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估演示文稿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0192358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评估演示文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教学评估演示文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教学评估演示文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教学评估演示文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教学评估演示文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评估演示文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评估演示文稿(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教育联合体、专家委员会是北市区基础教育智慧的创造,是谋求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经验的再分配,是具有创新意义和探索性、前瞻性的科研载体。,对新课程理念进行本土化实施 中华路小学 武文革,汇 报 提 纲,学校基本情况 紧扣新课程理念,把准办学方向 选瓶颈问题突破,以点带面搞活一盘棋 基于本土化实施理念下的办学成果 发展中的新问题、策略 及发展方向,二、紧扣新课程理念,把准办学方向 “解放思想就是发展生产力”,观念滞后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办学定位:把新课程理念和学校资源实际捆绑式结合,进行本土化实施。适度超前,领先而不另类。

2、 1、查摆我国基础教育的软肋 2、新理念“新”在何处科学、民主 3、本土化就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校本化,1、查摆我国基础教育的软肋 (1)缺少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理念的关照 我们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我国教育过于顾及眼前利益,缺少对于人终身发展的整体规划。大学之前,教育规划的相当严密,小学入学年龄精确到6周半,教材使用精确到版本,6、3、3、4学制雷打不动(局部试验区除外)。然而,大学以后漫长的生涯中,缺少科学、整体的规划。过于形式化、缺少系统的职业培训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规划,高度重视22岁之前(研究生教育在全民覆盖率极低),23岁以后基本属于自然生成阶段,我们的教育缺乏从终

3、身发展宏观意义上的整体规划。所以我们在所掌控的有限育人时间里,着眼学生终身发展考虑今天的教学,在早期多预埋未来有用的东西。 (2)课程呈现方式过于单一,学科封闭,资源匮乏 文本课程几乎占用了全部学习时间,体验性课程、探究性活动课程太少。学科界限过于清晰,制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教育资源局限在学校有限的教室、教师和设施上,校内资源挖掘不深,地域地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人际资源又利用不上,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操作层面显得很蹩脚。我们认为,这是思考中、美教育差异、育人结果差异时,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需要结合教学长时间、多角度重点剖析。 (3)获得能力的渠道不畅 受观念狭窄、资源面小制约,我们把能

4、力的获得渠道仅仅依赖于课堂和教材本身,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应有发展。而能够促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进展迟缓,学生从自然、社会、人际交往中获得能力的渠道还缺少科学指引。造成理论层面很清楚,操作层面很混沌的两张皮现象,甚至对新课程理念能否运行下去有怀疑态度。,2、新理念“新”在何处科学、民主 科学和民主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两大主题,是所有“新”的总属。教育作为当代社会事业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终极指向也同样是科学和民主。我们认为,新理念的“新”就集中体现在教育活动崭新的科学性、崭新的民主性两个方面,这是阐述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的灵魂,是理解新理念的根。 (1)新理

5、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要关注学生成长,加强与社会、自然、生活的联系(科学性),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积极,把教学过程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培养完整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民主性)。 (2)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着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性),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民主性),在全面落实三大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科学性)。 (3)实现课程综合化 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消弱教材的封闭性,加强学科间的联

6、系和整合,加强区域关照与区域资源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丰富课程内容,增加选择性,满足学生科学学习、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课程综合化要求教材必须回归生活、崇尚创新、强调选择、走向校本。 (4)促进课程、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新理念能否落实,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决定因素。重点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做学生的鼓舞者、研究者、学习者,如何做课程设计和开发的专家、如何做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者和自我发展的促进者。平等互助,尊重每个人都的看法、意愿、表达,张扬民主。 (5)质量评价要全面、科学 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终生发展,教师自我发展为目标。应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促进有效教学。,3、本土化就是对新课程理念

7、的校本化 本土化就是“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正是“民主”理念的张扬。新理念的实施,要以具体的校情、师情、生情为依据,用足区域优势,把意识形态物质化,把超前的教育理念物化成与校情实际紧密结合的可操作的具体行动、措施,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我校确立了“开启心智、张扬个性、自主发展”的办学主旨,从学生成长需要角度、从未来发展需求出发安排小学阶段的课程和教学,确立了为学生夯实人生基础,打造完整人、未来人的办学目标.,三、选教学瓶颈问题突破,以点带面搞活一盘棋 1、突破观念定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突破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建构现代化“教育场” 3、关注学生成长,课程、学习综合化

8、 4、从校本课程入手,拉动教科研整体水平 5、科学评价,量化管理 6、改变事物内部各因素的排列次序,引发质变。 7、本土化过程中衍生特色化,1、突破观念定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将抽象的理论物化成具体的符号 (2)“塔尖效应”及对应策略 (3)本教研以校为本 (4)通过编写校本教材,提高教师视觉角度 (5)依托优秀课例,大胆进行教法创新 (6)锤炼过硬基本功,打造特色化的师资队伍,(1)将抽象的理论物化成具体的符号 改变人的观念,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让大家容易接受,要有很方便的抓手。我们的做法是:将空洞的理论物化成具体的事例,在原有的认知上注入新的理解,使观念的转变便捷、高效。我们采用的小

9、事例很多,例如: 对教师应具备“一桶水”的再诠释 曾经说,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应具备一桶水。可是用一桶七十年代的水给九十年代的学生喝行吗?不行。为什么?因为味道不甘美,学生不爱喝,因为水质有问题,这桶二十年前的水不可避免地会有营养元素的退化与有害物质的生成。于是人们呼吁,教师的这桶水应该是一桶常新水、流动水。今天的新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人们对这桶水中有机成分有了更高的期望,因为一桶没有味道的白开水,即便是新的,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口味吗?当然不会。于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今天教师的这桶水首先应是一桶流动水,同时,它应该具备榨汁机的功能,能根据学生的不同

