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10976937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训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单选题 1.认真观察下列四种视角的海陆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海陆比例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 .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四幅图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图是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海底石油资主要分布在哪个区域() A.B.D. 3.下列海峡既沟通了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B.D. 由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题。 4.下列有关

2、世界四大湾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四大湾区海运交通便利 B.四大湾区矿产资丰富 .四大湾区地处中低纬沿海地区 D.四大湾区有三个在太平洋沿岸,一个在大西洋沿岸 5.下列有关湾区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经济发达以首都为中心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多元包容的化氛围以重工业为主 A.B.D. 美国西南部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中的酋长岩是全球最大的花岗岩独石,马尾瀑布从914米高的崖顶跌落,甚为壮观。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高大的酋长岩 A.由火山喷发形成B.发生过变质作用 .有典型层理构造D.曾经历地壳上升 7.受温度变化影响,经常有石块从崖面上崩落,这种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搬运作

3、用D.沉积作用 8.下列探索中体现了“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的是()。 A.B. .D. 9.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说明大陆漂移() A.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相吻合 B.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岩石、古老地层都有很多相似性 .喜马拉雅山每年以一定的高度在变化 D.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煤 10.如图为“东南亚及其附近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B.东南亚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全部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

4、还可能引发地震,有害无利 读某大洲沿40N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两题。 11.根据你的判断,该大洲的名称为_,该地形具体在_境内() A.亚洲、中国B.南美洲、巴西.北美洲、美国D.非洲、埃及 12.据图判断,太平洋沿岸地势高的原因是太平洋沿岸() A.属板块碰撞挤压地带B.降水多,流水冲刷作用强 .风力搬运作用强D.沿海地带深受海浪侵蚀 13.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以及其附近沙滩的形成分别是因为() A.海水侵蚀海水沉积B.风化流水侵蚀

5、.冰川侵蚀流水侵蚀D.流水侵蚀海水沉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岩石与处岩石相接触,使处岩石变质 B.处可能分布丰富石油资 .处岩石埋藏较浅,易发生变质作用 D.处岩石不可能有化石 15.关于图示地区地貌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处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谷B.乙处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山 .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D.丁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某地(75E,30S)处于_洋中。 (2)图1中,A、B两地更早迎日出的是_地。 (3)红海(见图2)处于_板块和_板块的交界处,未会

6、逐渐扩张。 (4)图1中,、两大洲的分界线为_。 (5)沟通北冰洋与太平洋的海峡,同时也是_两大洲的分界线。(填数字) (6)竖版地图能更直观地展示两极地区的国家、地区的位置关系。读图可知,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填名称) 17.阅读图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图1)发生7.4级强烈地震,此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随后引发大规模海啸,在印度尼西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此次地震、海啸灾害后,火山也频繁喷发,可谓祸不单行。 印度尼西亚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为什么呢?为寻找答案,某校初二年级的学生结合“海洋和陆地的变迁”这节内容展开了研究。 (1)同学

7、们开展研究需要的地图有_(双项选择)。 A印度尼西亚气候图B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D印度尼西亚交通图 (2)通过研究,同学们了解到印度尼西亚火山、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_板块、_板块和_板块的交界处,下列箭头能正确反映图2中三位同学演示板块运动方向的是_(双项选择)。 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同学们发现印度尼西亚处于_火山、地震带和_火山、地震带的交汇处。 (3)下面是同学们学习板块构造学说后整理的笔记,其中有些错误表述。请从中挑出三处。 示例:错误:平均分成六大板块 错误1:_ 错误2:_ 错误3:_ (4)通过学习,同学们尝试完成海陆变

8、迁的结构图,请你将相应内容的字母填入正确的框内,将其补充完整。 A自然原因B海平面下降填海造陆 (5)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还引发了以下争论: A同学说:这次地震一定会造成海陆变迁。 B同学说:这次地震不一定会造成海陆变迁。 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 (6)通过“海洋和陆地的变迁”一节的学习,你认为我国是否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并说明理由。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解: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A错误; 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B错误; 任何两个相

9、等的半球都是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错误、D正确。 故选:D。 2.【答案】A 【解析】 解:从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看出,处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处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处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海沟,处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大洋中脊海底石油资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 【解析】 解: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读图可知,是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是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是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

10、大西洋;是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不是洲界线。 故选:。 4.【答案】 【小题1】B【小题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海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海湾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四大湾区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中低纬沿海地区,海运交通发达,东京、粤港澳、旧金山湾区在太平洋沿岸,纽约湾区在大西洋沿岸。粤港澳湾区蕴含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但总量并不是很丰富。所以B错误,但符合题意,故B正确,AD错误。 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海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海湾的

11、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项,四大湾区都处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故正确。项,只有东京湾区是以首都为中心。故错误。项,都有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方便对外贸易。故正确。项,对外接触频繁,能够接收自国外的多元化,逐渐形成多元包容的化氛围。故正确。项,四大湾区都不是以重工业为主。故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故A正确,BD错误。 故选A。 6.【答案】 【小题1】D【小题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高中地理知识中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做题的关键是图结合,熟记岩石的分类即可。 【解答】 A.据材料可知酋长岩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没有喷出地面。故A错误。 B.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12、不是变质岩,而B选项当中说的是变质作用。故B错误。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没有层理构造。故错误。 D.酋长岩是花岗岩,它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材料当中该岩石海拔很高,说明经历了地壳上升。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 本题考查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中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做题的关键是熟记外力作用。 【解答】 据题可知,崖顶岩石掉落主要是因为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而可以推断主要是风化作用,故A正确,BD都错。 故选A。 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过程,读图解答即可。魏格纳对大陆漂移的研究于一次偶然的发现,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

13、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体现了“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故B正确;斯科特南极考察、麦哲伦环球航行、中国发射“神州”飞船都没有体现“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故AD错误。故选B。 9.【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陆漂移学说,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掌握大陆漂移学说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相吻合,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岩石、古老地层都有很多相似性,人们在南极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煤都能证明大陆漂移学说,喜马拉雅山每年以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