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在青少年训练中应用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0032672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理论在青少年训练中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心理学理论在青少年训练中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心理学理论在青少年训练中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心理学理论在青少年训练中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心理学理论在青少年训练中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理论在青少年训练中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理论在青少年训练中应用(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理论在青少年训练中的应用,宁波大学体育学院 国家柔道队科研团队负责人 林岭 博士(老林,微信号:laolin275756),【年龄测试】如图18首“流行歌曲”中,会唱5首者,即将落伍;会唱8首,高中生会叫你叔叔(阿姨)了;会唱13首,大学生得叫你叔叔(阿姨);会唱全部18首者,唉.,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被动 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主动(桑代克、斯金纳),条件反射,马戏团里的动物训练就是应用条件反射的方法,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斯金纳总结说:“如果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之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削弱。“可见,与条件

2、作用的形成一样,消退的关键也在于强化。例如,白鼠的压杆行为如果不予以强化,压杆反应便停止。学生某一良好反应未能受到教师充分的关注和表扬,学生便最终放弃这一作出良好反应的努力。,习得性无助*,心理学家(MaierSeligman,1967) ,在动物研究中曾发现一种与控制感和自信心有密切联系的现象,叫”习得性无助”(1earned helplessness)。这一著名实验的做法是: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之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这只在正常条件下根据本能

3、应该主动逃避的狗,现在却绝望地、不采取任何有效行为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这一实验提示,当有机体感到无法控制时,会减少努力甚至放弃努力。这是缺乏自信的典型表现。 -挫折教育要适度,伊本西拿的公羊,在中世纪,享有“医学之王”美誉的著名伊朗医学家伊本西拿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两只公羊分别系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以同样的食物。一个地方是平静、安稳没有危险的草坪;另一只公羊呆的地方是旁边关着狼群的动物馆。第二只公羊由于经常看到狼在它身边窥视而整天提心吊胆,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不久就死了。而前一只公羊却一直生活得很好。西拿做的这个实验表明了。 -避免给学生造成恐惧心理 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作

4、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情绪对动物有很大的影响-嫉妒心-公平教学,暗示效应,心理学中,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 一般来说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在家教中,家长就可以应用一个“抽象诱导语”的暗示策略使孩子产生暗示效应。 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教练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

5、、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反射。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救治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关键在于接受心理暗示的个体自身如何运用并把握暗示的意义。 积极的心态,如热情、激励、赞许或对他人有力的支持等等,使他人不仅得到积极暗示,而且得到温暖,得到战胜困难的力量。反之,消极的心态,如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等,则会使人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使人承受的不仅仅是暗示带来的痛苦与压力,而且还会波及到人的身体健康。 善于利用积极性暗示:语言、典范、自己的态度等激发队员训练热情与信心,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

6、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 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

7、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教练的信任与期待可以激发队员的信心与动机,超限效应,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

8、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

9、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超限效应的启示 1、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往往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这样会事与愿违,就象马克.吐温一样不仅不捐钱,反而还从盘子里偷走了2元钱。 2、超限效应反应了几个问题:以自我为中心; 没有注意方式、方法;没能注意“度”的把握;没有换位思考。 避免持续的反复批评,从众效应,羊群效应,从众效应(conformity):

10、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作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这是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从众是合乎人们心意和受欢迎的。不从众不仅不受欢迎,还会引起灾祸。例如,车流滚滚的道路上,一位反道行驶的汽车司机;弹雨纷飞的战场上,一名偏离集体、误入敌区的战士;万众屏气静观的剧场里,一个观众突然歇斯底里的大声喊叫公众几乎都讨厌越轨者,甚至会对他群起而攻之。 从众效应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在真实的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在认知上或行动上以多数人或权威人物的行为为准则,进而在行为上努力与之趋向一致的现象。从众效应既包括思想上的

11、从众,又包括行为上的从众。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众正效应; 二是具有消极作用的从众负效应。 善于制造积极的羊群效应,蝴蝶效应,1979年12月,洛伦兹(Lorenz)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 “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

12、和内在的哲学魅力。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 一个明智的教练员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刻板效应

13、,定型效应,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 有些人总是习惯于把人进行机械的归类,把某个具体的人看作是某类人的典型代表,把对某类人的评价视为对某个人的评价,因而影响正确的判断。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英国人是保守的,美国人是热情的,日本人是奸诈的等等。 对队员的刻板印象可能影响教练对队员的态度、关心度及训练方法,几个问题,为什么运

14、动员训练热情不高? 我的训练还有潜力可挖吗?如何实现? 青少年技术与体能训练有捷径可走吗? 夯实基础与能力提高矛盾吗? 青少年训练强度如何把控? 何谓科学化训练?如何实现? 有效、无效、反效训练问题? 运动训练的主体与主导作用我实现了吗?,青少年训练面临的困惑?,队员从事专项训练的动机不纯,专注度与恒心不足!(家庭、社会、前景预期、个人喜好等) 被动训练,训练热情不足; 选材面越来越窄,真正有用的选材方法没有; 训练时间不足,与文化学习冲突;(多少?) 训练保障不足,疲劳恢复措施,伤病防治难以保证; 业绩考核与基础训练特点冲突,导致揠苗助长; 教练员业务能力提高途径不畅,科学化训练知识与方法获

15、得途径不足; 运动员输送途径不畅等 青少年技术训练难点的突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可控因素 社会环境的影响; 重要他人的影响; 体制因素; 保障因素; 可控因素 教练员指教能力与知识体系局限 教练员指教理念与方式局限 教练员人格局限 训练课组织方式 习惯的养成与转变障碍 管理方式局限 教练员培训方式与效果,为何运动员训练热情不高?,运动员群体分布情况;文化不行,搞体育吧 运动员训练动机影响;寻求一种出路 目标定位与实现可能性影响; 团队训练氛围影响; 训练课组织方式影响; 训练安排的合理性及认可度; 训教互信程度; 教练人格,问题能解决吗?,100%解决是不可能的! 但很大程度解决是完全可

16、以实现的! 只要一定程度解决,你的训练水平与效果就会有质的提高与突破! 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教练员个人的努力与智慧,不要怨天尤人! 主动权在你个人手上,驾驭它、利用它、发掘它,相信自己,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问题解决的切入点,运动员训练动机与热情问题-培养兴趣,快乐训练,鼓励原则 有效发挥教练员主导作用及队员训练主体作用,如何提高运动员训练兴趣*,有收获才有动力短期可行训练目标,阶段效果评价,让运动员感知自己的进步,建立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 发挥运动员训练主体作用帮助其理解训练、思考训练、评价训练、把控与设计训练;把训练变成队员自己的“事情”才会有动力; 采用合理的管理类型放任型、家长型、管制型、主导型(启发式、引导式、松紧适度管理、培养式、鼓励式、部分权力下放、合理及时 的监控); 快乐训练组织课堂气氛活跃、填鸭式与互动式、自娱自乐、掌声与鼓励、优劣比较与互评、宽严结合、游戏插入、提问与答疑、一呼百应,让运动员享受训练,把艰苦枯燥的训练变成一种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技术,提高能力,培养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