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教学基本问题思考(初中)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1003264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文教学基本问题思考(初中)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课文教学基本问题思考(初中)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课文教学基本问题思考(初中)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课文教学基本问题思考(初中)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课文教学基本问题思考(初中)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文教学基本问题思考(初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教学基本问题思考(初中)(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初中课文教学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现代教育心理学视角,何 更 生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初中课文教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课文教学涉及诸多问题,主要问题包括: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等等。核心问题两个:“是什么”和“怎么样”即教学什么、怎样教学。 “为什么”的问题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现在人们对其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共识,因此已不是问题。,;,解决课文教学问题的三种思路,经验性研究语文教学法 针对性、具体性、操作性较强;但个别性、局限性明显;缺乏可推广型。 教育学研究语文教育学 具有指导性、科学性、理论性;但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教师难以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 心理学研究语

2、文教学论 既有针对性、实证性、操作性;又有理论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关于初中课文“教学什么”问题,教学什么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确定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主张以学定教:确定 “教学什么”要依据学生 “学什么”;而确定“学什么”要解决两个问题: (1)学生应该学什么;(2)学生能够学什么。 前者与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有关;后者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有关。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学习实际即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状态称为起点状态或起点能力。 确定课文应该教学什么应依据课文的学习结果;确定课文能够教学什么应依据学生的起点状态。,初中课文学习结果分析,学习结果: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3、、态度加涅 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布鲁姆(新)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安德森 语文学习结果: 语文内容知识、语文技能、语文认知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何更生) 课文学习结果: 文章内容知识、阅读技能、阅读策略、情感态度(何更生),内容知识“道” 着重教学“写什么” ,包括:事件、人物、事物、观念等。主要有:(1)日常生活知识;(2)语文知识(作家知识、作品知识、背景知识);(3)其他学科知识。 情感态度“情” 着重教学“肯定或否定什么以及“为什么” ,包括: (1)对文本内容(观点、人物、事物等)的情感态度; (2)对文本学习的情感态度(学

4、习课文的动机)。,阅读技能“文” 着重教学“怎样写”包括: (1)基本技能(怎样表达):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语感训练; (2)高级技能(怎样构思):写作技法、思路、手法、章法、风格等的理解、分析、鉴赏; 阅读策略“法” 着重教学“怎样读”有效的阅读方法:朗读与默读方法、精读与略读方法、分析与概括方法、评价与鉴赏方法等。,例:阅读目标的学习结果分析(一),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阅读基本技能 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阅读高级技

5、能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阅读策略,例:阅读目标的学习结果分析(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内容知识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情感态度,初中生在课文中“学什么”,初中生起点状态(能力)的整体分析 内容知识中的日常生活知识、其他学科知识基本上是已知的,不必花过多时间(否则种他人田,荒自家园);部分作家知识和作品知识可以作为教学内容。 情感学习有接受、体验、评价和行动等不同层次。初中生对人类基本情感已经达到前两个层次;重要的是学

6、习评价并付诸行动(只满足共鸣和体验是不够的);对文章阅读的动机普遍不够高(专家的调查),基本技能中的字、词、句的认读理解能力已经具备,但还不够熟练和流畅。 高级技能中的立意、结构、思路、章法等课文理解和鉴赏技能(本质是高级规则)的教学是初中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范文和例文中的概念、规则成为主要内容) 阅读策略应该贯穿初中阅读学习始终;初中生已有一定元认知能力,适合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学会阅读是课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阅读活动的教学内容的本质区别。,初中生起点状态的群体分析,对学优生来说,课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1)内容知识部分作家知识、作品知识知人论世、知世论文; (2)情感态度高层情感:

7、评价、行动; (3)高级阅读技能核心内容 (4)阅读策略重要内容,对学困生来说,课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1)内容知识作品所写的人、事情、物、作者观点等; (2)情感态度基本情感:接受、体验; (3)基本阅读技能字词句的理解与鉴赏; (4)高级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应予重视,对初中生个体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个体的起点能力存在差异,达到终点目标的使能目标也就各异;因此,不同学生个体需要获得的学习内容必然不同。同样一篇课文,对不同起点能力的学生个体教学内容相应不同。因此,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考虑: (1)层次性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要求的多样; (2)开放性表现在课内外联系、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

8、3)灵活性表现在统一要求与个别化教学的结合;,初中课文教学内容分析,确定初中课文教学内容应该依据学习结果和学生的起点能力 “文”是核心内容 “法”是重要内容 “道”是渗透内容 “情”是必要内容,课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典型案例,1、于漪老师春教学目标: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会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高级阅读技能 (2)朗读、背诵基本阅读技能,钱梦龙谈骨气教学目标 (1)能说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根据和意义内容知识 (2)在回忆议论文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观点相反材料的分析,培养思辨的兴趣和能力阅读策略,钱梦龙荔枝蜜教学实录,一、忆词语 师:

9、“掐”、“螫”谁会写?(两学生上黑板默写)螫了一下以后,他痛得差点儿从树上掉下来,因此对蜜蜂没有什么好感,后来怎么又原谅了蜜蜂? 生:因为知道蜜蜂螫了人以后,它自己也活不久了。 师:作者虽然原谅了蜜蜂,但对蜜蜂多少还有点儿怨。这种感情很微妙,作者是用什么词语来表达的? 生:疙疙瘩瘩。 师:会写吗?(一学生上黑板默写)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不愉快,不舒服,有点儿别扭 基本技能教学(词语学习),二、理思路(上)三、理思路(下)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作者写荔枝树时有没有伏线暗中照应蜜蜂的句子? 生:“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这和后面“继续酿蜜,整日

