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茶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0199293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茶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发展茶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发展茶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发展茶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发展茶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茶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 6 茶叶质量安全技术培训暨产业发展论坛文集 发展茶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口福建省安溪县农业与荼果局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的厦门、漳州、泉州金三角结合部居 山而临海。全县土地面积3 0 5 72 8 平方公里,人口1 0 8 万,境 内土壤、海拔、积温、降水、温度、湿度等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 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构成了茶树培育、生长的自然优 势,尤其是精湛的栽培技术与初制工艺,形成了安虞铁观音 无与伦比的独特品质优势使之成为中国乌龙茶中无可替代 的突出代表。安溪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 黄金桂的发源地,产茶历史已有i o c o 多年,自古就有“闽南 茶都”的美誉。目前,安

2、溪已先后荣获国家有关部门授予的 “中国乌龙茶( 名茶) 之乡”、全国园艺产品( 茶叶) 出口示 范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国家南亚热带乌龙荣铁 观音生产基地县和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等称号。 茶业是我县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也是我 县重要的民生产业。多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业 的发展,特别是“十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 势地提出“优质、精品、名牌”、“茶业富民”的发展战略,把 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深入实施 “合理规划建基地、依靠科技上档次、抓住龙头上规模、提高 品质刨名牌、加强管理促规范、大力宣传拓市场”的发展方 针,采取有力的

3、措施,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显 著成效。茶业经济收入在县国民经济收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全县涉茶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 0 以上。与茶相关联 的行业覆盖农业、食品工业、茶机T 业、保健品业、运输业、包 装业、旅游业和其他服务行业。2 0 0 5 年全县茶产业G D P 达 4 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人5 1 0 0 多元,其中来自茶叶的收人 占5 0 。茶产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 略产业。 一、安溪茶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安溪茶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无论是 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还是销售市场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茶产业总体素质明显提升。茶产业的发展,大大促进

4、了农民 增收,为安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人了强大、持久的动力。 1 茶叶生产规模日益壮大 安溪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的产茶大县。截止2 0 0 5 年底,全 县茶园面积达到4 0 万亩、产量4 2 万吨,其中铁观音茶园 面积2 2 万亩、产量2 万吨。全县涉茶行业总产值4 52 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 52 亿元,第二产业1 7 亿元第三产业 3 亿元。目前,全县建设了加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1 0 万亩 绿色食品茶叶基地、l o 万亩集中连片优质铁观音基地、2 万 亩有机茶基地以及42 万亩生态茶园。 互茶叶加工水平和产品品质明显提高 5 7 垒县大部分茶叶主产区基本形成种植太户一规模制茶一

5、专业经销的专业化分工格局,出现了以出售茶青为主的种茶 大户、以加工高质量茶叶为主的制茶大户、以商贸交易为主 的卖茶大户三大群体。为适应市场需求,安溪乌龙茶加工以 家庭作坊生产为主向企业加工发展;从“看天做青”向“空 调做青”发展加工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创新尤其是夏暑 茶加工使用“空调调温调湿”技术。目前,全县有空调做青机 几万台直接增加茶农收人几亿元。同时茶叶精制按等级规 范生产,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茶叶深加工开发已有铁观音 茶水、健胃茶、人参茶、荼酒、茶食品等十多种系列产品,初步 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系列产品。分 工的逐步细化,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的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 工和制

6、作技艺改进茶叶品质得到普遍提高实现了“质”的 飞跃。 3 创名牌意识明显增强 安溪乌龙茶产品积极参与相关认证,目前有驰名商标l 件( “安溪铁观音”) 著名商标3 个( “安溪铁观音”、“凤 山”、“八马”) ,知名商标7 个( “安溪铁观音”、“凤山”、 “八马”、“感德龙馨”、“华福、“魏荫”、“颖昌”、“新 舟”) ;获准无公害食品认证的茶叶企业有2 家,获得绿色食 品商标使用权的有1 0 家,获得有机茶标识使用权的有5 家: 获I S 0 9 0 0 0 质量体系认证的有1 8 家、H A C C P 认证的有2 家,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有1 3 家,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准 用企业有柏家

