晴风雨。2、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组织全篇的?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明确:本文是“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三、 精读深思,细心品味 1、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请再认真地研读一遍

4、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1)运用贴切的比喻:“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轻盈和洁白。 “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比喻卷积云的形态特征; “像棉花团似的白云”比喻积云的形态特征; 写卷云聚集成卷层云时用“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作比喻。 (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卷层云变成高层云时,用“这时的卷层云得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写高层云变成雨层云时,用“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3)用描写的语句:“阳光透过云层依然很清晰”,写出了“卷云”的“薄”;用“向上凸起”、“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等词语写由积云到积雨云;“云底变黑”、“云峰

5、模糊”、“云山崩溃”、“乌云弥漫”描绘“积雨云”的发展变化。2、写“积云”变化为“积雨云”的一段用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找出来,说说它们的作用。迅速、不一会、顷刻、马上 用词准确又不雷同,准确地说明了变化速度之快。(3)为了说明如何看云识天气,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四、 探究写作特点1、文章始终抓住云的特点加以说。 2、本文说明顺序有条不紊,脉络分明。3、语言通俗、准确。五、 小结: 本文介绍了种类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层次清晰,很有条理,关键在于作者选取了合理的说明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数。另外,作为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得益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方法。

6、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细心观察。其实,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一样可以写出精彩的文章来。六、 积累背诵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1、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2、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3、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4、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5、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6、山戴帽,大雨到。七、拓展探究1、从看云识天气到卫星测天气,说明人类己进入了现代科技观测天气的时代。你认为高科技条件下还有没有必要凭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明确: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

7、越发达,设备越来越先进,对于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需要这种尽可能精确的天气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很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中有效的手段。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所以并不矛盾。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导入: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看云识天气,知道了如何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变化。现在,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通过其他方法去了解气象物候。大自然不会说话,但他也有自己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8、二、 初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说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明确: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说大自然也有自己表达意思的方式,这些让我们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2、通读课文,说说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说明的?明确:1-3段 从现象说起,以四季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介绍物候现象和物候学;4-5段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6-10段 介绍物候现象四个因素,又由主要到次要,由空间到时间,这样说明言之有序,有条理,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不同,不能等量齐观;11-12段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的四

9、个因素:首先是纬度(南北);第二个因素是经度(东西);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由主到次)4、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采用了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法来说明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阅读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以后,想一想:了解气象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有什么关系?如何运用科学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明确: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练地描绘了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由于农业生产主要是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如温度、水分、湿度、阳光等等,它的种植、生长、收获等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而不同的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又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所以可以根据气象物

10、候情况作出判断,安排农业生产。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的规律,物候的来临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有它的基本表现,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5、你留心过身边的物候现象吗?对你的学习生活可有意义? 三、 写作特点1、本文条理清晰,层次井然。2、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四、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篇文章看云识天气、大自然的语言,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感受了说明文的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气候物象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我们应像前人一样多观察、多积累,争取了解更多的知识。一、课外再积累一些关于看

11、云物候方面的谚语、诗句。关于云的谚语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4、云交云雨淋淋5、云在东,雨不凶; 云在南,河水满 6、云向东,一场空;云向西,披蓑衣。二、预习古代诗词中的物候。三、了解我国民间的24节气名称及名称的意义。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春分、 清明、 谷雨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夏至、 小暑、 大暑、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秋分、 寒露、 霜降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 大寒反思总结:_课题: 专题气象物候二课型:新授课课时2学习目标1朗读体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2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

12、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学法指导古代诗词中的物候是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打开一扇新窗。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启发学生从学习过的古诗文、成语俗语、美术作品中搜集并整合有关的知识,作好积累。相关链接【中考链接】(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3分)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7.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1分)8.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B.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

13、指现实中的杨柳树。C.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D. 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一)(3分)7.(1分)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皇上的恩惠或朝廷的关心)。8(2分)D(此诗虽写的是戍边的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颓废的情调。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壮,悲中有慷慨。)1、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

14、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2、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答】在大气的对流层内,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 100米气温就下降0.6摄氏度,海拔1500米的山顶,气温比山藨要低近10摄氏度,因此,山上的花要比山下的迟开。3、“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答】因为这一带广泛分布着石灰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江清水碧,漓江两岸风景如画,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4、“清明时节雨纷纷” 请你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 【答】清明时节,南方来的暖空气增强,在北上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降水,因而江南一带阴雨连绵的天气。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