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ERP通俗讲解

上传人:ali****an 文档编号:110013454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ERP通俗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企业ERP通俗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企业ERP通俗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企业ERP通俗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企业ERP通俗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ERP通俗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ERP通俗讲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正学习ERP管理的方法,应该是先对企业管理及企业业务及财务有一定的了解,掌握ERP的基本理念,原理和方法,然后再进行ERP软件的摸索和学习,这样才可迅速掌握ERP软件的功能,同时,对ERP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企业是一个循环体,每个岗位、每个部门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彼此有联系的、是运动的。用专业语言讲在供需链上有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五)三种基本“流”在流动。这样一个循环体其流动路径越顺畅速度越快效益越高;反之,如路径堵塞或割裂便会出现涡流甚至瘫痪。要保证路径顺畅就要有严格的管 理制度打基础,还要具备有效的监督与激励机制来保驾护航。这需要内功、需要磨合、需要积累

2、,需要升华。许多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缺少责任心与事业心,部门之间扯皮严重,信息孤岛比比皆是。有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也拿不出一本象模象样的制度汇编,即使抄袭来一套执行起来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ERP是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进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它跨越多个部门甚至多个企业实 现信息集成,为企业决策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在企业内部将采购、库存、制造、销售、运输、财务等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各种数据根据业务流程的 自身规律与逻辑关系以及管理层的相关要求集成起来,通过系统的集成效益使得部门之间的扯皮大量减少,跨越部门的流程清晰可见,不

3、再留有缝隙,消除信息孤 岛,使企业管理有序而规范。ERP当中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是“集成、集成、集成”,“系统、系统、系统”,这与三个和尚裂变性的思维是逆向的。ERP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管理技术,更重要的是管理理念。ERP是什么?看看下面的例子就明白了. 一天中午,丈夫在外给家里打电话:“亲爱的老婆,晚上我想带几个同事回家吃饭可以吗?”(订货意向)妻子:“当然可以,来几个人,几点来,想吃什么菜? ”丈夫:“6个人,我们7点左右回来,准备些酒、烤鸭、番茄炒蛋、凉菜、蛋花汤。你看可吗?”(商务沟通)妻子:“没问题,我会准备好的。”(订单确认)妻子记录下需要做的菜单(MPS计划),具体要准备的东西:鸭、

4、酒、番茄、鸡蛋、调料(BOM物料清单),发现需要:1只鸭蛋,5瓶酒,4个鸡蛋(BOM展开),炒蛋需要6个鸡蛋,蛋花汤需要4个鸡蛋(共用物料)。打开冰箱一看(库房),只剩下2个鸡蛋(缺料)。来到自由市场,妻子:“请问鸡蛋怎么卖?”(采购询价)小贩:“1个1元,半打5元,1打9.5元。”妻子:“我只需要8个,但这次买1打。”(经济批量采购)妻子:“这有一个坏的,换一个。”(验收、退料、换料)回到家中,准备洗采、切菜、炒菜(工艺线路),厨房中有燃气灶、微波炉、电饭煲(工作中心)。妻子发现拨鸭毛最费时间(瓶颈工序,关键工艺路线),用微波炉自己做烤鸭可能来不及(产能不足),于是阅览室在楼下的餐厅里买现成

5、的(产品委外)。下午4点,接到儿子的电话:“妈妈,晚上几个同学想来家里吃饭,你帮忙准备一下。”(紧急订单)“好的,你们想吃什么,爸爸晚上也有客人,你愿意和他们一起吃吗?”“菜你看着办吧,但一定要有番茄炒鸡蛋,我们不和大人一起吃,6:30左右回来。”(不能并单处理)“好的,肯定让你们满意。”(订单确定)“鸡蛋又不购了,打电话叫小贩送来。”(紧急采购)6:30,一切准备就绪,可烤鸭还没送来,急忙打电话询问:“我是李太,怎么订的烤鸭还不送来?”(采购委外单跟催)“不好意思,送货的人已经走了,可能是堵车吧,马上就会到的。”门铃响了。“李太太,这是您要的烤鸭。请在单上签一个字。”(验收、入库、转应付账款

6、)6:45,女儿的电话:“妈妈,我想现在带几个朋友回家吃饭可以吗?”(呵呵,又是紧急订购意向,要求现货)“不行呀,女儿,今天妈已经需要准备两桌饭了,时间实在是来不及,真的非常抱歉,下次早点说,一定给你们准备好。”(哈哈,这就是ERP的使用局限,要有稳定的外部环境,要有一个起码的提前期)。 送走了所有客人,疲惫的妻子坐在沙发上对丈夫说:“亲爱的,现在咱们家请客的频率非常高,应该要买些厨房用品了(设备采购),最好能再雇个小保姆(连人力资源系统也有接口了)。”丈夫:“家里你做主,需要什么你就去办吧。”(通过审核)妻子:“还有,最近家里花销太大,用你的私房钱来补贴一下,好吗?”(哈哈哈哈,最后就是应收

7、货款的催要) 现在还有人不理解ERP吗?记住,每一个合格的家庭主妇都是生产厂长的有力竞争者。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搭建的有助于决策运行的一个管理平台。一个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什么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也就是,什么是那个一“发”,那就是计划。因此,无论你是对计划是爱,还是恨,计划对企业管理是必要的,是必不可少的。一提到ERP,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ERP软件(SAP、ORACLE,、PEOPLESOFT,、QAD,JDE,甚至用友,

