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转电视播出技术方案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9951284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转电视播出技术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电影转电视播出技术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电影转电视播出技术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电影转电视播出技术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电影转电视播出技术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影转电视播出技术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转电视播出技术方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影和电视,电影和电视的异同,电影和电视相同点,电影和电视都是以技术作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作为媒介,在屏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种媒体艺术。,电影和电视的相同点,前期制作和拍摄 声音记录和后期制作,前期制作和拍摄,前期制作过程:资金筹备、分镜头剧本准备、选演员、场景设计与选择、拍摄日程,以及幕后安排和版权问题等等。 拍摄过程:实拍时,一般都由导演控制全局;对于镜头的表现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机器调度、光影运用、镜头运动等;另外,电影与电视会集中拍摄镜头,在同一 场景中发生的所有镜头都会在同一时间内集中拍摄,声音记录和后期制作,声音记录方面:都讲究声音的现场感,并且要消除

2、噪音。两者的录音内容也都包括对话、画外音、效果 声、音乐等。 后期制作:电影和电视的编辑都十分讲究连续性和剪辑点的选择,以求做到“动接动,静接静”。剪辑中都需根据分镜头剧本对拍摄素材进行组接。,返回,电影和电视的不同点,发展历史不同 制作流程不同 拍摄方式不同 后期制作不同 品质上的不同 技术上的不同,发展历史不同,电影诞生于1895年,而电视诞生于1936年11月2日。电视是在借鉴电影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视是对经验的累积,电影是对未知的探索。电视节目更多的是对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模式的再创造,电影是去探索一个全新的领域。电视在历史中,电影在未来中。,返回,制作流程不同,拍摄和后期制作,返

3、回,设备选择,第一、设备选择方面的不同,是指化学影像和电子影像所需要的设备上的不同。一般,电影所使用的是胶卷,而电视则是使用磁带。电影的黑白与彩色多是取决于电影胶卷的,且电影胶卷的选取要顾及拍摄地点的光照。而磁带本身并不决定拍摄颜色。另一方面,电影一般是使用摄影机;而电视则是使用摄像机。摄像机所摄取的光、色信号不仅可记录在磁带上,还可通过录像机直接传送到电视台的播放系统,图像制作,电影和电视的不同点:镜头上的讲究及颜色。一般电影十分注重镜头,如果拍摄中达不到导演的预期效果,一个镜头就会NG很多次。而在电视现场直播节目中,反复预演是不可能的。在色彩方面,电影胶片有彩色和黑白之分,通常是通过使用与

4、所用的光匹配的胶卷来补偿彩色的变化的。电视是通过 彩色显像管来显示色彩,照明布光和录音,在布光上,要想产生同样的效果,电视节目比电影花的时间要多很多。电视倾向于在整个表演区域布置大量的光,形成相当平的布光,也因此电视制作应避免强背光照明和极端的高亮度。但由于胶片的较高光敏感度,所以电影外景地使用更低光照度和更逼真的照明技术会更易更节约时间,但同时电影的单机拍摄方法却也很耗时间。录音方面,电影制作一般使用双系统记录,电视是使用单系统录音的。,拍摄方式,1)纪录介质还原度不同带来的拍摄方式不同,影摄影采用胶片机,记录的介质是胶片。而电视摄像机录的介质是磁带。二者的还原度不同将导致对物体表现方式的不

5、同。 2)作品播放屏幕的尺寸不同带来的拍摄方式不同,摄影机常用在电影、广告等节目上,表现的是大屏幕、大场景。而摄像机用在电视栏目、电视剧上,表现的是小屏幕。这种不同将体现在拍摄的理念上。例如:电影的屏幕很大,我们可以看清楚细节,所以摄影常用远、全。而电视的屏幕小,摄像就常用中、近景。 3)拍摄设备使用方式不同,摄影机用的是胶片和DAT而摄像机用的是磁带。拍摄录制的方式都不同。,返回,后期制作,电影与电视的主要体现在步骤上,使用设备上,以及编辑上的差别。,后期制作,电影与电视相比较,电影步骤更麻烦。电影:胶片在编辑之前要进行冲洗底片和印制样片的过程。而在编辑之后,还需进行双片受审、套底、转录光学

