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艺术(上册)教学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09952393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艺术(上册)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艺术(上册)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艺术(上册)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艺术(上册)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科版三年级艺术(上册)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艺术(上册)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艺术(上册)教学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业整理分享 第一单元:摇呀摇小时侯的歌教学重点:1、学会唱童年的小竹笛这首歌曲;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唤起学生对儿时的回忆,进行创作,以反映儿时的稚爱、童真。教学目标: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为学生能够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体验。 教学准备: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盘或录音带。 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像、录音、光盘等资料。3、绘画、折纸材料及节奏乐器等。

2、 欣赏引导 : 在这个单元主题上你感受到了什么?弯弯的月亮是娃娃的小床,天上的星星是娃娃的被子,天边的月儿奏出美妙的乐曲,静静的水面仿佛在听你诉说。妈妈的催眠曲陪伴着娃娃进入了梦乡 教学过程: 1、导入: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3、笑一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黄狗会抬轿。 4、不倒翁:说你呆 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 5、鞋子和茄子: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3、。 6、手指歌: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二、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导学生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动唱。 2、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词、节奏3、准确后可加进行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来反思评价。 三、进行绘画、制作1、听赏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摇车和电子琴曲童谣,欣赏国画牧童,观看美术片牧童,引导学生听赏,观察歌与画中的情景寓意及表达的情绪等。2、启发学生给唐诗咏鹅或童谣九九歌配画,如引导学生描述情景,分析鹅和黄牛的线条、形状、神态等进行绘画和简单描述。3、补充:让学生欣赏一幅跳皮筋的活动场面的绘画,请学

4、生看图编童谣或给童谣配画。使学生体会运用不同艺术形式创作、游戏及生活的快乐。四、学生练习、创作,教师巡回辅导1、让学生选择一首童谣进行配画(古诗亦可)。 2、对儿时场面的回忆、重塑,进行绘画创作。 3、用手工制作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创作。 4、用舞蹈、歌曲、童谣表现儿时的快乐、纯真。用颜色涂画玩具教学重点:1、学会唱牧童这首歌曲;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想象,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想象,进行美术的艺术创作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前捷克斯洛伐克儿童歌曲牧童的学唱、表演和绘画。 2、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积极参与,愉悦地创作和表现。 3、学生尝

5、试制作简单打击乐器,学歌曲伴奏。 4、结合着给童谣编曲调,学生尝试和探索进行艺术的表现和创作。 二、教学准备:1、牧童的歌曲录音或VCD光盘。 2、找做简易打击乐器用的材料纸盒、纸、铁丝、易拉罐、沙石、竹筒、杯子、废墟料瓶、铃铛等。 三、教学过程: 1-2教时1、由牧童牧归的绘画或童谣等作品引出歌曲小牧笛并学唱。 2、学唱歌曲小牧笛并朗读歌词。 3、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打击乐器给歌曲牧童伴奏,并探索不同物体发声的特点、音色、敲击方法部位等。 4了解各种打击乐器的名称、用法和乐器的打击方法。 5、启发学生课后用废墟塑料瓶装进沙子盖上盖后做沙锤,做双响筒(找竹筒或不同的两种木质品)、三角铁(废金属或自

6、行车铃铛等)、鼓(大小纸盒等)。6、为歌曲进行伴奏表演。 一、教学过程:(第三、四教时)1、在表演、绘画活动后,回味反思活动内容、个人收 2、再听一次歌曲牧童,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或者书写出来,进行手抄报和绘画的展示。 3、选择自己身边的工具和材料进行伴奏创作。 二、朗诵歌谣: 学生和老师共同欣赏和朗诵熟悉的童谣,并根据童谣的内容进行表演活动。1、错歌:鸭子咪咪叫,老牛蹦又跳。大马吃白菜,熊猫跑步快。白兔圆耳朵,老虎叫呱呱。老鼠比猪胖,公鸡会下来。到底错在哪?请您想一想。要孩子们将歌谣改一改,并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2、板凳板凳歪歪:板凳板凳歪歪,里头坐个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有坐个奶奶,奶奶出

7、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磕头,里头坐个孙猴,孙猴出来点灯,烧了鼻子眼睛!此童谣朗朗上口诙谐,适合孩子们边读边表演。 3、三轮车: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奔腾的骏马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在以“马”为内容,运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绘画、成语等表达自己对马与人的关系,马的精神及其形、神的感受。一、教学目标:1、学生在以“马”为内容的艺术作品欣赏、表现活动中,感受不同材质、不同表现手法的不同特点,了解马的造型特点。 2、尝试运用不同的歌曲、舞蹈、绘画、成语等表达自己对马与人的关系,马的精神及其形、神的感受。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马的图

8、片、画册、音像等相关资料。2、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电教等设备及马的相关资料。 3、彩色纸、包装纸、剪刀、胶水、图画纸、彩色水笔。 一、第一、二教时 教学过程: 1、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手段(如律动模仿、马蹄声响、动物录像等)。2、启发学习欣赏学生用书中的单元主题页。 3、通过欣赏,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马的成语,并把大家收集的表现马的艺术的品按照年代的远近排序,说一说各自的特点。 5、结合陕西民间泥塑马玩具和农民画中的马,启发学生在马的相同轮廓造型中进行色彩、图案造型的变化的比较。 6、布置学生用装饰画的方法创作一幅表现马的绘画作品。儿童装饰画的表现一般可以启