7、。 4 _ 茶叶销售市场不断拓展 安溪乌龙茶内外销并举。国内市场方面已形成了福建 市场,广东市场、长江流域市场和北方市场四大区域。安溪人 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开设的茶庄、茶店、茶行、茶艺馆达3 万多 家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 0 0 0 年的5 提高到8 左右。出口 方面,已经形成以日本、东南亚为主,俄罗斯、欧美为辅的外 销市场,产品销往五大洲6 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12 万 多吨,每年为国家刨汇4 0 0 0 多万美元。县域市场,城区和茶 叶主产乡镇均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专业交易市场销 量逐年上升。特别是中国茶都,交易额年年攀升,2 0 0 5 年,交 易量达到12 万多吨,交易额达到1

8、0 2 6 亿元;开业5 年来, 交易量年均增幅高达4 0 ,销售额年均增幅达6 0 。目前, 中国茶都年交易量、交易额在全国的茶叶市场已位居前列。 茶叶交易量和交易额年增幅为全国茶叶市场之最。另外,为 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安溪乌龙茶销售市场初步形成网络 营销手段和方式逐步向代理制、连锁化和电子商务发展。 5 茶叶工作体系殛标准化体系健全 目前,全县设立茶业管理委员会、农业与茶果局、茶叶技 术推广站、茶业总公司、茶叶科研所、茶叶质检中心、茶叶职 中国茶产业质量品牌与市场 业中专学校、茶叶学会、茶叶协会等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全 县拥有茶叶专业技术人员2 0 0 多人,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职 称的专

9、业人员3 5 名,拔尖人才2 名。 我县是1 9 9 8 年国家质监局批准建立的“国家质量技术 监督局安溪乌龙荣综合标准化示范区( 一类) ”。组织制订 了省地方标准安溪铁观音和安溪乌龙茶标准综合体。 从品种选育、茶园开垦、茶树种植管理、低产茶园改造、鲜叶 采摘初制方法、毛茶质量、精制方法等到安虞铁观音感官品 质、理化指标、卫生指标要求和检验方法、规则等内容都有明 确的规定,规范各种相关工作,促进了安溪乌龙茶的健康发 展。2 0 0 0 年4 月,“安霹铁观音”、“安馔黄金桂”证明商标获 得国家 商鲁局正式批准注册,我县公布、实施了配套的 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安溪黄金桂证明 商标使

10、用管理规则。按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 不得使用“安溪铁观占”、“安溪黄金桂”作为茶叶产品名 称。“安壤铁观音”、“安溪黄金桂”成为安溪乌龙茶受法律 保护的合法的无形资产。2 0 0 5 年1 2 月,“安溪铁观音”证明 商标被嘲家工商邑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弛名商标,成为中国 茶品牌中的第一顶桂冠。另外,“安溪铁观音”还拥有了安 溪铁观音国家标准样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多重“护 身符”。 6 茶叶i j D “ r 企业迅猛发展 安倭县茶叶加_ 企业逐步走上产、加、销一条龙发展道 路部分企业开始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转变。截止2 0 0 5 年 底。全县拥有茶叶企业5 0 0 多家,年产值

11、1 0 0 万元以上的达 6 0 多家有1 0 多家企业走“外接市场、内连基地、带动农 户”的贸T 农一体化和“市场+ 农户”的订单农业的产业经 营格局,还有外引内联台资企业2 0 多家,涌现出“风山”、 “八马”、“样华”、“华福”等一批企业品牌,其中“凤山”、 “祥华”牌铁观音分别成为钓鱼台国宾馆、国谊宾馆的接待 专用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茶”。“八马”牌已进畦全国2 0 多家沃尔玛商场营业专柜。“风山”牌特级铁观音连续2 3 年 保持国家金质奖的殊荣。安溪茶叶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力地 带动r 整个茶产业的提升。 ( 七) 茶文化旅游品伍高 我县建设了中国茶都、茶叶大观园( 有品种园、茶作坊、

