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绘画美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002301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绘画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绘画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绘画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绘画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绘画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绘画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绘画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绘画美 牟 瑞 平? 内容提要? 柳宗元在永柳二州所创作的山水游记, 代表了唐代散文的最高成就。柳宗元在山水游记 创作中熟练地运用空间营构、 色彩、 线条、 虚实等绘画技巧, 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种种崭新的美学形态: 空 间营构之美、 色彩美、 线条美、 虚实相生之美。这丰富多彩的美学形态的创造,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文学与各 种艺术互相影响渗透的规律, 并对后代游记散文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山水游记? 绘画? 空间? 色彩? 线条? 虚实 ? ?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主将, 他 在散文体裁的创新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他以?永州八记?为主体的山水游记, 摹山绘 水,

2、寄情托思, 最富诗情画意, 代表着唐代散 文的最高成就。北宋孔武仲云: ? 文者, 无形 之画; 画者, 有形之文, 二者异迹而同趣。 ? ? 本文试图从空间营构、 色彩、 线条、 虚实等绘 画与游记散文相通的几个方面入手, 对柳宗 元山水游记作一番细致的探讨, 以便更深入 透彻地领略其山水游记的丰富美学特征。 一、 空间营构之美 把现实中的人物、 风景、 花鸟等有形实 体, 从三维空间的大千世界中摹写到长短宽 狭尺寸有限的纸帛画布等二维平面上, 必须 掌握一种独到的艺术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叫 营构空间, 又叫透视法, 是绘画中布局的关 键。郭熙曾经总结过中国山水画表现空间的 三种手段, 即?

3、 三远法?: ? 山有三远: 自山下而 仰山颠, 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 谓之深 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 谓之平远。 ? ? 从视觉角 度命名, 又叫作仰视、 俯视、 平视。中国画家 作画, 常以前后左右上下游动的视觉和心灵, 把握大自然的起伏流动, 即以? 画中人?身份, 作? 画中游?, 超越固定时空, 遨游于无限的宇 宙, 传达出人与自然默契神交的融洽意趣, 与 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相比, 可谓得天独厚, 具 有很大的优越性。 平视, 又叫散点透视。中国的手卷最常 用这种透视方法。欣赏?清明上河图?, 好像 是清明时节漫步进城, 悠闲自得地游览道旁 风物景象。各种生活画面渐次映入眼帘

4、, 仿 佛置身于当年的汴京闹区, 深切感受到沸腾 喧闹的都市生活气氛。这种? 平远?的透视 法, 在游记中叫游踪。随着脚步的移动, 目光 的流转, 视角的变幻, 丰富多彩的形胜景致络 绎不绝、 尽收眼底。?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 花明又一村?, 自然景象错落有致、 联翩而来, 情思意境则层层生发, 步步深入。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游踪交代得极其分明 详尽。?永州八记?各自成篇, 又脉络相通, 互 为关联, 形成一个圆满自足的艺术整体。?永 州八记?所记诸景, 大都以? 特立?的西山或前 一记中的名胜为参照, 由此及彼, 一一指明方 位, 标出距离。如, ? 钴钅母潭在西山西?, ? 寻 山口西北

5、道二百步?便至; 小丘在钴钅母潭? 西 二十五步?; 小石潭又在?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等等。即使从各记的题目上亦可看出众山水 之间的相互对应关系, 作者好像在用文字绘 49 中国文学研究 ? 来稿日期:1999- 3- 15? ? 作者: 济南大学中文系? ? 职称: 讲师? ? 邮编: 250002 制导游图, 可以使人按图索骥, 由近及远, 渐 次游览各处胜境。具体到每一篇山水游记, 作者在交代游踪时也做到了使人一目了然。 ?始得西山宴游记?: ? 遂命仆人过湘江, 缘染 溪, 斫榛莽, 焚茅艹 伐, 穷山之高而止。 ?连用 ? 过、 缘、 斫、 焚、 止?五个动词, 既记行程之艰 难,

6、 又暗合游踪的变化推移, 造语简洁, 介绍 明了。?游黄溪记?: ?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 由 东屯南行六百步, 至黄神祠。 ?先记地点, 明方 位, 给读者以整体感受。? 黄神之上, 揭水八 十步, 至初潭 ?南去又行百步, 至第二潭 ?自是又南数里, 地皆一状 ?又南一里, 至大冥之川 ?立足黄神祠, 紧傍黄溪, 渐 次写来, 方位变, 景亦变, 笔法亦变, 移步换 形, 不同景致, 从不同角度纷至沓来, 涌向眼 底, 汇于笔端。读?游黄溪记?, 如同观赏黄公 望的?富春山居图?, 但觉曲径通幽, 若隐若 现, 而巨石、 幽潭、 嘉树、 美卉, 历历在目, 笔笔 会心。清孙琮云: ? 一路逐

