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复习资料全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002990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复习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复习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复习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复习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复习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复习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复习资料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范文范例参考第一章1. 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2. 这里所说的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这三种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服务不同。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3.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通常我们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存储称为一个报文(message)。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称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段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packet)。分组又称为“包”,二分组的首部也可称为“包头”。分组时在因特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4. 因

2、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在因特网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之间一般都用高速链路相连接,而在网络边缘的主机接入到核心部分则通常以相对较低速率的链路相连接。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5.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6. 三种交换方式在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

3、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7. 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 (public network

4、) 、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它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由 ISP 提供的接入网只是起到让用户能够与因特网连接的“桥梁”作用。8.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只要遵循 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9. 是非国际标准 TCP/IP 现在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de facto) 国际标准。10. 协议与划分层次: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必须遵守事先约定好的规则。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的数据的格式以

5、及有关的同步问题(同步含有时序的意思)。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11. 网络协议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12. 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但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位(MAC地址)帧(IP地址)分组(端口号)报文数据第二章13. 物理层的主要

6、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等。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14. 术语: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7、15. 信号: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基带(baseband)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带通(bandpass)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16.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

8、分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以下几种: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调相(PM) :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17. 1924 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了著名的奈氏准则。他给出了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的传输速率的上限值。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否则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如果信道的频带越宽,也就是能够通过的信号高频分量越多,那么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传送码元而不出

9、现码间串扰。 18. 香农(Shannon)用信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无差错的信息传输速率。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C = W log2(1+S/N) b/s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若信道带宽 W 或信噪比 S/N 没有上限(当然实际信道不可能是这样的),则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也就没有上限。实际信道

10、上能够达到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香农的极限传输速率低不少。对于频带宽度已确定的信道,如果信噪比不能再提高了,并且码元传输速率也达到了上限值,那么还有办法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这就是用编码的方法让每一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的信息量。19. 双绞线:它是最古老但又是最常用的传输媒体。把两根相互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twist)起来就构成了双绞线。绞合可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为了提高双绞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以在双绞线的外面再加上一层用金属丝编织成的屏蔽层。这就是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他的价格高于无屏蔽双绞线 UTP (Unshiel

11、ded Twisted Pair)。20. 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铜质芯线(单股实心线或多股绞合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的外导体屏蔽层(也可以是单股的)以及保护塑料外层所组成。由于外导体屏蔽层的作用,同轴电缆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被广泛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21. 光纤是光纤通信的传输媒体。在发送端有光源,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或半导体激光器,它们在电脉冲的作用下能产生出光脉冲。在接收端利用光电二极管做成光检测器,在检测到光脉冲时可还原出电脉冲。只要从纤芯中射到纤芯表面的光纤的入射角大于某个临界角度,就可产生全反射,因此,可以存在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这种光纤就成为多模光纤。若光纤的直

12、径减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则光纤就像一根波导那样,可使光线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这样的光纤称为单模光纤。第三章22.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23. 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一条链路只是一条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数据链路(data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

13、,就构成了数据链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24. 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确定帧的界限。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显然,为了提高帧的传输效率,应当使帧的数据部分长度尽可能地大于首部和尾部的长度。但是,每一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最大传送单元MTU(Maximum Transfer Unit)。25. 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1 可能会变成 0 而 0 也可能变成 1。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

14、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 BER (Bit Error Rate)。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26. 在数据链路层传送的帧中,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验 CRC 的检错技术。27. 在发送端,先把数据划分为组。假定每组 k 个比特。 28. 假设待传送的一组数据 M = 101001(现在 k = 6)。我们在 M 的后面再添加供差错检测用的 n 位冗余码一起发送。接收端对收到的每一帧进行 CRC 检验,若得出的余数 R = 0,则判定这个帧没有差错,就接受(accept)。若余数 R0,则判定这个帧有差错,

15、就丢弃。但这种检测方法并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比特出现了差错。只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并使用位数足够多的除数 P,那么出现检测不到的差错的概率就很小很小。仅用循环冗余检验 CRC 差错检测技术只能做到无差错接受(accept)。是指:“凡是接受的帧(即不包括丢弃的帧),我们都能以非常接近于 1 的概率认为这些帧在传输过程中没有产生差错”。也就是说:“凡是接收端数据链路层接受的帧都没有传输差错”(有差错的帧就丢弃而不接受)。要做到“可靠传输”(即发送什么就收到什么)就必须再加上确认和重传机制。 29. 以太网的两个标准:DIX Ethernet V2 是世界上第一个局域网产品(以太网)的规约。另一个是IEEE 的 802.3 标准。DIX Ethernet V2 标准与 IEEE 的 802.3 标准只有很小的差别,因此可以将 802.3 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严格说来,“以太网”应当是指符合 DIX Ethernet V2 标准的局域网。30. 网络接口板又称为通信适配器(adapter)或网络接口卡 NIC (Network Interface Card),或“网卡”。 适配器的重要功能:进行串行/并行转换。对数据进行缓存。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安装设备驱动程序。实现以太网协议。 31. CSMA/CD表示 Carrier Sense Multip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