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导论讲座提纲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019995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导论讲座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伤寒论导论讲座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伤寒论导论讲座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伤寒论导论讲座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伤寒论导论讲座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导论讲座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导论讲座提纲(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寒论导论讲座提纲,第一讲 略说中医的学习与研究,一、树立正确的认识,(1)理论认识的重要性 中医是啼鸣的公鸡 历届毕业生的感受 由中医院一个奇怪制度的联想 老百姓眼里的中医 博士不读经问题的严重性 中医的真正水平在哪里,(2)中医理论是否滞后于临床,顺理成章的问题理论落后于临床 梁漱溟先生的认识人类未来文化的早熟品 问题的症结是理论落后还是认识落后 一个重症肺炎的治疗经过 信受奉行,(3)二十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启示,理论的重要性 相对论、量子力学所带来的技术革命 理论物理发展的双重启示 一个可怕的格局经典教育的没落 理论价值的体现费米与越人、仲景,2、杨振宁教授所认识的中国文化,新亚书院的讲座

2、中国文化与科学 传统文化求“理”,近(现)代科学求“自然规律”。 理是“精神”、是“境界”,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规律或定律。 传统文化里没有逻辑推演。 传统文化缺少实验、缺少Natural Philosphy(自然哲学),3、传统理论的构建,(1)何为理 说文:“理,治玉也。” 解牛与治玉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人理、天理、自然之理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2)归纳与推演的结合,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夫理有二,一曰阴阳,二曰术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变,变化之

3、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阴阳者,实为归纳之最 术数为数学之类 四库全书总目:“物生有象,象生有数,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者,是为数学。”故术数者,实乃推演之学,(3)理性思考与内证实验,现代化实验属于外证实验 内证实验的提出 光凭理性思考与临床不能构建理论 经络穴位的创立李时珍:经络隧道,若非内视返观者,绝难明了 内证实验的困难性 学习中医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相信直觉 内证实验的基础梁启超:“心明便是天理。” 胎胪药录,(4)理论的运用,现代的三大学科 技术学科中介与桥梁 传统学科的怪现象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学科 传统与现代的最大差别 技术的最大方便可复制性 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 理论运用

4、的几个实例血气胸案、甲亢合并甲低案、肾功能损害案,二、学问的传承,1、对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思考 现代中医教育的界定 模仿现代医学的教育模式 现代科学的教育特征中介性可复制性规模性 中西文化的差别国画与西洋画 美院的教育模式 三年出师与五年糊涂 秀才学医笼里抓鸡对中医教育模式的再思考 与国际接轨,2、形而上与形而下,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现代科学的研究范畴形而下 内经对“形”的界定:“气合而有形”,“气聚而成形” 夸克的幽默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3、道器合一,中医的研究范畴形神合一、形气合一 五藏与五行的道器证明 一个不轻松的定位素问灵兰秘典论:“心

5、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以道御器,以神御形的学问素问灵兰秘典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4、上工治未病,上工与下工 “上工守神,上工守形。”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已病和未病 扁鹊望齐候之色、张仲景诊王仲宣之疾 现代医学的诊断阶段及发展趋向 目前对中医的认识层面 由认识层面所引出的教育和研究问题十分严重,5、师徒相授,拜访

6、谢露老师 我的从师经历 “学海无涯苦作舟”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教育的三个意义 “温故而知新,乃可以为师。” 在泸沽湖的意外收获 喜用泻心汤 二合一的学问需要二合一的教育,三、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关注中医的三个层面 不合时宜的方法 1、历史的经验 张仲景与伤寒论 陈徐焚书 自古医家出经典 名老中医之路 蒲辅周的习医经历 林老的经验之谈,2、扫清认识经典的障碍,经典完美的结合品 认知形而上的困难用器世界的眼光看道世界 内证实验室的构建 发现母亲人的潜能有多大 “余宿尚方木,请事斯语。“ 理学的产生格物致知内证失传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7、“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与“形而上,形而下,” 一只眼看经典,3、三种文化,古人从感性入学 无可奈何学中医 高不成,低不就“奈何以至精至微之道,传之以至下至浅之人,其不废绝,为己幸矣。” 从理性入手寻找传统的感觉 文化的多元性 艺术文化 哲学文化 中医属于哪个层面 孔子:“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对经典的觉受,4、学习经典的意义,(1)新旧关系 学经不是守旧 “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通过学经向大师们靠拢 守旧与革新“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

