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81197 上传时间:2019-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 每日一题(第03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017年高考北京卷】例文略,参考9月4日典例部分。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参考答案】B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第二,“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的活用。其中重点考查的是判

2、断句、被动句、省略句(成分省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的相关类型)、词类活用。本考点设题方式灵活,既可专门设题,也可渗透设题。常见的有:(1)就考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独立设题;(2)与文言文翻译结合考查而设题。以第二种题型最常见,如典例,A项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是判断句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

3、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

4、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注】修:欧阳修自称。太夫人:欧阳修

5、的母亲郑氏。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吾 曰 生 可 求 乎 曰 求 其 生 而 不 得 则 死 者 与 我 皆 无 恨 也 矧 求 而 有 得 耶 以其 有 得 则 知 不 求 而 死 者 有 恨 也 夫 常 求 其 生 犹 失 之 死 而 世 常 求 其 死 也。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B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C此死狱也 狱:案件。D虽不克有于其躬 躬:鞠躬。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B然

6、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C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D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5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6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

7、。(选作其中1题)(1)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并认为上文和陈情表都是出于肺腑的文章。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 , ; , 。母、孙二人, , 。其中语意深沉,文字工丽,正所谓“出于肺腑者也,皆不求工而自工。” (2)文中说“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其对“善”和“德”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挥。战国时荀子在劝学中就曾有对“善”与“德”的思考,原文说: , ; , 。积善成德, , 。两段文字立足点有相似之处,着眼点又相区别,可谓各有千秋。 1吾曰/ 生可求乎/ 曰/ 求其生而不得

8、/ 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矧求而有得耶/ 以其有得/ 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 犹失之死/ 而世常求其死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时要有全局意识,先通读全句,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先理清层次,求粗不求细。本题中的“也”是标志处,“无恨”与“有恨”、“生”与“死”是对比,表明有两种选择(结果、状况等)。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用法的能力。D项,躬:自身、自己。3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项应译为:不要让这些(财物)成为我的拖累。4D5清贫好施,如“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常不使有余”;重亲至孝,如祭母时每每涕泣感慨

9、“至其终身”;问案勤谨、宅心仁厚,如“尝夜烛治官书”,叹息“求其生而不得”。【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作者在第2、3、4段分别从为人、事亲、为官的角度表现父亲的形象。考生心中要有“论点/特点+论据/事例”的意识,并弄清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6(1)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属于综合性默写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参考译文】我很不幸,长到四岁就死了父亲,母亲发誓守妇节不再嫁,生活贫困,在衣食方面全靠自己操劳,一边养育一边教导我,使

10、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而且乐善好施,喜欢交朋友。他的俸禄虽然不多,常不使有剩余,说:不要因钱财多了成了我的累赘。所以他去世时,没有留下一间房屋、一块田地让家人有所依靠来维持生活。我凭借着什么而能坚持下来呢?我对你父亲,还是了解他的一些心思的,他是对你有所期望啊。“从我出嫁成为欧阳家的人,没赶上侍奉我的婆婆,但知道你父亲是会赡养好她的。你父亲去世时你还年幼,我不能知道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但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当初嫁来时,你父亲服母丧三年期满刚一年,每年祭祀,就一定流着眼泪说:人死后祭祀再丰厚,也不如在他生前尽微薄的奉养啊。有时进用酒食,就又流泪说:从前常常不足,现在

11、有余了,可是想弥补却来不及了!我起初看到一两次这种情况,以为是刚除丧服,余哀未尽,才这样罢了。不久之后见他常常这样,一直到他去世未尝不是这样。我虽然没赶上侍奉婆婆,但凭这些知道你父亲是会赡养好她的。“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

12、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就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先父死后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禄来供养母亲。又过了十二年,列位于朝廷做京官,才获得赠封双亲。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于是我流着泪说:“唉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亲积善有德,虽然他们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但是足以用来荫庇子孙了。”于是记载先父崇公的遗训,先母的教诲有待于在我身上实现的,在墓道表上一并作详细记载。让人知道我欧阳修并无什么道德才能,而能够为官作宰,未遭不测之祸,未辱没祖先,是由于祖宗积德的缘故。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