6、底声、声画合成、校正拷贝、标准拷贝、发行拷贝等程序。这些对于电视而言是不需要的 在设备上,由于后期制作中电影所要进行的程序更多,所以其所需设备也相应更多。电影在后期制作中要用到的设备有:量片机、套片机、声画编辑机、接片机、接片器、洗片机和印片机。在放映过程中,电影需要放映设备、放映场所、放映银幕等组成完整系统。,后期制作,而电视则是通过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受来实现播放的。在编辑上的差别,一般电影是以物理方法剪辑,也就是将一个个拍摄素材镜头分剪开来,形成独立的素材片段,修改时需要新剪辑再接好。并且在声响编辑方面,电影要把剪辑后的各种声音都混录到同一磁片上,然后进行转录光学底声,最后根据画面进行声画

7、对位。由于录像机在电视制作中采用数字非线性编辑,由此,电影所需进行的编排、修剪对齐、挑出落选镜头等工作在电视编辑中都由编辑内部电子化地完成了。电视通过数/模转换系统进行素材数字化,而电影若需要进行数字非编,则需先进行胶转磁的程序。 总体而言,电影在制作工艺流程上要比电视讲究,也比电视的制作更麻烦。而电视相比较而言则简单了许多。但其实电影和电视在技术上早已相互交织在一起了。胶转磁、磁转胶设备的应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品质上的不同,从图像结构的组成上,电影胶片与电视不同表现在电影是以一幅一幅完整画面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是逐行扫描方式,而电视一般采用隔行扫描的方式。 2)目前为止电影胶片的

8、成像质量具有很高的水平,在动态范围上,胶片的动态范围超过电视摄像机的5倍。而且由于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过程不一样,所以类似伽马曲线特性不一样。 3)对于电影摄影机来说每秒所拍摄的格数是可以任意设定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拍摄格数来实现速度效果,放映时的速度是不变的。而电视在实现变速效果是采取另外的方式,摄像机的拍摄速度是固定的而要实现变速效果只能通过改变重放速度来改变,这就使得慢速重放高速运动画面时由于过多的重复同一幅画面而使得图像不够连续。,返回,技术上的差异,电影是“光和影造成的”它用摄像机将人物或其他摄像的活动影象摄取在条状赛璐格胶片上,然后通过电影放映机传动系统投影于荧幕简言之,电影是

9、按照视觉暂留特性,光影生成和物象反映的原理成像。而电视是用电子方法传送活动图象,它由电视播控、电视发射和电视接收三大技术系统组成电视总系统所以,电视是“像素成像” 成像原理不同必然带来视觉效果的差异,电视影象的清晰度一般都低于电影。所谓“热”传播媒介,就是指电影画面的清晰度高,还原好,纵深感、层次感鲜明;而电视影象清晰度低,解像力差,透视感弱,属“冷”传播媒介。同样一部影片,在电影院放映或在电视台播放,效果往往不同。,返回,电影转电视播出的技术方案,数字中间片,电影胶片上的影像转化为电视节目(也包括记录到光盘上)的过程叫做胶转磁。而数字中间片是胶转磁的核心环节,形成数字中间片的第一步是通过扫描

10、胶片得到数字视频信号, 相应的硬件装置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飞点扫描器( Flying Spot Scanner) , 另一种是线性阵列CCD ( Line Array CCD) 。,胶片扫描1,一、胶片扫描的硬件装置 飞点扫描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飞点扫描管( 一种单枪阴极射线管) 或激光扫描装置发出的直径为像素大小的光束对连续匀速运行的胶片进行扫描,透过胶片的光束通过分色镜分解为红、绿、蓝三路基色光, 照射到光电倍增管( Pho tomultiplier Tube) 上产生模拟视频信号, 最后经模数转换和编码压缩, 形成特定格式的数字视频信号。CRT 飞点扫描器的基本硬件构成和工作原理如图1 所

11、示。,胶片扫描2,线性阵列CCD 的硬件构造和基本工作原理如图2 所示。固定光源产生的光束透过连续运行的电影胶片, 经光学棱镜分解为红绿蓝三束基色光, 分别照射到三片CCD 的光敏面上; 再经电荷耦合与存储单元产生三路基色视频信号; 然后经模数转换和编码压缩形成特定格式的数字视频信号, 从而完成了从胶片影像到数字视频的转换。,数字中间片的出现, 架起了电影和电视之间的一座桥梁, 使得音视频内容可以十分方便快捷地在电影、电视、高清、DVD 等多种不同的媒体之间进行转换。但电影和电视在技术而非美学层面上, 至少有两个明显的不同。首先在显像方式上存在逐行和隔行的区别, 传统电视都是隔行的, 数字电影

