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193119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部编初一下册《陋室铭》教案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室铭教案设计兴国县梅窖中学林恬羽教材分析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间住的简易的房子,作者为它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和情操。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3、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4、通过学生学习,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教学重难点1、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2、 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教学方法1、 图片导入法2、 诵读教学法3、 合作讨论法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这座房子,看到这座房子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对了,简陋。但这座简陋

2、的房子却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经居住的地方,并在这里写下了令人称赞的佳作陋室铭。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号庐山人,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故刘禹锡又誉为中唐“诗豪”之称,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2、背景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当时他热心帮助一个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对宦官势力。失败后,他被贬到安徽和州县做了一名小官。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 和州知县见

3、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于是把他安排在面对大江居的三间毛屋。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非常快乐,于是就写下了陋室铭表达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负。三、初读课文1、解题: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那么“铭”怎样理解?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铭”的特点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2、结合图片翻译全文,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并请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四、分析课文、品析语句1、 作者怎样来描写陋室?2、在主人眼中陋室真的简陋吗?景幽雅对偶、拟人(板书1)陋室不陋 人文雅对偶、衬托(板书2)事高雅虚实、正反(板书3) 3、诸葛

4、、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的用意是什么?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4、引用孔子说的话有何作用?引用孔子的话,以反问作结,更局雄辩的力量,再一次证明“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并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显得意蕴含蓄,令人深思。五、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2.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中心句是哪句?3、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4、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

5、、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六、课堂小结,课堂检测1、小结:开篇运用比兴手法引出主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再从三个角度具体阐明,即陋室环境、交往人物和陋室生活。最后总结全文,与诸葛庐子云亭进行类比,以孔子的话结束全文。2、课堂检测(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2)写出“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 , 。(3)表明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 , 。 (4)表明了主人不热衷于名利的句子是: , 。 七、拓展延伸1、想一想: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作为学生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2、改编陋室铭 :智不在高,有恒则行。学不在深,有勤则明。吾资寻常,唯吾专心。笔墨凉酷暑,书香暖霜天。谈笑无恶友,往来皆良师。可以读诗歌,看散文。无网吧之劳神,无斗殴之乱心。书生头悬梁,学者锥刺股。我云:何苦之有?八、作业布置请同学们仿照作者的写法,给自己熟悉的物品写一篇铭,比如桌子铭,铅笔铭,电脑铭 九、课堂巩固 结合图片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