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4.0第四章 三角形》PPT课件 (1)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10199481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4.0第四章 三角形》PPT课件 (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4.0第四章 三角形》PPT课件 (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4.0第四章 三角形》PPT课件 (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4.0第四章 三角形》PPT课件 (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4.0第四章 三角形》PPT课件 (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4.0第四章 三角形》PPT课件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下《4.0第四章 三角形》PPT课件 (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三角形,2.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一、 认识三角形,1.了解三角形定义:,(1)边上的性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角上的性质:,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度,二、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等于90度,1、下列每组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单位:厘米。填“能”或“不能”) 3,4,5( ) 8,7,15( ) 13,12,20( ) 5,5,11( ),不能,不能,能,能,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2、根据下列条件判断它们是什么三角形? (1)三个内角的度数是1:2:3( ) (2)两个内角是50和3

2、0 ( ),练一练:,3、ABC,AB5,BC9,那么 AC _,4,14,4、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8,而第三边长为 奇数,那么第三边长是 _,7 或 9,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3cm,一边是7cm,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_,(第6题) (第7题) 6、如上图,1=60,D=20,则A= 度 7、如上图,ADBC,1=40,2=30, 则B= 度,C= 度,17cm,100,50,60,x,3x,5x,1、如图,求ABC各内角的度数。,2、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3:5,求这三个内角的度数。,解:3x + 2x + x = 180 6x=180 X=30 三角形各内角的

3、度数分别为:30,60,90,解:设三个内角分别为x,3x,5x 则x + 3x + 5x = 180 x=20 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为:20,60,100,2x,3x,x,则ABC是 (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B=,9.在ABC中,如果A=,C,B = 3,10.在ABC中,如果A = 2,C,则ABC是 ( )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B,A,8.在ABC中,如果AB 2C,AB, 那么( ) A、A600 B、B600, C、C600 D、A、B、C都不等于600,C,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及高线的概

4、念,三、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中垂线的概念,BE=EC,线段AE是三角形BC边上的中线.,1=2,线段AD是三角形BAC的角平分线.,线段AD是BC边上的高.,ADB=ADC =90,直线DE是BC边上的中垂线.,DEB=DEC =90 且 BE=EC 连接DC DB=DC(中垂线的性质),D,四、三角形三线的性质,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内部),2.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三角形内部),3.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同一点. (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

5、交于一点(三角形外部),1.如图,在ABC中,BE是边AC上的中线。已知AB=4,AC=3,BE=5,ABE的周长=_.,2.如图,CE,CF分别是ABC的内角平分线和外角平分线,则ECF的度数=_度.,练一练:,10.5,90,邻补角的角平分线的夹角为90度。,4、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CE是AB边上的高,BD,CE交于点P。 已知ABC=600,ACB=700, 求ACE,BDC的度数。,400,800,A,B,C,E,D,F,3.如图,AD、BF都是ABC的高线,若CAD=30度,则CBF=_度。,30,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如图,

6、若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则有,ABD的面积=ACD的面积,如下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CE是ADC的中线,若ABC的面积是8,求DEC的面积。,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边边边公理(SSS),(3)边角边公理(SA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4)角边角公理(ASA),两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角角边公理(AAS),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B,C,D,E,F,2.5cm,3.5cm,40,40,3.5cm,2.5cm

7、,结论:两边及其一边所对的角相等,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ASS,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AAA,不能把“AAS”、“ASA”简述为 “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在ADE和ABC中,但ABC和ADE不全等,结论: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特别注意边和角“位置上对应相等” 。,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1): ;,(2): ;,(3): ;,(4): ;,SSS,SAS,ASA,AAS,如图,已知AC平分BCD, 要说明ABCADC, 还需要增加一个什么条件?请说明理由。,D,C,A,B,或BAC=DAC,BC=CD,或B=D,1、如图AD=BC,要判定ABCCD

8、A, 还需要的条件是 .,基础训练,AB=CD,或DACBCA,B,A,F,C,D,E,2、如图,已知AB=ED,AF=CD,EF=BC, 说明EFD=BCA的理由。,1.如图,已知AB=CD,AD=BC, 问B=D吗?请说明理由。,2. 如图, A= D, ACB= DBC 问AB=DC吗?试说明理由。,3.已知 ABC 和 AED 中, B =E ,AB=AE 试说明ABC AED,5.如图,O是AB的中点, O是CD的中点,试说明:ACBD,6.如图,AC DE, B= F,BD=CF, 试说明AB=EF,A,C,B,O,D,3、如图:AC和DB相交于点O,若AB=DC, AC=DB,则

9、B=C,请说明理由.,思考题:,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斜边、直角边”或“HL”。,数学语言:,在RtABC和RtABC中,(HL),BC=BC,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1): ;,(2): ;,(3): ;,(4): ;,SSS,SAS,ASA,AAS,(5): ;,HL,(1) _,A=D ( ASA ) (2) AC=DF,_ (SAS) (3) AB=DE,BC=EF ( ) (4) AC=DF, _ ( HL ) (5) A=D, BC=EF ( ) (6) _,AC=DF ( AAS ),B,C,A,E,F,D,把下列说明RtABCRtDEF的

10、条件或根据补充完整.,AC=DF,BC=EF,HL,AB=DE,AAS,B=E,快问快答,2.如图,ACB =ADB=90,要使ABC BAD,还需一个什么条件?把这些条件都写出来,并在相应 的括号内填写出判定它们全等的理由。 (1) ( ) (2) ( ) (3) ( ) (4) ( ),综合练测,AD=BC, DAB= CBA,BD=AC, DBA= CAB,HL,HL,AAS,AAS,。,如图,AC=AD,C,D是直角,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你能说明BC与BD相等吗?,C,D,A,B,我能行!,解:BC=BD, RtACBRtADB (HL).,BC=BD,练一练,1、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11、(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E,A,当增加n条线的时候,有多少个三角形?,拓展练习,2、如图,1=2,AB=CD,AC与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必定全等的三角形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6对,C,3.有一次柯南看见这样一个图,要计算:A+B+C+D+E+F= 度,B,C,D,A,G,M,H,E,F,360,4、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为8,一腰上的中线分此三角形的周长成两部分,其差为2,则腰长为 .,5、如图,AD是ABC的高,且AD平分BAC,请指出B与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6或10,解: ABC和ADE全等。 12(已知) 1DAC2DAC

12、即BACDAE 在ABC和ADC 中,A,B,C,D,E,1,2,2.如图,已知CE,12,ABAD,ABC和ADE全等吗?为什么?, ABCADE,(AAS),4、如图,B、E、F、C在同一直线上,AFBC于F,DEBC于E, AB=DC,BE=CF,你认为AB平行于CD吗? 说说你的理由,如图线段AB是一个池塘的长,现在想测量这个池塘的长度,在水上测量不方便,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较方便地把池塘的长度测量出来吗?想想看。,B,A,8、把两个形状,大小都相同的火柴盒如图放置,判断AB和CD两条对角线是否互相垂直,并说明理由.,你们可要好好动动 脑哟! 这是一种什么图形 变换?,小莉的设计方案:先在池塘旁取一个能直接到达A和B处的点C,连结AC并延长至D点,使AC=DC,连结BC并延长至E点,使BC=EC,连结CD,用米尺测出DE的长,这个长度就等于A,B两点的距离。请你说明理由。,AC=DC ACB=DCE BC=EC,ACBDCE(SAS),AB=DE,E,C,B,A,D,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