12、是逐行的, 虽然胶片电影不是以扫描方式呈像, 但借助激光记录仪形成胶片电影的中间片文件必须是逐行格式的。,另外在帧速率上, 电影和电视也不相同,电影的帧频是24fps, 而PAL 和SECAM 制电视( 625/ 50 系统) 的帧频是25 fps, 采用隔行扫描时, 一帧变成两场, 每秒50 场。NTSC 制电视( 625/ 60系统) 的帧频是30 fps 或29.97fps, 隔行扫描的场频是每秒60 或59.94 场。在影视两种媒介互相转换的过程中, 如果不能解决逐行、隔行及帧速率不一致的问题, 将会出现画面存在梳状锯齿、抖动及播放时画面速度和声调的畸变。,帧速率的转化,24 fps

13、转25 fps 将电影的24fps 转换为625/ 50 电视系统的25fps 有两种方法。 1.传统的方法是在胶片扫描的过程中, 将胶片的运动速度提高4% 多一点, 使其达到每秒25 帧。这样做的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画面的速度和声音的音调, 但由于幅度很小, 通常难以察觉, 至于声音音调的变化( 提高了将近半度音程) , 必要的话, 可以通过改变音频的采样频率予以还原。,有时候作为中间片的24 fps 源素材并不是来自电影胶片, 而是由摄像机拍摄或记录在高清光盘上的数字视频文件, 对于这种情况通常采用所谓的2:2 Pulldow n ( 2:2下拉变换) 技术实现24 fps 到25fp

14、s 的转换。其基本原理是将电影的每12 帧作为一个单位, 将前11 帧每帧拆分为2 场, 将第12 帧拆分为3 场( 2:2:2:2:2:2:2:2:2:2:2:3 Pulldow n, 简称2: 2 Pul ldow n) , 这样电影胶片的每秒24 帧就变成了每秒50 场( 24p 到50i) , 同时也完成了由逐行到隔行的变换。,对于以帧为单位的逐行扫描, 可将相邻的两场合并为一帧, 50 场共合并为25 帧, 这样24 fps 就变换成了25fps 。这样变换后的影片,不管是画面速度还是声音的音调都和原影片完全一样, 彻底解决了影视转换的帧同步问题。但是, 由于每秒钟“无中生有”地多出

15、了两个场( 每12 帧多出一场),对于运动画面, 每秒钟会出现两次历时20ms 的类似口吃的画面停顿现象, 从而使画面的流畅度有所下降。当我们在电视上看电影的摇镜头画面时,可以感觉到这种现象, 其他画面这种现象非常轻微,一般不易被察觉。,2:3Pulldow n 将4 个电影帧变成5 个电视帧,电影转电视播出技术方案,数字电影技术,数字电影背景介绍,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电影都是建立在化学感光材料的基础之上,包括拍摄、拷贝、放映等诸多环节,电影都完全依赖于胶片作为记录和存储媒介。虽然这种方式有诸多麻烦和不便之处,但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人可以发明出更好的替代方法来。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作为电影基础的

16、胶片摄影已经开始出现小小的革命曙光,这就是已经开始在电影制作中逐渐占据主流位置的数字技术,以及由此引发的数字电影的诞生。,什么是数字电影,数字电影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高科技的产物。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并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注意不包括胶片)物理媒体传送,将数字信号还原成符合电影技术标准的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从电影制作工艺、制作方式、到发行及传播方式上均全面数字化。可视为完整意义上数字电影。 数字化电影技术就是进入到了微观世界,它将图像分解为最小的单元像素,然后再重新组合,以改变或者重建某一部分的影像和情景,创造出一般摄影方法根本达不到的扣人心弦的镜头,在创作上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数字电影的整体实现技术,数字电影中的数字特效,作为数字电影技术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数字特效技术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已经开始应用到电影制作过程中了。不过刚开始的时候,数字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还相当局部和有限,大多只是帮助导演把图像进行“无缝拼接”,消除原来“电影魔术”中明显的人为痕迹和不真实感。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