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农业结构调整问题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00767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农业结构调整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3讲农业结构调整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讲农业结构调整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3讲农业结构调整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3讲农业结构调整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农业结构调整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农业结构调整问题(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讲 农业结构调整问题,1,一、农业结构概念、与结构调整的理论依据,(一)农业结构的概念和特征 农业结构的概念 农业是一个系统,凡由若干要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系统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结构合理或优化系统的功能就放大,否则就下降。 农业结构通常是指农业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组合方式及数量比例关系。,2,2.农业结构的特征,一是地域性,不同资源禀赋的地区是有不同类型的结构格局; 二是综合性,因资源、人口数量、文化、制度等多种因素而形成改变农业结构,同时多因素的相互制约使得结构具有相对独立性,反过来结构调整变迁又需要多因素的综合变革; 三是层次性,一般的,表现为五级结构(如下页图):,3,4,2.农业结构

2、的特征,四是关联性。农业生产是一个提供初级产品和最终产品兼容的可塑性强的产业,伴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农产品加工储藏和运输都必须相应发展起来。农业产、加、销实际是跨行业跨产业的概念。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农业结构几乎等同于“农村产业结构” ; 同时,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或农业产业化经营,显然牵涉到一个农业微观基础再造和“组织结构”调整优化的问题; 从农业资源禀赋的区域性来讲,农业结构也包括农业部门或产业的区域布局问题,具有“区域结构”的含义 其实,农业结构不仅仅是一个农业生产或农业的问题,而是包括农村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农业结构调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调整的问题。比如,要有效推进农

3、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减少农民,推动农民非农化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的问题。,5,(二)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标志和意义 1.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标志 各产业内部之间以及产业部门内部应当协调发展。 农业产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促进社会再生产循环的顺利进行。 农业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达到高度协调一致,负面效应抑制到最低程度。 地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建立各自的特色农业经济。 农民成为结构调整中的最大受益者。,6,2.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意义 从根本上讲,这是一个系统概念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系统的功能都决定于结构的优化,结构优化就可以倍增系统的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化,从经济产

4、出上讲就是产出最大化。 其次,农业结构的优化实际是一个资源配置优化的问题,农业资源具有多样性特征,而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生产潜力,各种资源又都是有限的,如果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在产出率较低的产品生产上,就会产生浪费,经济效率就下降。 再次,相对于市场需求结构、质量层次的变化而言,如果产品卖不出去是对资源的浪费,所以结构调整是保持产销平衡,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7,(三)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 1.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机制 2.农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机制 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 政府调整农业结构的作用和行为特点,8,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回顾与阶段分析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1.农林牧渔总产

5、值结构中,种植业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牧业和渔业所占比重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林业所占比重略有提高; 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结构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下降,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所占比重上升; 3.猪、牛、羊肉产量结构中,猪肉产量所占比重下降,牛羊肉产量所占比重上升; 4.水产品产量结构中,海水产品产量所占比重下降,淡水产品产量所占比重上升; 5.农产品生产区域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9,二、农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回顾与阶段分析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变化的阶段性分析 1.改革初期,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多种经营(19781983年) ; 2.粮棉等主要农产品出现“卖难”问题,结构调整势在必行(19841

6、989年) ; 3.粮食生产实行省长负责制,加强省区间的供求平衡(19901994年) ; 4.农产品价格全面下降,农业面临新的结构升级(1995年以来),10,三.新时期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一)农业发展伴随四个方面的变化进入新阶段 市场经纪体制初步确立 国民经济发展正从第二步战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进发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经济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高峰期将达到16亿人口,人口的增长导致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突出,11,(二)新时期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农产品由长期全面短缺转变为结构性过剩。一方面需求接近饱和,另一方面产品层次没有跟上需求层次的提升,品种结构未与需求结构对接

7、。 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未建立仍是农业乃至农村经济的主要矛盾 农业发展的要素约束与制度约束日益严峻 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其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农业科技运用的总体水平低,科技长入农业机制不健全,难以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12,(三)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一是生产增长而市场约束加剧,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具有紧迫性; 二是农产品需求多样化和市场挑剔性选择增强,农业结构升级换代的要求十分紧迫; 三是过去农业发展中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的局面,与现阶段多重新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加大。 简而言之,新时期农业发展必须把结构调整提上重要的战略地位,13,四、新时期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8、,1.改革开放以来四次农业结构调整及比较 改革前(1978年前)农业结构状况 农业结构单一,呈现出“三为主”和单纯追求产量目标的特征。目标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解决粮食问题和追求更多的经济效益,以粮为纲,不顾及农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不顾及自然生态环境,单纯的追求高产出。 改革后,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突破“以粮为纲”的束缚,逐步形成农林牧副渔工友的复合型结构,并不断演化的动态的特征,这一过程又是不断调整农业结构的过程。,14,改革以来四次农业结构调整的比较,第一轮是改革开放初期,废除“以粮为纲”的农业方针,实行“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新方针; 第二