10、整夜不辞辛苦”是照应的。还有,“嘤嘤嗡嗡”也写出蜜蜂多,和后面“箱里隔着一排板,板上满是蜜蜂”照应。 师:嗯,就是说作者在描写繁密的荔枝树的时候,已经暗中设下了蜜蜂多的伏线。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这三段,作者笔下写的是荔枝树,但心中想的是蜜蜂,所以处处有伏线,时时有照应。作者的确做到了他自己说的从不放纵笔墨,他的文心很细 高级技能教学(伏线、照应规则学习),四、识文眼 师:现在有三处可能是文眼。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句子才能成为文眼? 生:要能表达中心,还要有深刻的含意。 师:好!大家都言之成理,说得很好那么文眼究竟在哪里?同学们指出了三处,其中有一处,我看是不是可以先排除,哪一处?

11、师:文章的文眼不一定只在一个句子上。你们看,这最后两节都是由蜂(生应:及人)由歌颂蜜蜂进而歌颂劳动人民,而作者变蜂的愿望其实也正是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愿望,所以这两处都可以是文眼 阅读策略(识别文眼的方法),五、品语言 师:散文的语言都很美,而杨朔尤其讲究语言的锤炼。刚才同学们都说了杨朔散文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就来细细品尝。先请同学们各自有感情地读一遍,边读边品味,然后说说,除了上面已经找出的一些文眼所在的句子以外,你还对哪些句子特别欣赏?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朗读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表情最好的是XX同学,她真的已经动情了。(笑)有的同学读得太快,来不及产生表情。(笑)读书要动

12、情,动了情自然而然会有表情,也就能进入文章的意境中去,领略文章的美了。现在就请自己欣赏哪些句子 情感与基本技能,关于初中课文“怎样教学”问题,怎样教学问题的实质就是用什么样的程序教学和用什么样的方法(方式)教学的问题。长期以来课文教学存在“教无定法”之说。 现代教育心理学主张,怎样教学依据怎样学习。一定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条件;而教学程序设计要依据学习过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设计要依据学习方式和学习条件。课文学习存在特定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和学习条件(包括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 ,因此: 初中课文教学“学有定规”,“教有定法”,课文阅读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关于阅读过程的研究:

13、1、阅读过程是信息加工过程 (1)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 (2)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 (3)并列加工的过程。 2、阅读过程是问题解决过程 (1)明确问题; (2)提出假设; (3)验证假设。 3、阅读过程是知识的接受与转化过程 (1)文字符号意义(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与建构 (2)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技能与策略)转化 (3)两类知识的提取和运用,初中课文教学过程的三种模式,一、文本信息加工模式:字词句的认读、理解段落、篇章结构、立意、手法、章法的分析鉴赏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综合分析鉴赏(适用于单篇课文) 二、文本问题解决模式:师生创设问题情境师生通过对话分析问题解决文本语言、结构、写法和文意等

14、方面的理解和鉴赏问题(适用于单篇和单元)。 三、文本知识分类教学模式:(1)通过范文的感知和分析概括出隐含的概念和规则,建构概念规则意义举三反一;(2)通过相同或相似例文的对比分析的变式练习实现概念和规则向技能转化举一反三;(3)通过课外学习和生活情境中拓展性阅读实现技能的迁移触类旁通。(适用于单元),初中课文的教学方式,不同学习类型需要不同的学习方式。 阅读技能(策略)(概念和规则)学习方式:例子规则(发现式或探究式);规则例子(接受式或演绎式) 由于课文教学是通过范文(例文)学习其中隐含的规则(表达规则、构思规则、理解规则、评价鉴赏规则等),因此,课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应是例规探究式。 初中课

15、文基本教学方式:教师指导学生解读(基本技能的运用)文本,探究(包括个体自主探究和群体合作探究)文本中隐含的规则的意义;指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与实践应用将语文规则转化为阅读能力。,关于初中课文教学方法(一),不同学习类型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包括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外在条件的创设要依据内在条件。教学方法就是为学习提供的外在条件。 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概念与规则的运用能力)学习外在条件:适宜的例子、一定的言语指导(讲解、提问、讨论)一定的练习情境、适当的反馈、应用情境。 教学方法包括:材料的提供(纸质、电子、范读);有效的指导(问题设计写什么、怎样写、怎样想,讲解与演示、组织讨论);练习和变式练习的指导(相同或相似文本的比较阅读、朗读、背诵、写作、教育戏剧);及时的反馈(师评、自评、互评);应用情境的创设(课外阅读,应试阅读,进一步学习、生活与将来工作中的阅读)。,关于初中课文教学方法(二),内容知识学习外在条件:材料的有效组织、一定的言语指导;内在条件:先前知识、记忆策略 教学方法:先行组织者的提供、记忆方法的指导、必要的讲解和提问、课文内容呈现方式的转化(课件、故事等) 情感态度学习的外在条件:榜样、言语指导、亲历情境;内在条件:有组织的知识() 教学方法:榜样的精选与提供(材料的选择与呈现)、课堂对话体验、角色扮演,谢 谢!,安徽 芜湖 邮编:241000 whhgs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