7、段记步记里, 自成 章法。 ? ? 诚非虚语。 高远。沈括谈到李成绘画时批评说:? 李 成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 皆仰画飞檐, 其说 谓?自下望上, 如人平地望塔檐间, 见其榱 桷。 ? 此论非也?, 并讥之为? 掀屋角?。实际 上, 这种空间处理方法, 就是中国绘画中的仰 视法, 只是没有成为绘画主流而已。唐、 五代 及宋初山水画中亭馆楼阁都较多地采用这种 仰画飞檐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得物之体 势, 给人以耸然突兀、 凌空飘渺的动态感、 立 势美。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从高远这一视觉角 度, 观察山水之形, 捕捉山水之灵, 达到了传 神写照的化境。?游黄溪记?: ? 祠之上, 两山 墙立?, 黄神

8、祠地势低下, 位于山之阴、 黄溪下 游, 所以, 站在黄神祠, 放眼望去, 便见两峰峻 峭挺拔, 高出云表, 直立于黄神祠之南。? 墙 立?一词, 下得极为精要恰切, 将山峰陡削如 壁, 无可攀援之情状, 形容得维妙维肖。?柳 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 南绝水, 有山无麓, 广百寻, 高五丈, 下上若一, 曰甑山。 ? 高远之 势突兀? ?, 的确是行家之语。?小石城山 记?:? 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木丽之 形, 其旁出堡坞, 有若门焉 ?环之可上, 望 甚远 ?将小石城山的雄奇壮伟、 丰神秀 姿, 烘托得栩栩如生, 精彩之极, 更是得力于 高远这一审视方法。 深远, 又称鸟瞰法,

9、或? 以大观小?。鸟瞰 法是中国绘画的主要观照方法之一。站在高 处, 以流动的目光和曲折的心灵, 多方位、 多 角度地审视事物的整体和自然脉律, 得其全 貌, 摄取空灵、 迷蒙、 悠远的艺术画面, 给人以 游于画中的幻觉。? 乾坤万里眼, 时序百年 心?, 说的就是这种俯视山河、 情思飞扬的 审美体验。?始得西山宴游记?写登高望远, ? 俱怀逸兴壮思飞?的独特感受, 乃是一篇之 骨。? 则凡数州之土壤, 皆在衽席之下?, 先总 体概括登上西山之顶、 极目四望的第一印象。 ? 其高下之势, 岈然洼然, 若垤若穴, 尺寸千 里, 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 从视觉的转换和距 离的远近着墨, 描绘西山

10、周围的自然万象, 极 写其渺小, 以见西山之高峻。? 萦青缭白, 外 与天际, 四望如一?, 驰骋目力, 心与物接, 作 者以高度的亢奋情感, 推出更空阔、 更渺远、 更壮观的一组画面。? 景物至绝而微茫缥渺 者,谓之幽远。 ? ? 山水的具体形态已不能分 辨, 只能依稀从光色上分出青的山、 白的水, 从而领悟到山的逶迤、 水的蜿蜓; 最远处, 云 海腾涌, 苍茫寥廓。天宇消融于无限, 人亦惘 然自失, 泯灭于大地山川。三层文字, 写西山 之? 特立?, 写感受之真切, 令人心摇神驰, 回 肠荡气。其他如?钴钅母潭西小丘记? 由其中 以望, 则山之高, 云之浮, 溪之流, 鸟兽之遨 游, 举熙

11、熙然回巧献技, 以效兹丘之下。 ?钴 钅母潭记? 于以见天之高, 气之迥?等 , 不论 描景状物, 还是写感抒怀, 都体现了以大观小 的空间营构方式。 二、 色彩美 大自然是一个斑斓多姿、 绚丽缤纷的世 界, 色彩则是客观事物固有的外在表现形态 50 2000 年第 1 期( 总第 57 期) 之一。在艺术活动中, 对色彩调配的重视和 运用是一种有意识的美学追求。而表现大自 然的绘画更是必须借助色彩来塑造事物的形 体美, 即使我国传统的写意水墨画本身也讲 究色彩效果, ? 运墨而五色具? ?便是最形象 的说明。绘画中施以色彩, 可以增加画面的 层次性, 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增添画面的情趣 韵味