8、金蝶等)。 ERP-它首先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原理和方法-直接影响到管理人员企业管理实践的效率和效果。其次,ERP是一套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它集成了先进管理的核心理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先进企业的管理实践;并且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进步。ERP理念,原理和方法是核心,ERP软件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工具。ERP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是四个字:计划!平衡!这里的计划,包括战略规划,销售与运营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及采购计划,同时,还包括公司的经营预算,资本预算以及最后的现金预算等。这里的平衡,包括企业内部环境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平衡,战略和战术的平衡,外部市场需求和企业能力的平衡,业务

9、运行与资金供给的平衡等。 实际上,计划和平衡,反映了人们管理一切事物、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的普遍需求或心声。对于企业管理和个人成长也不例外。但因为变化和不均衡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有变化才要计划,有不均衡才要平衡。大家对计划爱恨交加。因为计划在实际企业管理过程中,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是计划出台的速度慢,计划没有变化快,当计划出台时,情况早就不一样了;另方面是计划没有弹性,计划一出台,长期不变,也就是计划本身没有变化。 ERP历程-ERP是如何诠释计划管理的思想根源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人们是很少去考虑计划这个问题时,后来由于经常出现一个矛盾现象,就是一方面为了确保生产不至于缺料断货,人们常常

10、多备库存, 这样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而另一方面,人们又想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这样,客观上就要求减少库存的积压。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了。在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再定货点法,但这个方法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只考虑了单个物料,没有考虑物料之间的相互联系,其实,企业中各个物料之间是有一定的配比关系的,比如:一个汽车底盘,一定配四个轮子,如果库存里只有三个轮子,或者有五个轮子而一个汽车底盘也没有,这样就是库存结 构不合理,造成库存的积压。同时,这个方法还有几个不切实际的假设,那就是假设物料的消耗率和采购提前期是不变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再定货点法

11、没有真正解决人们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后来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当时IBM公司有个工程博士,对产品的结构,也就是生产上常提到的BOM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两个概念,就是独立需求物料和相关需求物料这两个概念,以及一个设想,就是将产品BOM表 放到时间轴上,通过考虑独立需求物料和相关需求物料的加工提前期及采购提前期,计算出不同时间段上,各个物料的需求量和采购量,这样,就可以合理的安排不 同时间段内各个物料的生产量和采购量,从而一方面确保了生产的稳定性,减少了缺料断货现象,另一方面优化了企业的库存结构,降低了库存量,减少了资金的占 用。 这样,看似解决了我们刚才提出的一对矛盾问题,但人们在

12、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经常会出现当订单很多时,产能安排不好,有些订单要提前交货的,却被安排到较晚生产,造成客户极大的不满足和抱怨,有的订单不那么急,但却早早的被生产出来,放在仓库里,造成库存的积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人们又一次陷入思索中。 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发现,之所以产生这个新的问题,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搞清楚了在每个时间段里要生产加工多少物料,但没有搞清楚在这个时 间段里,企业是不是有这么大的生产加工能力,将这些物料生产加工出来,也就是物料需求和加工能力之间没有进行配比和平衡。 这种需求和能力之

13、间的平衡,不仅要在较长的时间段内(如一个月,一个季度)进行平衡和配比,而且要在较短的时间段内(如半个月,一天)取得平衡和配比, 这种可以对不同的订单,区分出优先级别,以方便合理的安排不同订单的生产和能力的调整。通过需求和能力的平衡和配比,基本上解决了生产订单排产等问题。 由于这个时候,在生产过程中,综合考虑了需求和能力因素,通过调节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订单需求,同时,在生产能力无法继续调节的情况下,通过调节生产订单需求,使得需求和能力达到了平衡和协调,形成了一个管理和信息的闭环,因此,这个时期的管理方法,我们叫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而将没有考虑能力的需 求计划,我们叫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 前

14、面在探讨ERP中计划的思想根源时,谈到了ERP的发展,谈到了再定货点法,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下面,继续来谈ERP的发展,从中探求ERP中计划的思想轨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在考虑了需求和能力的基础上,基本解决了生产排产混乱的问题,但是不幸的是,又有一个问题接踵而至-企业如此做究竟是亏了还是盈了呢?如何知道亏赢多少呢?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将视线范围扩展到财务会计上,将财务会计同企业内部供应链结合起来考虑,看看内部供应链各环节运行之后,在财务上是如何表现的,对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有哪些影响。通过对业务运行方案的模拟,得出不同方案的

15、财务结果,从而进行有效的财务及业务的经营决策,并在业务运行过程中,通过对业务运行的财务影响的掌控,进而控制和调整业务运行,实现整个企业内部运营和管理的有序和协调。 这个阶段在ERP的发展历史上,叫做制造资源计划(MPR),大家可以看到,物料需求计划也叫MPR,但此MPR不同与彼MRP,两个MRP虽然在英文缩写上是一样的,但一个是物料需求计划,一个是制造资源计划,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在制造资源计划MRP后加了一个“”,于是,制造资源计划就叫MPR了。大家可以看到,制造资源计划只解决了企业内部的主要矛盾问题,没有涉及到企业内部更深层次的一些问题. 如,质量如何控制,人力资源如何管理等,更重要的是,也没有涉及到企业外部的问题,比如,如何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和协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如何加强与客户的交流和沟通,更有效和快速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如何加强与合作伙伴的联系,共同进行业务的开拓并降低业务运行成本等等。这些也都是MRP之后,等待人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最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ERP的概念被人们提出来了。 ERP主要是在MRP 的基础上,将企业管理的其他诸多方面考虑进来,更重要的是,将管理视野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通过加强企业同客户,企业同供应商,企业同各种合作伙 伴的联系和协作,使企业及企业所在的外部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提高,运行成本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