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复合词的隐喻现象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0189744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义复合词的隐喻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反义复合词的隐喻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反义复合词的隐喻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反义复合词的隐喻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反义复合词的隐喻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义复合词的隐喻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义复合词的隐喻现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反义复合词的隐喻现象 曾丹 反义复合词指的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单音节语素所构成的并列 式复合词,如“上下”、“左右”、“始终”、“呼吸”、“买卖”、“生死”、 “炎凉”、“多少”、“好歹”、“反正”等。反义复合词的形成及发展与人 类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其演变轨迹充分体现了认知对语言的影响。作为 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在反义复合词的语义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 推动作用。它是指以相似性为基础的不同领域之间的语义投射,是用某一 认知域的概念来说明另一认知域的概念。被说明的认知域叫做目标域,而 用以说明的认知域则叫做来源域。下面,笔者将从性质和功能两个角度出 发对反义复合词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研

2、究。 一反义复合词隐喻的性质分类 按照隐喻的性质,L a k o f f J o h n s o n ( 1 9 8 0 :3 3 2 ) 归纳出了三种不 同的隐喻类型:结构隐喻( s t r u c t u r a lm e t a p h o r ) 、方位隐喻( o r i e n t a t i o n a l m e t a p h o r ) 和实体隐喻( o n t o l o g i c a lm e t a p h o r ) 。结构隐喻指的是通过一个 概念来建构另一个概念,按照前者的结构系统来组织后者。方位隐喻指的 是参照上一下、内一外、前一后、深一浅、中心一边缘等空间方位

3、来组建 隐喻。实体隐喻指的是人们将方式、行为、情感、观念等抽象概念视为有 形的实体,从而对其进行指称、量化,确认其特征、原因及目标等。有代 表性的实体隐喻是容器隐喻,即将抽象概念视为有形的容器。 在反义复合词的语义演变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是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 第一编修辞理论与探索9 3 ( 一) 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是通过一个概念来构建另一个概念的隐喻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人们常常会将本只适用于前一概念的词语运用到后一概念之上,于是 造成了该词语使用领域的扩大。例如,表示“耗费”义的“花”最初只用 于金钱概念,后来基于“时间是金钱”的结构隐喻,“花”被用到了时间概 念上,形成了“花时问”的用法

4、。在我们所调查的反义复合词中,存在因 结构隐喻而导致语义范围扩大的现象。下面以“炎凉”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炎凉”本是用来形容天气的词语。例如: 地势不殊,而炎凉异致,虽隆火盛日,肃若冰谷矣。( 卷三一涨水) 俄惊白日晚,始悟炎凉变。( 全唐诗卷三一六武元衡独不见) 后来,它的使用范围扩大,又可用来形容世态人情。例如: 【鸳鸯煞】想当初风尘落落谁怜悯? 到今日衣冠楚楚争亲近。 畅道威震诸侯,腰悬六印,也索把世态炎凉,心中暗忖。( 全元戏曲 卷六无名氏衣锦还乡四折) 那三夫人是个女流之辈,只晓得炎凉世态,那里管甚么大道 理? ( 拍案惊奇卷九) 这种行径,虽未尝投井,却是从而下石了。炎凉之态,想

5、着 实在可笑可怕。(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六五回) “炎凉”使用范围的扩大与“世情是天气”的结构隐喻有着密切关 系。在这个隐喻中,“世情”是抽象概念,而“天气”是具体概念。人们 借助对具体可感的“天气”概念的理解来认知抽象的“世情”,并按照前 者的结构系统来组织后者,由“天气炎凉”隐喻出“世情炎凉”,从而促 动了“炎凉”一词使用范围的扩大。 ( 二) 方位隐喻 “方位概念是人们较早产生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 人们将其他抽象概念,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社会地位等投射于这些 具体的方位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 0 4 修辞学论文集 ( 赵艳芳,2 0 0

6、1 :1 0 7 ) 反义复合词的语义演变同样离不开方位隐喻。下 面以“前后”、“左右”、“升降”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前后”最初是表示空间的概念。例如: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老子道经 ) 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泛濡淆其前后兮,伴张弛 之信期。( 楚辞九章悲回风) ) 后来通过隐喻,可以表示时间。例如: 春酒,河南地暖,二月作;河北地寒,三月作,大率用清明 节前后耳。(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 余五百一十五以上,进退在天正十一月前后,以冬至定之。 ( 魏书律历志下: ) “前后”能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是因为它具有不对称性,而时间 也是不对

