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028414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讲义(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环境管理的涵义 情景导入先思考 碳税是根据产品加工过程所排放碳的多少收税的一种环境税。思考探究:材料反映国家采用哪种手段治理环境问题?提示:经济手段。 基础知识要记牢 1环境管理的概念国家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问题实施的管理。2手段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3内容(1)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2)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之间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4目的(1)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2)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5基本职能规划、协调、监督和指导四个方面。6分类(1)依据:管理范围。(2)类型:资源环境管理、区域

2、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管理。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目的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对象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的环境行为企业生产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手段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二、环境管理的分类分类依据内容或任务资源环境管理人类的需求、消耗使部分资源退化和枯竭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区域环境管理区域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选择有利于环境的发展模式,建立新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专业环境管理行业和污染因子的特点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开展清洁生产和绿色

3、产品生产,推广有利于环境的实用技术,提高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的技术水平拓展提升环境管理基本职能的关系(1)规划:规划是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一个起指导作用的因素。(2)协调:协调在于减少相互脱节和相互矛盾,分工合作,统一步调,朝保护环境的目标共同努力。(3)监督:要将环境规划和协调分工付诸行动,真正得以贯彻实施,还需卓有成效的监督。(4)指导:指导是环境管理的一项服务性职能,行之有效的指导可以促进其他职能的发挥。 应用体验不可少 1下列关于环境管理的叙述,正确的是()环境管理是运用多种手段,限制(或禁止)人们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 环境管理仅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环境管理不注重经济的发展 通过环境管

4、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ABC D解析:选D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的目的。环境管理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基本职能,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据此完成23题。2.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在履行其基本职能时,可采取的手段是()经济规划监督行政和教育ABC D3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在履行其基本职能时,可以()限制人们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优先发展经济优先满足人类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A BC D解析:2.C3.C第2题,规划和监督是环境管理四个基

5、本职能中的两个;环境管理的手段包括经济、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教育五种。第3题,环境管理的目的是达到既能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优先发展经济和满足人类的需求都很片面。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靠技术方法能够完全解决环境问题B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C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D企业影响环境的行为是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解析:选A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实行科学有效的环境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环境问题的产生,也能使相应的技术措施更有效。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巢湖是中国重要湖

6、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合肥、巢湖两市之间,面积769.5 km2,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材料二根据安徽环保局提供的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巢湖湖区共有约20 km2蓝藻集聚,占巢湖总面积的2.56%,集中分布于西半湖西北部和东半湖东南部,并有局部暴发的趋势。材料三蓝藻发生趋势与气象条件关系表。项目第1天第2天第3天气温/202527降水/mm320风速/(m/s)211日照/h157趋势发生持续恶化(1)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巢湖蓝藻暴发的原因有哪些?(2)请为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3)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科学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环境教育手段外,还可以采取_手段、_手段

7、等。解析:蓝藻暴发属水污染,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排放各种污水的原因。其防治可从加强监测、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巢湖水体净化能力等方面入手。环境管理手段主要有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答案:(1)高温;降水少;风力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2)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引江济巢,增加入湖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加强监测与管理。(3)行政法律中国环境管理思想 情景导入先思考 至2016年4月,东莞市环保局依据新环保法及其配套办法实施查封、扣押214宗,限制生产160宗,停产整治17宗,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1宗,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环境犯罪案件5

8、7宗。罚没金额、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数均居全省首位,环保执法震慑力日益增强。思考探究:上述材料体现了哪种环境保护政策?提示:强化环境管理。 基础知识要记牢 1产生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15年时间。2基本国策:环境保护。3环保战略方针(1)“三同步”同步(2)“三统一”相统一4基本政策(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谁污染,谁治理。(3)强化环境管理。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中国环境管理思想中国环境管理的产生,经历了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15年时间。在这一时期,确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提出了“三同步”和“三统一”的环境保护战略方针,制定了三项环境保护基本政策。其关系如下图

9、所示: 应用体验不可少 结合天津市生活废弃物管理规定中的两条规定,完成13题。第五条本市对生活废弃物的治理,实行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实行分类收集,推行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处置,促进生活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第六条市容环境管理委员会会同市规划、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1第五条规定的贯彻执行,符合环境管理中_管理的直接要求()A资源环境B区域环境C专业环境 D城市环境2“编制本市生活废弃物治理规划”符合环境管理中_管理的要求()资源环境区域环境专业环境城市环境A BC D3对生活废弃物实行“谁产生,谁负责”的

10、规定,属于我国环境管理中的()A基本国策 B战略方针 C基本政策 D环境规划解析:1.A2.C3.C第1题,第五条规定可以实现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使自然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第2题,该规定既确定了区域本市(区域环境),又有具体的行业生活废弃物的治理(专业环境);资源环境针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题,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三同步”和“三统一”是环境保护的战略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是三项基本环境保护政策。 4上海世博会大力倡导“生态世博”“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等环保理念,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引领下,努力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

11、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生态世博”“绿色世博”是我国_国策的具体体现。(2)上海世博园建设过程中,保留了一处较大的湿地,其目的是_。(3)上海在水污染防治中,应落实我国的三大环境管理政策有_、_和_。(4)为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的环境行为准则有:节约资源、_、_、_。解析:本题以上海世博会为热点背景,考查我国的环保管理政策及建立正确环境伦理观的行为准则。答案:(1)环境保护(2)净化水中污染物、调节局部小气候、美化环境(3)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4)绿色消费重复使用垃圾分类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旅游消费市场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要优于远离发达区的旅游资源。-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