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核心素养2016、10、16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97814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核心素养2016、10、16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走向核心素养2016、10、16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走向核心素养2016、10、16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走向核心素养2016、10、16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走向核心素养2016、10、16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核心素养2016、1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核心素养2016、10、16(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 冯秋生,-走向核心素养,1、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地理试题结构组成,3、高考命题依据:,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是推进考试内容改革的切入点。 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

2、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地理核心素养四要素之间的的结构关系: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探究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现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试题四要素:立意、情境、设问 1立意:立意反映考查目的,是试题的核心或主题。立意包括知识与能力。具体要求是: (1)立意要正确实现考试目的,体现能力考查的主旨。 (2)立意要准确,每题的考查目标应独立、完整。

3、 (3)立意要重点突出,考查目标要有层次和相关性。 2情境:情境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在试题中对情境设置的要求是: (1)服从立意,根据立意的要求剪裁、选择有关的知识内容。尽量避免无用信息。 (2)根据考生的生活经验和理解程度设计情境。 (3)情境科学、可信。 (4)情境新颖,有相当的信息量和一定深度。 3设问: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具体要求是: (1)围绕立意、根据情境选编设问。 (2)设问针对重点内容并涵盖其他内容。 (3)设问方式新颖、巧妙、灵活。 (4)设问语言准确、简明、通俗。 4答案:答案是试题评价的标尺,地理试题的答案首先要保证严谨,

4、这决定着试题得分的高低,是否具有良好思维能力是关键。(1) 主干知识的严谨性 (2) 逻辑思维的严谨性(3) 语言表述的严谨性,高考命题审题专家组理科属性突出:自然地理侧重生物、化学和物理等过程的研究。2015年第37题(3)热棒散热原理;2016年贝壳堤、磷积累、茉莉花生物属性、摄影等。 课题即试题,案例即试题,用案例时不能局限教材,真实情景的再现,源于教材,超越教材。 现场学习能力,材料现场学习,现场生成核心素养。 答案注重逻辑关系。,4、高考命题审题专家组,【典例1】26.(25分)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8

5、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2011年,野外考察 (1)与旧金山相比,R地的气温有何特点,并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6分) (2)根据内华达山脉(中部)地形剖面图,分别比较B处与A、C两处年降水量的大小,并说明理由。(4分)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5分) 室内分析 (4)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3内容。,(1)冬季气温略低,夏季气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大。 海陆位置;地形(谷地) (2)B处大于A处,理

6、由:B处海拔较高,易形成地形雨。 B处大于C处,理由:B处位于迎风坡,C处位于北风坡。 (3)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4),命题立足于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研究地表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探究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过程与规律;,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差异性;,阐明人和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12,【典例2】,总体情况,B,A试题立意,分析一,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

7、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5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1)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2分),3.28,(2)分别说明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8分),(2)、“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2012年,13,2012高考试题,B,A试题立意,分析一,(5)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8、(6分),(3)目前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分析其原因。(6分),(3)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4)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答对一点即可),(5)增加水资源量,促进工农业发展;发展内河航运,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改善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或优化投资环境),(4)“丁坝”是辽河河道整治中常用的一种工程。图5右上角为丁坝景观图。试推断丁坝的作用。(2分),7.3,区域探究,4、命题的设计理念, 注重考查考生的学科思维品质,能够从学科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情感、态

9、度、价值观 注重考查学科的学习方法:空间定位的方法;对现实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进行抽象、模拟、假设的方法;区域比较的方法;案例分析及论证方法。 注重考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是近年命题坚持的理念。所以复习不能只盯着教材,要体会“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含义。对热点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因为热点并不等于是考点,它最多是切入点。 注重考查对人类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认识: 试题设计选取被普遍关注的全球或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地理认识能力。 试题要体现学科的前沿性:学科研究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学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例如:地理学科应用领域的扩大,自然与人文的

10、综合、深化微观研究,从静态到动态过程等。,其一,从“过程”入手,采用实验和微观研究的方法,探讨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自然地理侧重生物、化学和物理等过程的研究。人文地理侧重经济、文化和社会过程的探讨。 其二,以全球问题为对象,进行宏观层面的综合集成研究,解决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问题。在地理学内部表现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渗透,重大的自然地理过程纳入了人类活动因素的驱动力研究,而人文地理研究也将资源与环境作为作用因素和决策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地理学外部则更多地强调地球4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成为新世纪地球系统科学的共同主题。,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

11、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2016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选择题第组),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

12、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C.,B,D,(2016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选择题第组),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A,C,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

13、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

14、和范围。,(2016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综合题第36题),2016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新课标卷)选择题第组,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

15、阳辐射减弱,C,D,C,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16、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D,A,C,(2016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选择题第组),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