8、,始终顺旧。”空口无凭 “喜新而不厌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既思既学,既学既思,(2)万变不离其经,江湖医治蛇伤 素问金匮真言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豕。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廖老治骨癌 脑内革命肾的革命 纳豆日本发明的最佳食品 冥想东方医学的中心思想 促使右脑工作,每天最少步行五千步 抓住经典,即抓住了现代,(3)读经开智,知识不等于智慧和学问 左右脑的分工 现代脑与传统脑 俄罗斯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卡缅斯基发现人类的三大记忆神经记忆、遗传记忆、免疫记忆“自然界的储备基金” 研

9、读经典开取伏藏 脑胼体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不要将传统视为包袱 站在历史的肩膀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5、认识经典与现代,(1)、保守性的问题 中国的科学家为什么没有拿到诺贝尔奖 儒家文化的保守性 “学而”篇治学的三大窍诀 第一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乐与法喜 第二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放、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第三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能耐寂寞“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上无保守性可言 事上的证明公元前2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佛教传入中国 宜寻源归宗,勿以讹传讹,(2)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港台的流行音乐会 现代人为什么喜欢流行曲一个值得思考的问

10、题 月光奏鸣曲与爱得发疯的流行曲 急功近利,吹糠见米现代人的浮躁心理 中医的现状经典与古典音乐,现代教材与流行曲 吃茶去,还是喝饮料,(3)中基能不能取代内经,病机首出“至真要” 中基对病机的解释:“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何谓病机主发谓之机 “肺者,气之本,”中基:此气指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六节藏象论;“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歧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歧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 气天地变化的重要节律 “肺主治节”中基:治节即治理和调节 节的真实涵义 关节与二十四肋 人天相应的重要保证,6、如何学好经

11、典,(1)直觉与工具的重要 “文以载道”欲明道,先知文,康熙字典 中国文字的特征 “汗”字的结构内涵 土不克水;血汗同源 白术止汗 “味”的造字 坤主西南 脾开窍于口,口和则能知五味 长夏化物 天府之国,(2)曾国藩的读经窍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不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耐字诀道光二十三年给诸弟信:“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经典一辈子的必修课,(3)基本条件,读经的态度信受奉行 辛末读纲目 张锐鸡峰备急方:“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髓溢病。白术煎汤,漱服取效,即愈也。”

12、对髓溢病的思考 白术何以治髓溢 跟骨骨刺案 傅雷对音乐的一段谈话:“大家听过好几遍Thibault-Cortot的唱片,都觉得没有什么可学的;现在才知道那是我们的程度不够,体会不出那种深湛、含蓄、内在的美。”(摘自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九日给傅聪的信),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所谈的伤寒论学习方法,(1)明确学习目的 (2)掌握辩证关键 (3)参考名注 (4)学以致用,第二讲 伤寒之意义,一、伤寒论说什么 1、伤寒的涵义 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广义伤寒与狭义伤寒 2、杂病的涵义 文革的一个故事 非发热性疾病 伤寒杂病

13、论的研究范畴,3、论的涵义,何谓经 三学之经 经的产生年代 圣人之称医界的怪现象 论的意义 张皇妄称经 经论与体用,二、认识阴阳,探求至理,三个问题 郑钦安:“学者苟能于阴阳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门也。” 1、认识阴阳 中医最重要的东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医凭什么治本 朝于斯,夕于斯,流离于斯,颠沛于斯,(1)阴阳的关系,”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春夏的变化阳生阴长 秋冬的变化阳杀阴藏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十二消息卦“复临泰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二六。” 阳局:复

14、、临 、泰 、大壮 、夬 、乾 阴局:姤 、遯 、否 、观 、剥 、坤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阳生于阴,阴生于阳;阴中有阳,阴中有阴 “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2)主导问题,“夫唱妇随”协同为主导 阳的主导作用生长收藏 春秋繁露:“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终始。阳者岁之主也,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 春夏秋冬阳的不同状态 “阳长阴消”与“阳消阴长” 收藏的目的休之与息 寒热的实质与显现一而二,二而一,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阳气收藏的尺度周髀算经,(3)体用关系,体

15、与用 体阴用阳春夏为用,秋冬为体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 阳之用阳生阴长阳化气;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阳者,卫外而为固,” 阴体的意义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何谓精 精藏何处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体丰方能用强精力的来源肾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2、伤寒总义,(1)寒为冬气 寒的本质阳气收藏冬之气,藏之气 地域方位的差异用阴阳来思维,(2)何以养藏,以寒知体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四气调神养生,养长,养收,养藏 养藏之道无扰乎阳 其一,慎起居 其二,调情志 其三,适寒温 其四,节动静,(3)伤寒即伤藏,伤寒的核心破坏藏道扰乎阳 雷打冬,九个牛栏十个空 瑞雪兆丰年 “善养生者,必奉于藏。”“奉阴者寿” 儒“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道致虚极,守静笃;释禅定 去寒就温实现养藏 伤寒“藏”的格局打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