9、发学生在画面的构图上要形态布局饱满,少留空白。 一、第三、四教时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欣赏二胡曲赛马,听赏歌曲马头琴的故事及一组外国乐曲。 3、例如:马刀舞曲、轻骑兵序曲、威廉退尔序曲,自由射手等片段。 4、配合放映奔马的照片、雕塑、录像及徐悲鸿的奔马国画作品,体验不同艺术形式表现同一题材的多种手法,启发学生的创作表现。 5、欣赏哼唱二胡曲的赛马的主题旋律,可用口腔弹响或敲击作伴奏模拟马蹄声。 6、用跑马步即兴创编舞蹈,体验感受跃马奔腾弛骋北疆之时的欢乐、自豪情感。 7、可引导学生分析赛马主题旋律的音乐风格及情绪特点,试着哼唱记忆下这段好听优美的蒙古族风格乐曲,体味感知节奏、

10、力度、旋律、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二、游戏: 1、学做骑马的动作,双手拉住马缰绳,跟老师做。 2、随着音乐节奏并骑着马编队进行。小羊的故事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欣赏、学习古代先人们高超的艺术创作和设计。2、尝试运用歌舞、绘画、制作等艺术形式加深对“羊”的造型特点的表现,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以“羊”为内容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相关及汉字中“羊大为美”的审美观。 2、了解、欣赏、学习古代先人们高超的艺术创作和设计。 3、尝试运用歌舞、绘画、制作等艺术形式加深对“羊”的造型特点的表现,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二、教学准备:

11、 1、课前可动员学生收集、画册、玩具等资料。2、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相关设备及羊的题材的艺术作品。 3、彩色纸、图画纸、剪刀、胶水、彩色水笔等工具材料。4、歌曲保护小羊的录音带或光盘。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讲草原英雄小姐妹保护羊群的故事。 2、听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插曲,体会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 3、学生分组将搜集到的有关“羊”的成语故事进行集体创作(绘画、编舞、表演等)或学唱保护小羊,各组将作品完成后交流、互评。 4、教唱与欣赏 歌曲保护小羊。 5、即兴创编简单情节,歌唱表演。 6、学唱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由几个音级构成,歌词会唱后,试着唱唱歌谱。 7、再和同学一起

12、讨论分析一下,这首歌有几个句子(两大句),句子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是重复的关系,两句的句尾有变化和呼应)。 淘气的小猴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方法创作活泼、淘气的猴子形象;2、初步体验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目标:1、搜集、欣赏有关猴子题材的艺术作品,了解“猴”的造型和神态所产生的文化蕴涵。2、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方法创作活泼、淘气的猴子形象,初步体验中国画笔墨的特点,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欣赏猴戏,模仿在“急急风”锣鼓经伴奏下猴子亮相的造型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关于猴子的资料图片及玩具等。

13、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资料,图片及猴子题材的绘画,工艺作品。 3、彩色纸、包装盒、生宣纸、国画颜料、毛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展示一组猴子题材的图片(课件)提出问题:让学生用一个词语表达猴子的性格、脾气。板书:淘气的猴子2、在欣赏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图片里猴子进行观察,展开讨论,谈谈自己对猴子的看法,说出猴子的特点:教师归纳小结,并加以说明。3、观看猴子野外生活的片段,了解猴子的一些动态、表情。4、学生结合图片的欣赏以及自己的理解,尝试用肢体语言来创造猴子的多种姿态造型。 5、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来表达猴子的姿态造型及生活方式、特点。6、安排学生进行选猴王,学习猴戏动作,表演花果山猴

14、子的生活的创新表演。 7、进行国画尝试性练习和学习。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神秘的地下宫殿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蚁穴的构造特点,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手工制作等造型表现语言进行绘画和制作,并用舞蹈、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对小蚂蚁的活动进行创编表演。2、结合对蚁穴的了解,拓展知识领域,了解人类是怎样从小动物身上获得启示,在人类的建筑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一、教学目标: 1、结合着学生对小蚂蚁的好奇与探究心理,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求索的精神。 2、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蚁穴的构造特点,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手工制作等造型表现语言进行绘画和制作,并用舞蹈、话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对小蚂蚁的活动进行创

15、编表演。3、学生结合对蚁穴的了解,拓展知识领域,了解人类是怎样从小动物身上获得启示,在人类的建筑中吸收其有用的方面。 二、教学准备:1、有关自然界中蚂蚁的影像资料、图片资料。2、表现蚂蚁的歌曲、诗歌、美术作品等。3、学生手工制作与绘画表现时所需的工具材料。 三、第一、二教时 教学过程: 1、上课常规音准、节奏训练:(略) 2、导人新课: A、组织学生到自然界中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习性,学生与小蚂蚁一起做游戏,体验蚂蚁的团队精神。 B、如:在小蚂蚁经过的路上放一块小饼干,看着小蚂蚁是怎样一传十、十传百地把这块饼干搬回洞中。 C、完成一幅表现小蚂蚁的想象画。 3、听唱歌曲小蚂蚁,放录音,教唱。 瞧这一家子教学重点、难点:1、借助艺术课中的艺术表现,提高学生艺术表现生活的能力与手法。 2、培养学生具有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表现自然的审美情趣。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引发对自然界小燕子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