7、称的,因此能够发生隐喻。 “左右”原指空间方位的“左边”和“右边”。例如: 目巧之室,则有奥、阼,席则有上下,车则有左右,行则有 随,立则有序,古之义也。( 礼记仲尼燕居) 大夫之丧,其升正柩也,执引者三百入,执铎者左右各四人, 御柩以茅。( 礼记杂记下 ) 后来在隐喻机制的推动下,用来表示对数量的估计。例如: ( D 语称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坚强老寿,百岁左右。( 论衡齐世 ) 至二十左右,方复就观小说,往来者见床头有数帙书,便言 学问,试就检,当何有哉。( 宋书王微传 ) “左右”的语义发展是一个隐喻的过程。如果我们把数量理解为从小 第一编修辞理论与探索9 5 到大依次排列的一条轴线,那么

8、对任一数量而言,比它稍小的数量总是出 现在它的左边,而比它稍大的数量则总是出现在它的右边。这样一来,空 间方位和数量之间就有了相似之处。于是,基于这种相似性,“左右”被 从空间域投射到了数量域。 “升降”本来是指空间方位的“上升”和“下降”。例如: 居丧之礼,毁瘠不形,视听不衰,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 门隧。( 礼记曲礼上) ( 萤夫洗爵以盛水,升降而进粝,礼虽备,然非其贵者也。( 盐铁 论孝养) 后被用来隐喻数量的增减。例如: ( 萤汉因秦制,帝之祖母日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妃曰皇后, 余则多称夫人,随世增损,非如周礼有夫人、嫔妇、御妻之数 焉。魏、晋相因,时有升降,前史言之具矣。( 北史后

9、妃传上) ( 蓟开元八年,颁庸调法于天下,好不过精,恶不至滥,阔者一 尺八寸,长者四丈。然是时天下户未尝升降。( 新唐书食货志一) “升降”由空间域投射到数量域的过程是一个方位隐喻的过程。这一 隐喻的物质基础是:如果你往容器或物品堆里加更多的东西,其水平线会 上升。反之,则会下降( L a k o f f & J o h n s o n ,1 9 8 0 :1 5 1 6 ) 。基于这一认 知经验,人们将数量的增减和方位的升降联系在了一起,并用后者来隐喻 前者,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二 反义复合词隐喻的功能分类 按照隐喻的功能特点,反义复合词的隐喻类别又可分为三种:名词性 隐喻、动词性隐喻和形容

10、词性隐喻。以下分别论述。 ( 一 名词性隐喻 名词性隐喻指的是由名词所构成的隐喻。名词性隐喻通常和具体的事 物相联系,易于理解和记忆。现以反义复合词“天渊”、“水火”为例展 9 6 修辞学论文集 开分析。 “天渊”原指“高天和深渊”,后喻指“差别极大、相隔悬殊的事物 或关系”。例如: 一则那诸王子心坚,二则亏孙大圣先授了神力,此所以那千 斤之棒,八百斤之钯杖,俱能举能运。较之初时,自家弄的武艺,真 天渊也! ( 西游记 九O 回) 那徐言、徐召,虽也挣起些田产,比着颜氏,尚有天渊之隔, 终日眼红颈赤。( 醒世恒言 卷三五) “水火”原指“水和火”,后喻指“不能相容的事物或关系”。例如: 玄德日

11、:“今与吾水火相敢者,曹操也。”( 三国演义六O 回) 子胥乃吴之忠臣,屡谏不入,已成水火。( 东周列国志八二回) 今大王所恃重臣二入,而使自相水火,非社稷之福也。( 又九 六回) 隐喻的生成是以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的。“天渊”和“水火”的 隐喻过程可用下列图示来表示( A 表示原义,B 表示新义, 表示语 义特征) : 天渊A隐喻天渊B “ 差距大 (I ) 水火A隐喻水火B 不相容 ( ) 第一编修辞理论与探索9 7 图式( I ) 、( ) 分别显示了“天渊”和“水火”两个词语新旧语 义之间转换的机制和动因。语义上的相似性使得属于不同认知域的概念联 系在了一起,并通过隐喻来实现从源域向