9、轮是1985-1992年,加速粮食转化,鼓励发展畜牧业和就地发展食品加工为目标进行大幅度调整粮食和棉花播种的面积;同时改革粮棉流通体制,对生猪实行“三放开”(价格、市场、经营) 第三轮是1993-1997年以增加产量的同时,加速市场化进程,提高农业效益为目标提出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即“两高一优”农业; 第四轮是1998年下半年开始的以全面提高农业素质为目标的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15,改革以来四次农业结构调整比较图示,16,2.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特征 与前几次调整的区别,运作平台与环境的不同 过去基本上是政府推动进行调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单纯采用政府推动器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

10、要求,要强调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相结合。 市场需求环境,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有压力性的调整因素,但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主动的调整,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创新性的调整,兼有压力性与创新性的双重属性。,17,调整的主体、目标、内容不同,以往是政府推动型以政府为主体,这次农民是调整的主体。 目标与内容不是简单的改变结构的数量比例,也不是单纯的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过去主要是通过面积调整和规定比例指标,局限在种植业内进行平面调整,现在是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促进农业深度开发,是一种立体式的调整,实现农业的整体升级和体系完善,调整的目标是复合型目标。,18,调整的指导思想不同,

11、战略思想。这次农业结构调整是一种战略性调整,调整是着眼于远期目标而不是近期目标,着眼于整体性而不是局部性,是综合性而不是单纯就农业谈农业,从而形成良好的农业的产业体系和运作框架。是力求把调整寓于发展之中,在发展中不断调整,在调整中促进发展。 可持续性思想。调整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实现农业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 尊重科学和客观规律的思想。强调科技与人才的支撑作用以及遵循规律要求的科学态度。,19,调整的方式和过程不同,着眼于正确的市场导向。过去的市场导向多是狭义的市场导向,“什么好销就种什么”。正确的市场导向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

12、么”,建立动态可调的农业结构体系,使农业结构调整成为农业发展中的常态,从而克服过去波动式或大起大落的发展缺陷。 多重杠杆、多种方式的结合运用。前几次调整运用计划杠杆合格指标控制方式。同时依靠科技改造传统农业 实行渐进调整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过程。 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不仅仅局限于农业内部,把农业与非农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20,3.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就和问题,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成就 种植业面积构成已有两大变化:粮食播种面积调减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呈区域性分异明显。东部沿海大减粮食面积,发展创汇农业;中部重视粮食增产提质

13、,大力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西部重视发展生态和特色农业。 优质产品发展迅速 概而言之,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表现为如下特点:面向市场、突出特色、优质高效、龙头带动、基地建设、科技支撑。,21,新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调整的盲目性; 结构的趋同性; 行政的瞎指挥; 社会化服务的滞后; “狭义市场导向”仍占主导地位。,22,五、搞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1.观念创新:树立农业发展与改革的四大理念 食品稳定供应的观念,注意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引导消费和开辟新的食物来源 农业多功能扩展理念,从单纯的经济扩展到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等功能,改变农业形象和增长方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14、注重农业资源的保护,各方面进行协调发展 坚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理念,致力于农业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农业素质,避免阶段性调整的波动和单打一调整的思维定势,促进农业稳步发展, 实现农村经济综合发展,23,2.战略创新,差别战略,强调特色战略先于成本战略,发展区域特色农业; 集中战略,增强战略预见,降低市场风险,放弃劣势资源的产业,发展优势资源的产业; “三化”协调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24,3.思路转变,努力实现结构调整思路的四大转变 充分利用各地资源禀赋,使农业增长从过去资源全面利用型转变到比较优势上来 依据“广义市场导向”和“动态比较优势”原理,变传统的“滞后性”调整为前

15、瞻性调整,变政策性调整为机制性调整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机会满足需求,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而全,大而全”变为专业化生产 变过去“资源技术市场”为“市场技术资源”的发展思路,25,4. 主要对策框架,突出一个根本出发点和核心目标,明确结构调整的四个要求与三个层次 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以培育农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 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可以概括为:调优、调高、调活、调畅 农业结构调整的层次可以从表层与深层来看。表层的农业结构调整有三个方面: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产品结构调整;区域布局结构调整。深层的农业结构调整也有三个方面: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基地建设;

16、农业产业化经营。,26,处理好“五对关系”,宏观调控与市场导向;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提高效益和农民增收的关系; 加大力度与稳中求进的关系; 结构调整与深化改革的关系,27,.力抓“四个着力点”,着力于品种、品质结构调整; 着力于组织结构调整; 着力于市场结构调整,开辟新市场; 着力于区域结构调整,实现专业化布局,28,搞好“三大工程”,人才工程,培育农业经营者; 制度创新工程; 技术创新工程,29,(5)进一步强化政府的责任,履行宏观调控职能,协调结构调整与粮食安全的矛盾。 建设农村信息工程,积极进行信息服务和引导。 制定切合实际的调整规划,实施可行的规划指导。 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供切实可靠的科技保障。 为结构调整提供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发展农村教育,予以有效的教育推动。,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