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学术人物的地理分布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9811936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PDF 页数:75 大小:30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清学术人物的地理分布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晚清学术人物的地理分布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晚清学术人物的地理分布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晚清学术人物的地理分布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晚清学术人物的地理分布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晚清学术人物的地理分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清学术人物的地理分布(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潭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晚清学术人物的地理分布 姓名:黄珊元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专门史 指导教师:王继平 20070501 I 摘 要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 社会。学术思想也逐渐在变,由于近代资产阶级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输入,形成了所 谓中、 西两种文化思想互相碰撞和融合的新局面。 由此出现了新的学术思潮和学术流派。 于是适应于为社会变革做论证的今文经学得以重新复兴。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所表现的 内容与此前也大有不同,更多的是表现民众悲苦的感情,暴露政府的懦弱与黑暗,讽刺 官吏的腐败与贪污,此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新旧文学交界的关口。与此同

2、时,教育制度的 近代化,产生了一大批积极改革的教育家。科学技术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 发展。 本文以晚清学术人物的籍贯地理分布为切入点,对晚清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科学家的籍贯分别作了统计和分析。从分析的规律可知,晚清学术人物的地区分布从经 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四个方面来看,则总体上明显是南方要超过此方,但又 不尽一致,他们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和思想开放的地区东南沿海(主要包括江苏、 浙江、广东、福建)和长江流域(主要包括湖南、安徽、江西、四川) ,而东北、西南、 西北则相对较少。 目前学术界对晚清学术发展史的研究很多,成果也很突出,但对于晚清学术人物的 籍贯区域分布却缺乏系

3、统的研究。因此,本人试从晚清学术人物籍贯区域分布这一切入 点出发,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力求对晚清学术人物在全国范围内的地理分布作一系统 的探讨,从而进一步了解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状态对晚清学术人物籍贯分布 的影响,以便更好的了解晚清人才的地理分布规律。 关键词:晚清;学术人物;地理分布 关键词:晚清;学术人物;地理分布 II Abstract After the Opium war, the nature of Chinese society had experienced the change from Feudal society to Semi-feudal society. T

4、he academic thoughts also changed from the import of neoteric capitalist humanities and natural science to a new situation that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thoughts collided and fused with each other. So a new academic thoughts and genres appeared. Therefore the Present Characters Confucianism,

5、 which adapted to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social reform, has revived again. The literary works in this moment are greatly different with the works before. It largely showed peoples doleful feeling, revealed the recreance and darkness of the government, and satirized the corruption of the placeman.

6、The literary works in this moment are the turning point of old literature to new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a group of educators actively took part in the reform of neoteric education system. Scientific technology had gotten further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 This essay colle

7、cts and analyzes the birthplace of scripture reader, litterateur, educator, and scientis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scholars birthplaces. We can know from the rules in the analysis that from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scholars

8、 like scripture reader, litterateur, educator, and scientist, its obvious trend was that the south overdid the north, but it was not consistent. They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developed places and exoteric places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s (mainly include Jiangsu, Zhejiang, Guangdong, Fujian) and t

9、he Yangtze River drainage basin (mainly include Hunan, Anhui, Jiangsu, Jiangxi, Sichuan). It was relatively fewer in the northeast, the southwest, and the northwest. Nowadays, the academia made a lot of researches o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ut it was lack of systematic r

10、esearch on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birthplaces of the scholar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refore, I try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scholars in this period to get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 on the distri

11、bution of the scholar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y doing so, we can get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talented pers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Key words: in the !ate Qing dynasty; scholar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表格索引 表一 晚清(18401912)经学家籍贯分布(3) 表二 晚清经学家籍贯分布比较(10) 表

12、三 晚清(18401912)文学家籍贯分布(14) 表四 晚清文学家籍贯分布比较(35) 表五 晚清(18401912)教育家籍贯分布(39) 表六 晚清教育家籍贯分布比较(50) 表七 清代儒生、文士区域分布统计(52) 表八 晚清(18401912)科学家籍贯分布(55) 表九 晚清科学家籍贯分布比较(60) 1 引 言 鸦片战争以后至清末,是近代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作为社会历史文 化的一部分学术,在这场变革中也发生了变化。学术人物作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在 晚清社会大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篇论文的选题来源于导师王继平教授主持的 晚清人才地理分布研究 课题中的一部分。 通过

13、对晚清学术人物的籍贯地区分布研究, 从而能更好地考查晚清人才的地理分布规律。 在中国历史上,从史记起就有不少古籍记载了一些关于人才的地理分布,但大 都是片断的、不系统的观察印象,缺乏严谨的数据统计。在中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 以人才地理分布的研究,大约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其代表论文是梁启超的近代 学风之地理的分布和张跃翔的清代进士之地理分布 (分别载于清华学报第一 卷第一期 1924 年、 心理第四卷第一号 1926 年) ,而后蔡冠洛的清代七百名人传 附有清代名人的地域分布和分类统计两表。此外,美国学者亨丁顿也对 1910 年 10 月时 清王朝在任的高级官员(只限于得过科举功名的)进行

14、过定量分析。潘光旦的明清两 代嘉兴的望族一书在更小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其后,台湾和香港 的一些学者坚持这项工作,陈正祥教授的中国地理图集的第四部分历史和文化 中关于唐、宋、明、清人才分布的十幅地图集中显示了研究的成果。而在中国大陆,这 项研究停顿了四十年,直到进入九十年代后,才有人开始注意到这个课题。 学术界关于清代学术发展史方面的研究,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并且取得了丰硕的 研究成果。如皮锡瑞的经学历史 。陈景磐的中国近代教育史 ,汤志钧的近代经 学与政治 ,李开、刘冠才的晚清学术发展简史 ,陈学恂的中国近代教育文选 ,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沈渭滨的近代中国科学家 ,

15、王润琦的百年中国 文学史等,这些都基本上都反映了学者对晚清学术发展史研究的水平。另外,不少晚 清史和人物传记,也不同程度的反映了晚清学术思想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是对单个学 术人物或学术人物群体的思想研究综述,鲜有从地理分布的角度系统的研究晚清学术人 物。 本文试图在近代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 以晚清学术人物地理分布为 切入点,采用表格统计的研究方法,从现有的资料着手,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晚清 学术人物的籍贯作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通过这种研究,不仅是找到了一个新的视点来 研究晚清学术人物,可以深入了解人才与地域的关系,探讨历史环境对人才产生的制约 作用,而且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人才的地理分布,以及人才的形成与流动的基本规律, 从而为今天的社会所借鉴。 2 第一章 晚清经学家的地区分布 “古来国运有盛衰,经学亦有盛衰,国统有分合,经学亦有分合” 。 西汉今文学发生在西汉,因为统治阶级的利用和提倡,在学术界几有独尊之势。但 后来由于古文学的暴兴,和郑玄、王肃的混乱家法,便渐渐衰落。一直到清代的中时期, 因为社会、政治、学术各方面趋势的汇合,今文学才得以复兴。东汉古文学,到东汉, 因为今文派自身的腐化和古文学大师的努力,而大有取代今文学之势。到了魏晋时代, 今文学亡灭,古文学发扬开展,但到北宋庆历之后,经学上的怀疑学派宋学崛起,于是 古文学衰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