12、。? 赋形鲜丽, 观者悦情? ? , 正是说色彩 作用于欣赏主体, 从而产生了强烈而美好的 审美效应。色彩不仅在绘画中备受青睐, 它 还被引进其他文学艺术, 成为人们捕捉事物 形貌, 抒发个人心怀的重要手段。柳宗元山 水游记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令人叹 服, 其影响也经久不衰。 柳宗元山水游记不仅仅讲究遣词造句的 设色施彩, 更重要的是还善于运用光线的明 暗、 色彩的深浅对比来细腻逼真地再现永州、 柳州诸山水的美。作者常用青 ? 白、 青 ? 红、 红 ? 绿等对比强烈的互补色彩描 景状物, 在对立反差中, 建立起互相生发的色 彩调配关系, 从而使画面趋于和谐、 平衡, 呈 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13、和逼真的立体感。如?袁 家渴记?: ? 山皆美石, 上生青丛, 冬夏常蔚然。 其旁多岩洞, 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木 冉、 石 楠、木 便、 槠、 樟、 柚, 草则兰芷, 又有异卉, 类合 欢而蔓生, ?车葛水石。 ?其中? 青丛?与? 白砾? 及众多绿树绿草的对比, 构成了最明丽的画 面, 再现了最秀丽的景色。再如?游黄溪记?: ? 有鸟, 赤首乌翼, 大如鹄, 方东向立。 ?虽写的 是一只很小的禽鸟, 对黄溪的全景而言, 不过 是一个小小的陪衬, 但作者却同样以客观物 象为基础, 进行精巧的色彩配合, 使这一? 大 鸟?的形象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 也烘托得黄 溪山水更加峭拔传神, 奇异不

14、凡。 作为一个成就卓异的散文家, 柳宗元不 但善于对色彩进行合理调配和静止再现, 而 且还善于摹写自然事物各种色彩的动态感, 表现出山水景物的活泼生机和内在神韵。如 ?袁家渴记?: ? 其中重洲小溪, 澄潭浅渚, 间厕 曲折。平者深墨, 峻者沸白。舟行若穷, 忽又 无际。 ?其中? 平者深墨, 峻者沸白?的描绘极 为逼真生动。水流积作深潭时, 变得平静, 水 色青黑; 水流沿着河道奔流时, 却又激起翻卷 的白色浪花。水本是无色的, 但它静止不动、 积蓄到一定程度或流动飞逝时, 透过光线和 空气, 作用于人的眼睛, 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 色彩。深刻的物性原理总是寓于平常的现象 之中, 作者观察精细

15、, 由表及里, 体物得情, 给 人以美的启示。又如?游黄溪记? 溪水积焉, 黛蓄膏氵亭; 来若白虹, 沉沉无声。有鱼数百 尾, 方来会石下?中? 来若白虹?对湍急流水的 喻写, ?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高下之势, 岈然 洼然, 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 莫得遁 隐。萦青缭白, 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中? 缭 白?对蜿蜓曲折的溪水的刻画, 均在色彩的运 动变化中见水之样态情性, 显示了作者高超 的艺术功力。 柳宗元还善于捕捉独特的色彩效应和瞬 间的色彩感受, 赋予色彩以精妙恰当的情感 联想, 使其山水散文充满奇趣。柳宗元采撷 自然意象时, 总是把纷繁的色彩变化跟大千 世界的生命律动和个人

16、的千情万愫紧密巧妙 地糅和在一起, 从不呆板地错彩镂金、 铺锦列 绣。如?袁家渴记?: ? 每风自四山而下, 振动 大木, 掩苒众草, 纷红骇绿, 蓊艹 勃香气; 冲涛 旋濑, 退贮溪谷; 摇葳蕤, 与时推移。 ?其中 ? 纷红骇绿?, 作者在两种颜色前, 分别嵌入一 个韵味十足的动词, 描写大风急至, 满山遍谷 的花叶随之振荡欹侧, 以及红绿上下起伏、 惊 骇万状的奇幻景象尤其令人骨折心惊, 魂飞 魄动。? 纷? 骇?二字, 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 印记和主观意念, 不仅表现了红花绿树绿草 对比分明的色彩感和丰富细腻的动态感, 而 且也写出了作者震颤激荡、 惊异迷乱的心境。 再如?游黄溪记?:? 祠之上, 两山墙立, 如丹碧 之华( 花) 叶骈植, 与山升降?, 写红花绿叶并 行种植, 开满两山, 并随山势高低而起伏。其 中? 与山升降?已融入了作者的心理感觉和情 51 中国文学研究 感想像, 突出了红花绿叶的漫山遍野和作者 的怡悦心怀, 十分生动贴切。 更胜人一筹的是, 柳宗元还借色彩的不 同特征, 创造各种精巧的意境, 表达自己的喜 怒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