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84688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 专题11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1)1走近作者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前90年),字_,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中国古代伟大的_,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腐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_。他以其_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_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_之首,被_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时代背景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

2、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3文体知识纪传体通史:是一种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并且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纪传体的体裁很有助于有条理地记载历史。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列传,是史记的一种文体。史记按其体例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3、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表”是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世家”是历朝诸侯贵族的活动和事迹;“列传”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有少数篇章记载少数民族等的历史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4给下列句子加线的词注音。(1)使人遗赵王书(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3)大王亦幸赦臣( )(4)璧有瑕( )(5)礼节甚倨( )(6)相如持其璧睨柱( )(7)乃使其从者衣褐( )(8)臣请就汤镬( )(9)

4、欲毋行( )(10)与王决曰( )(11)秦王饮酒酣( )(12)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13)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 ( )(14)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5)相如引车避匿( )(16)相如虽驽( )(17)肉袒负荆( )(18)为刎颈之交( )(19)拜为上卿( )(20)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阅读课文15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动词,_。动词,_。动词,_。介词,_。介词,_)(2)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动词,_。介词,_。动词,_)(3)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5、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副词,_。介词,_。助词,_)(4)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谦词,_。动词,_ )(5)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名词作动词,_。连词,_ )(6)而君幸于赵王(动词,_。介词,_)(7)今君乃亡赵走燕(副词,_)(8)则幸得脱矣(副词,_)(9)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副词,_。动词,_)(10)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介词,_。通“_”)(1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介词,_。连词,表假设,_)(1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动词,_。指示代词,_。连词,表目的,_。动词的使动用法,_

6、)(13)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副词,_。动词,_)(14)臣请完璧归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1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动词,_。名词作状语,_)6阅读课文15段,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_(2)以勇气闻于诸侯。(状语后置句,“闻”的状语“于诸侯”后置)译文:_(3)徒见欺。(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_(4)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人”的定语“可使报秦”后置)译文:_(5)何以知之?(宾语前置句,疑问介词“以”的宾语“何”前置)译文:_(6)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介词“以”的宾语“何”前置)译文

7、:_(7)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_(8)故燕王欲结于君。(状语后置句,动词“结”的状语“于君”后置)译文:_7阅读课文613段,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表目的,_。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今义为美貌的女子。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今义为方位名词)(2)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名词作动词,_。古今异义词,古义为_,今义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3)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副词,_。动词,_。名词作状语,_)(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动词,_。介词,_)(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8、动词,_。名词,_。连词,_)(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介词,_。动词,_)(7)拜送书于庭(名词, _。通“_”)(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_。连词,表目的,_。动词,_)(9)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名词,_。形容词,_)(10)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词作动词,_)(1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动词的使动用法,_。连词,_。动词,_。副词,_。通“_”,_)(12)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副词,_。介词,_)(13)臣乃敢上璧(副词,_)(14)舍相如广成传(名词作动词,_。名词,_)(15)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连词,表假设,_。副词,

9、_)(16)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副词,_。名词作动词,_。名词作动词,_。动词的使动用法,_)(17)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_)(1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_”,_。_)(1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动词,_。_)(20)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副词,_。动词,_)(2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动词,_。通“_”,_代词,_)(2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动词, _。动词,_。副词,_)(23)不如因而厚遇之(副词,_。动词,_)(24)毕礼而归之(动词的使动用法,_。连词,_。动词的使动用法,_)8阅读课

10、文613段,体会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省略句,“传”后省略“之”)译文:_(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_(3)设九宾于廷。(状语后置句,“设”的状语“于廷”后置)译文:_(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见于”表被动)译文:_1. 子长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纪传体 “二十五史” 鲁迅4. (l)wi (2)tn (3)sh (4)xi (5)j (6)n (7)h (8)hu (9)w (10)ju(11)hn (12)jin (13)ch/m (14)y/fu (15)n (16)n (17)jng(18)wn (19)qng (20)mio 6. (1)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2)他凭勇敢而在诸侯各国间出了名。(3)白白地被欺骗。(4)想找可派去回复秦国的人。(5)凭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6)您凭什么知道燕王(可以依靠)呢?(7)而且您又被赵王宠幸。(8)所以燕王想同您结交。7. (1)来妃嫔侍从 (2)上前指给看 (3)趁机退向上 (4)凭借,倚仗用 (5)认为平民尚且 (6)因为违背,触犯 (7)国书廷 (8)尊重来整饰 (9)一般的宫殿傲慢 (10)逼迫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