12、 荼艺表演厅、茶餐厅、茶叶博物馆等) 、茶叶公园( 是一座集 园林、历史古迹、体闻娱乐、茶园观光等为一体的茶叶生态大 观园) 、铁观音探源地( 西坪镇) 、高山生态观光茶园( 大坪 乡) 等与茶相关的旅游项目,2 0 0 0 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黄金旅 游线和中国三大茶文化旅游线之一。到安溪茶乡观光旅蝣能 够欣赏我县独具一格,内容丰富、绚丽多姿、品位较高的安虞 荼文化。开发了一套十分讲究的品荼技艺,把品茶技艺融进 南音、茶歌、荼舞、赛荣王、茶艺表演、茶餐等活动。据县旅游 局统计,2 0 0 5 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 8 25 万人次。邑收 人69 5 亿元人民币,其中创正3 0 0 0 万美

13、元。 8 茶事活动对外交流频繁 我县以强劲的宦传攻势举办各种大型茶事、茶文化盾 动,促进以“安溪铁观音”为龙头的安溪茶业保持产销两旺 的良好势头。茶事后动加强了与国内各茶叶主产区的交流合 作,5 年来共接待国内外宾客近1 0 万人次。同时,我县正组 织“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工作。 从2 0 0 0 年开始相继举办“中国茶都( 安溪) 茶文化旅 游节暨首届中国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海峡两岸茶文化 交流会”,两届“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以及“福建 省云香阁杯安虞铁观音茶壬赛”和“长沙茶市安溪铁观 音茶王邀请赛”等重大茶事活动,我县组织茶艺队分别到北 京、上海、江西、浙伍、湖南、广东、香

14、蓓、澳门等地演出,并代 表中国茶文化参加法阂皮卡迪“中国文化年”活动,产生轰 动效应,有力地宣传了安溪茶叶发展历史及安溪茶文化的精 髓。 特别是2 0 0 5 年的“安溪铁观音神州行7 系列活动,邀请 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1 2 家新闻媒体随团,横跨7 个省市, 行程2 万多公里,围绕“绿色、品牌、诚信、文化”逮一主题, 在北京、广州、深圳、汕头、长沙、济南、西安等大中城市。组织 开展品茗赏艺,茶商茶友座谈、茶王赛、成立茶叶协会分会等 近3 0 场后动并结合开展市场问卷调查、现场采访、诚信经 营签名等各项活动,对各地茶市开展考察、交流、采风,全面 展示安溪铁观音的品牌形象。有1 0 0 多家各

15、地主流媒体进行 报道,先后刊播或转载新闻2 5 0 0 多篇( 次) ,反响强烈,效果 良好被新闻界誉为创新之旅,成功之旅,精彩之旅,文化之 旅,执政为民之旅,保护品牌之旅。 二、茶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1 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全县茶园面积加万亩,产量42 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 产量近4 0 ,占全省乌龙茶淳产量近6 0 ,茶叶总产值达 4 52 亿元。2 0 0 5 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人5 1 5 6 元其中人均 茶叶收入2 6 0 0 多元以上,占5 0 以上。以茶为生的茶农,茶 叶收入占9 0 以上。随着生产、, 自n a - 技术含量的提高垒县的 茶叶质量大幅度提升,茶叶价格持续看陆。

16、据删算,农民每年 收人都以5 左右的幅度增长,比如。样华乡去年农村信用社 存款余额增加了1 0 0 0 多万元,茶农平均增收4 0 0 多元。 2 产业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茶业兴,百业兴,民富县强。安溪茶产业的牌速发展,带 动了包装印刷机械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旅馆、茶文化旅游、 房地产开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 、百业旺”的可 喜局面。全县涉茶行业人员达7 0 多万人,占全县茴人口数的 7 0 以上。我县茶业产值每增加1 个百分气,农民收入就增 加05 个百分点,全县的G D P 就增加0 7 5 个百分点。目前, 有不少茶农进城购车买房旅游业、房地产业和购车叉成为 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电。 三、发展茶业的主要措施 上世纪9 0 年代以来,我县充分利用资原优势,坚持以市 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为核心,以效益为目标,大 力发展茶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调整整合推进基地建设规模化 06 茶叶质量安全技术培训暨产业发展论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