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基础知识-第三部分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110189259 上传时间:2019-10-29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建基础知识-第三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古建基础知识-第三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古建基础知识-第三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古建基础知识-第三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古建基础知识-第三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建基础知识-第三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建基础知识-第三部分(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因文件大小所限,人为分为九个部分。 这是第三部分,古建筑基础知识,(25)、宿塞(束细、束色、束编细):门楼(墙门)上下托浑的中间,带矩形条。(P114 9-108),(26)、大镶边:门楼兜肚四周所圈围的长边。 (27)、五寸堂:上枋上面第一根横隔条,是上枋与其上构件之间的过渡物体,高不超过5寸。(P116 9-116 ) (28)、将板砖:砖细门楼中套住荷花柱之顶,与斗盘枋紧密相连接的构件。(P117 9-122 ) (29)、褂芽砖:也称“插穿”, 砖细门楼中附在荷花柱旁边的装饰物。(P117 9-123 详见砖细门楼图),(30)、靴头砖:在三飞砖檐两端侧面的装饰砖。(P117 9-1

2、24 ) (31)、一飞砖角线、二飞砖托浑、三飞砖晓色:三飞砖每层挑出砖细线脚的名称。,(32)、砖细矩形漏窗边框:矩形砖细漏窗的窗框。(P106) 单边单出口:(9-66如图2-C-1) 单边双出口:(9-67如图2-C -1) 双边单出口:(9-68如图2-C -2) 双边双出口:(9-69如图2-C -2),图2-C-1,图2-C-2,(33)、一般矩形漏窗:指采用全张不经切割的蝴蝶瓦砌成窗芯的漏窗。(P106 9-72如图2-C -3),图2-C -3,(34)、砖细坐槛面砖(四边起木角线):坐槛面用清水磨砖铺设,四边刨木角线。(P109 9-81如图2-Z-1),图2-Z-1,(35

3、)、砖细栏杆:用清水砖制作的栏杆,常用于私家庭园的小廊单侧或两侧,其部件包括槛身侧柱、槛身芯子砖、栏杆拖泥(双面起木角线)。(P109 9-82、9-83、9-84 如图2-Z-2 ),图2-Z-2,(36)、砖细梁垫(雀替):以清水砖雕制而成的仿木梁垫,一般仅用于砖细门楼。(P112 9-94 如图2-L-1),图2-L-1,(37)、砖细雕刻风栱板:用清水砖雕制而成的枫栱板,一般用于砖细门楼上的斗栱。风栱是一种栱升子上带有类似古代官帽翅形状装饰的斗栱。(P112 9-95 如图2-G-1a、b),图2-G-1a,图2-G-1b,(38)、一斗三升一字形砖细牌科(斗栱):一种用砖细雕刻成的一

4、斗三升一字形单面斗栱,一般用于砖细门楼。(P112 9-96 如图2-G-2),图2-G-2,(39)、一斗三升丁字形带云头砖细牌科:一种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三升丁字形带有云头的单面斗栱,一般用于砖细门楼。(斗栱)(P112 9-97 如图2-G-3),图2-G-3,(40)、一斗六升一字形砖细牌科(斗栱):一种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六升一字形单面斗栱,一般用于砖细门楼。(P112 9-98 如图2-G-4),图2-G-4,(41)、一斗六升丁字形带云头砖细牌科(斗栱):一种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六升丁字形带有云头的单面斗栱,一般用于砖细门楼。(P112 9-99 如图2-G-5),图2-G-5,(42

5、)、一斗六升丁字形单昂带云头砖细牌科(斗栱):一种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六升丁字形带有单昂和云头的单面斗栱,一般用于砖细门楼。(P112 9-100 如图2-G-6),图2-G-6,(43)、砖细矩形桁条、梓桁:一种用砖细磨制成仿木桁条(檩条)、檐口梓桁的构件,一般用于砖细门楼。(P113 9-101 如图2-H-6),图2-H-6,(44)、砖细矩形椽子、飞椽:一种用砖细磨制成仿木椽子、飞椽的构件,一般用于砖细门楼。(P113 9-102 如图2-H-7),图2-H-7,(45)、下枋:砖细门楼中位于字碑和门洞上槛之间的砖枋。(P114 9-106 如图2-F-1),图2-F-1,(46)、上下

6、托混线脚:砖细门楼中位于字碑和下枋之间三条线脚的上、下两条1/4圆弧形线脚(中间一条称为束编细)。(P114 9-107 如图2-X-2),图2-X-2),(47)、出线一路托混、木角单线:用砖细刨出1/4圆弧或木角线形的一条线脚。(P116 9-113 ) (48)、上枋:砖细门楼中位于斗盘枋(定盘枋)下的仿木枋子;门楼中字碑上的枋子称上枋,字碑下的枋子称下枋。(P116 9-114 如图2-F-1),图2-F-1,(49)、斗盘枋:砖细门楼中紧贴斗栱坐斗下的板形枋子称斗盘枋(亦称定盘枋)。(P116 9-116 如图2-F-2),图2-F-2,(50)、挂落:原为古建筑中用于两柱间枋下雕成

7、卍字、宫式或花卉、香草等各式纹样、具有装饰功能的构件;此处为砖细门楼中安装在上枋下的砖细雕刻饰件。(P116 9-120 如图2-G-1),图2-G-1,(51)、荷花柱头:砖细门楼中安装在上枋两侧的雕花装饰构件。(P117 9-121 如图2-H-4),图2-H-4,(32)、简单砖雕:一般指几何图案、回纹、卷草、如意、云头、海浪、简单的花卉等雕刻的图案。 (33)、复杂砖雕:指夔龙、夔凤、刺虎、金莲、牡丹、竹枝、梅桩、座狮、翔鸾、花卉、鸟、兽、各种山水、人物等雕刻的图案。 (34)、普通窗芯漏窗:由单一基本图案或带少量辅助线条所组成的花纹。(P106 9-70 图2-2-10 a、b) (