10、口味调配出薄荷味、柠檬味、橘子味,能调制冷饮、也能调制热咖啡 通过引导教师对这些熟悉的已有的经验再认识,发展新认知,将摸不着的大道理物化成典型小事例,将空洞的理论符号化,就能明显促进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的形成。观念改变了,教师就有了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2)“塔尖效应”及对应策略 塔尖效应 如果把我国基础教育师资结构比做“塔”的话,目前这个塔缺少塔尖,缺少高尖端人才。中小学校教师中很难找到名牌大学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承担基础教育任务的几乎都是无缘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可以不自惨其形秽的说,都是二流院校培养的人力资源中的二梯队。再加上大都由本地培养又回本地教书,近亲联姻问题无法回避。反映在中小

11、学校就表现为缺少尖端引领和地域封闭性加剧,这是造成中小学校科研高度不够的重要原因之一。缺少塔尖弊端不光是缺少领军人物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缺少了尖端人才对基础教育的尖端效应。(试想有一名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或研究生、博士生在中华路小学工作,他们的思维方式、教育理念、科学的研究方法、原创性意识等对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拉动辐射作用是巨大的。他们在大学接触专家教授的层次和机会、接受的教育程度、感受的氛围、取得的成绩与我们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差异在学生身上会有延续性,会影响学生一生。)塔尖问题象美国等发达国家解决的好,我们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还跟不上去,基础教育缺少塔尖的问题在短时

12、期内还无法解决。,对应策略 怎么办?具体到我们学校怎么办?我们认为:对原有队伍再加工、借鸡下蛋、对有潜质的教师重点培植,采取“矮子里面拔将军”,都是解决塔尖问题比较现实的办法。 首先,用集体智慧弥补塔尖空位。常言道:“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我校不管是备课、讲课、教研、科研、竞赛等等,都是全员参与,把大家的智慧汇集在一起。我校采取跨年级教研、跨学科教研等校本化特色的教研方式,收到明显效果。由于平行班只有两个,我们就采取同学科跨年级教研,一方面有了团队教研氛围,另一方面使教师对六年的教材系统有了更准确的把握;由于各学科教师太少,仅有的优秀教师又分散在不同学科,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就采取了跨学科教

13、研,各学科教师一起研究语文课,找共同的教学规律,不同学科教师一起研究学科课,从多学科角度探讨教学,促使教师对课程的视野更加开阔,增强了对学科的驾御能力,各学科教学相互促进,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其次,借鸡下蛋,发挥国家课题的科研引领作用。我们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果断参与北师大何克抗导师团队的课题实验工作,带领教师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试验,该实验研究已深入到当前我国数字化教育的前沿领域。教师们见了大世面,参与了大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体验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没有了以往的畏难情绪,效应明显,取得甚至超越了理想中塔尖效应带来的科研高度。由于在数字化教育方面的扎实基础,今年我校被选为河北省教

14、育厅重大科研课题网络教育模式与绩效实验研究项目实验校,并承担一项子课题研究任务。通过尖端课题引领补偿塔尖所产生的效应对我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更深远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积极成份会进一步显现。 再次,自己培植塔尖。我校对有潜质的教师重点培植,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业务培训。利用青蓝工程培养年轻教师,精心打造专家型教师队伍。我校教学经验的传承,经历了几代人。我们注意不断挖掘老教师的经验,同时对青年教师成果及时总结。在近七年的青蓝工程实施中总结出了很多师带徒的宝贵经验,目前已培养出像师艳阁、于俊霞、陈瑞、小刘丽、谭丽涛、李继青等一批具有很高发展潜质的骨干教师和很多成功范例。近年我校语、数、

15、英调研成绩连年攀升,是与成功解决塔尖效应问题分不开的。 同时,塔尖不尖的现状,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要强固塔身。增强了每位教师的危机意识,要强固塔身,每个人都有一份作用,一盘棋的意识已逐步深入人心,增强了责任感和团队凝聚力。我校教师虽然人数少,但由于塔体坚固,在各项工作中都有不俗表现。如:在北市区合唱比赛、省普九达标验收、省督导评估验收、区运动会、省综合基地装备检查、全国中小学国学教育高峰论坛、中央教育台成功办学案例征选、网络环境下课程改革实验等等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3)校本教研以校为本 除去上面已提到的跨年级教研、跨学科教研等特色教研外,我校根据校情、师情、生情采取了多种校本化措施。 校

16、本教研围绕一个中心课堂教学。我们把有限的精力用在中心问题上,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在三维目标的落实过程中,逐步归纳出适合我校的教学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研讨、行动改进,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和自我改进教学的能力。 校本教研突出“专”字。围绕教师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合作团队通过课例研究、连环跟进等研究行动,专项解决。主题研究活动不能只停留在说课、议课这些表层问题上,我们抓住主要问题不松手,一步接一步的研究,体现出研究的递进性,每个问题力争抓深、抓透。 加强教研的流动性和灵敏性。一个教研专题可以一次完成,可以一月完成,也可以一个学期完成。例:阅读实践活动教研,就是采取一学期完成、每年进一步完善的办法进行的。暑假前集体教研,确定了各年级必读书目,让学生假期初读;开学后学生汇报读书成果后进行了第二次教研,专题讨论如何以问题驱动指导学生再品读的方法;十月份进行了第三次教研,重点讨论如何指导学生专题理解;十一月进行了第四次教研,重点研讨如何对学生读书成果进行筛查;年底进行了第五次教研,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