12、目标域的投射。这一投射在人们 的言语行为中被反复使用,最终凝固下来,成为原有词语的新义项。 ( 二) 动词性隐喻 动词性隐喻指的是由动词所构成的隐喻,即话语中使用的动词与逻辑 上的主语或宾语构成冲突所形成的隐喻。下面,笔者以“起伏”为例对 反义复合词的动词性隐喻进行具体分析。 “起伏”原指空间方位的“上升和下降”,后喻指“思想情绪的波 动”。例如: 觉新坐在轿内,思绪起伏得厉害,他愈想愈觉得人生无味。 ( 春二o ) ( 爹窗外,蒙蒙细雨一阵阵飘到他的脸上,。阵阵寒意勉强帮助着 他平息心潮的起伏。( 红岩六章) “起伏”的隐喻过程可用下面的图示来表示: 起伏A隐喻起伏B 升降 ( 1 I )

13、从动作过程的角度来看,“起伏”隐喻义的形成涉及物理过程对心 理过程的替代。空间方位的升降是一个物理的运动过程,而思想情绪的 波动则属于心理的运动过程。在人们的认知经验中,存在着一个基本的 隐喻观念“人是容器”。人通过皮肤跟外界分隔开来,皮肤就像是 容器壁,而体内的组织器官甚至是人的思维情绪都像是装在一个大的容 器之中。于是,当人的思维情绪发生变化时,它在容器里所占据的空间 位置也会随之改变,因而可以用与空间域相关的“升降”来表示。从 9 8 修辞学论文集 隐喻的性质来看,“起伏”的语义变化是一种以容器隐喻为基础的空间 隐喻。 此外,反义复合词的隐喻还存在一定的系统性,同类词语能够发生相 同的隐

14、喻,如“呼吸”、“俯仰”就都存在隐喻“时间短暂”的用法。 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 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颛已之宜。( 汉书终军传) ( 参闻有妇人逆产者命在呼吸,还如事启。( 吴康僧会译六度集经 卷四) 若不及今日为国斥境,俯仰年老,而仇敌更强,欲刎颈谢责, 宁有补邪? (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 綦连) 猛遥见之,即亦挺身独出,与其相对,俯仰之间, 刺贼落马,因即斩之。( 北齐书綦连猛传) “呼吸”和“俯仰”都属于物质过程,而“时间短暂”描述的是存 在状态,属于存在、关系过程。因此,动词“呼吸”、“俯仰”的隐喻过 程实际上就是用物质过程来替代和说明存在、关系

15、过程,是多个来源域隐 喻同一个目标域。 ( 三) 形容词性隐喻 形容词性隐喻指的是由形容词所构成的隐喻。它体现为形容词所属认 知域的改变。在反义复合词的语义演变过程中存在这类隐喻。现以“甘 苦”为例展开具体分析。 “甘苦”本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词语,后喻指“生活的美好和艰难”。 例如: ( 寡人) 仿效禹王治水,与万民同受甘苦,沐浴斋戒,昼夜 焚香祈祷。( 西游记三七回) 东西南北之民,甘苦不同,布帛粟米力役之法,征纳不同。 惟守令自知其甘苦,而通融其征纳。( 明史食货志二) “甘苦”的隐喻过程可用下面的图示来表示: 第一编修辞理论与探索9 9 甘苦A隐喻甘苦B ( I V ) “甘苦”的隐喻体现

16、了不同认知域之间的语义投射,具体而言,是从 具体域投射到抽象域。味道的“甘苦”可以通过人的味觉系统直接感知。 当人的舌头接触到甜的食物时,往往会形成愉悦的心理感受,而接触到苦 的食物时,则往往会形成痛苦的心理感受。于是,人们根据自身的生活体 验将具体可感的“甜和苦”与抽象的“美好和艰难”联系在了一起,通 过隐喻机制生成“甘苦”的新义。 三 小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作为语义演变的重要推动力量,隐 喻机制在反义复合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从隐喻的性质来看, 反义复合词的语义隐喻主要包括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两种类型。从隐喻的 功能来看,则主要包括名词性隐喻、动词性隐喻和形容词性隐喻三种类 型。在反义复合词的隐喻过程中存在多对一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