8、35)、复杂窗芯漏窗:由二种以上基本图案所组成的花纹。(P106 9-71 图2-2-10 c、d),a b c d,图2-2-10 漏窗窗芯,(六)、石作工程内容 石料是在古建筑、园林工程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地方材料。石作工程主要包括地坪铺装、台明、墙身、牌坊等工程项目。常用的品种有方整汉白玉、青石、花岗岩等。 青石:此石材质比较硬。质感细腻,不易风化,是较理想的雕刻石材。 花岗岩:此石材种类较多质地比较坚硬,不易风化,含有石英颗粒,因此石纹粗糙,不易雕刻,一般不适用高级的石雕刻品。 汉白玉:石材质地较软,有洁白晶莹的质感,石纹细,是做雕刻的好材料,但强度、耐风化、耐腐蚀的能力不如青石。,1

9、、石料加工方法 石料加工分毛料石加工、机割板加工,这里主要讲述毛料加工方法。 (1)、打荒:是指在采石场中开采出来的石料,用铁锤和铁凿将棱角高低不平之处,进行打剥到基本均匀一致的程度,这就是在采石场提供建筑用的原始材料,这种石料为“荒料”,加工成荒料的过程为“打荒”。营造法原里称为“双细”。 (2)、一步做糙:做糙为粗加工,把荒料按所需设计尺寸加预留尺寸进行划线,然后用锤和凿将线以外的部分打剥,使荒料形成所需规格的初步轮廓,即为毛坯。营造法原里称为“出潭双细”。,(3)、二步做糙:在一步做糙的基础上,用锤和凿将轮廓表面进行细加工,使石料表面的凿痕变浅,凸凹深浅均匀一致。营造法原里称为“市双细”

10、。 (4)、一遍剁斧:剁斧是专门砍剁石料表面的斧子,石料表面经斩斧后,表面无明显凹凸凿痕。营造法原里称为“斩细”。 (5)、二遍剁斧:在一遍斩斧的基础上再加以细斩,使斩痕间隙小于1mm,让表面进一步平整。 (6)、三遍剁斧:在二斧的基础上进行精斩,使斩痕间隙小于0.5mm,石料表面完全平整。营造法原里称为“督细”。 (7)、扁光:经过三遍剁斧的石料用砂石加水磨光,使其表面平整光滑。,2、石雕形式 石雕是指在石头的表面上,用线雕、平雕、透雕等手法,将石面雕刻成各种花式图案。常见的部位有:须弥座、石柱顶、石柱、石栏杆、抱鼓石、御路、门鼓、门、窗贴脸等。石雕一般分以下几个部分: (1)、素平(阴刻、

11、线刻):在磨光的石材上,刻凹线勾画出人物、动物、植物、山水等。 (2)、减地平钑(sh平浮雕):在磨光的石材上雕刻,然后在雕刻的花纹外面凿去一层,这样,所雕的花纹部分就有所突出。,(3)、压地隐起(线浮雕):雕刻后的石料表面,把不雕刻的部分凿去一层,比减地平钑凿去得再深一点,让所雕图案隐隐突现出来。 (4)、剔地起突(高浮雕):把图案以外部分,剔凿比前二次更深一点,图案明显突出,雕刻表面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且凸起于板面之上,通过深浅雕刻突现立体感。,压地隐起 剔地起突,3、字碑隽字:字碑隽字分阴文凹字和阳文凸字。 (1)、阴文凹字:在石面上凿出凹字体,也称阴字。 (2)、阳文凸字:在石面上凿出凸

12、字体,也称阳字。 4、石作加工常用构件名称 (1)、土衬石:基础出土处,四周所砌之石(见图2-2-11)。 (2)、阶沿:沿台明四周的石板(见图2-2-11)。 (3)、侧塘石(陡板):以塘石侧砌,用于台明及驳岸(见图2-2-11)。 (4)、菱角石(象眼):踏步两旁,垂带之下部三角部位(见图2-2-11)。,图2-2-11 土衬石、阶沿、侧塘石(陡板)、 菱角石(象眼)、 磉石(柱顶石) 、石鼓磴(柱础),(5)、磉石(柱顶石):石鼓磴下所填方石,与台明面石平(见图2-2-11)。 (6)、石鼓磴(柱础):柱底与磉石之间的石础,有雕花纹与素鼓磴之分(见图2-2-11)。 (7)、地袱:石栏杆

13、下槛用于固定望柱和栏板或用于墙门,铺于垛头下槛之石条(见图2-2-12b)。 (8)、抱鼓石(砷石):抱鼓石(砷石)一种是设在将军门两旁,上面鼓形,下面有基座之饰物,一般牌坊、露台、台明两旁均可设置(P156 10-126 见图2-2-12a)。,图2-2-12a 砷石,另一种是指桥栏杆末端呈鼓形、雕有一定装饰纹样或线脚的收头石。 (P156 10-127见图2-2-12b)。 (9)、垂带石:踏步两旁,由阶台至地上斜置之石(见图2-2-13)。 (10)、御路:亦称为丹陛石。系指殿庭露台之前,踏步中间,不作台阶,而以平板面雕龙、凤等各式花纹的部分。(见图2-2-14),图2-2-12 b 地袱、抱鼓石,图2-2-13 垂带石,图2-2-14 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建造师考试 > 建筑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