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2012年高考试题)人民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34352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2012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2012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2012年高考试题)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2012年高考试题)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考点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2012年高考试题)人民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选择题1.(2012浙江文综T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副油箱”。【解析】选C。由“消灭一个敌人”可知这是战争时期,由“鞍山钢铁厂”及生产的产品“副油箱”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战争时期,因此选择C。2.

2、(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T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三点:(1)美国这份文件发表的时间:1958年。(2)美国这份文件的主旨: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保持高速发展。(3)中国1958年的历史事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重工业畸形发展,农

3、业生产严重受挫,所以这一文件的判断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解析】选D。从题干主旨看出这份文件对当时中国的判断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A项说法错,当时中美关系并未急剧变化。B项的意思与题干中的这句话“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是矛盾的,故B项错。C项说法和题干对中苏关系的判断是矛盾的,而当时中苏关系是在走向恶化,故排除C项。3.(2012天津文综T4)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注意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阶段特征。(1)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2)1963年社

4、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4.(2012江苏单科T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解题指南】提取材料中“1969年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

5、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等关键信息。【解析】选C。题干反映我国“1969年不向国内外借债”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我国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A、B、D表述均不符合我国史实,均有误。5.(2012安徽文综T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表2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

6、农村【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表格迁移知识的能力。突破口是材料中的时间“19791984年”,联系当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以及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等同进行判断。【解析】选B。具体分析见思维导图:6.(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T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1)题干关键信息:1992年、下海经商。(

7、2)合乎历史事实,排除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选项。【解析】选A。纷纷下海经商说明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A项符合题意;由于本题题干主旨和选项之间的逻辑性不强,其他三个干扰项如果用题干主旨无法直接排除。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用史实进行排除。B项说法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在80年代就开始而不是1992年,故排除B项;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不是1992年,故排除C项;D项说法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在80年代也已经开始,不是1992年,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7.(2012广东文综T38)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饮冰室合集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9分)(3)材料三

9、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1)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2)工业革命后伴随着西方侵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3)改革开放前后新中国经济生活的变化。【解析】本题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全面考查了学生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和论证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题需要抓住时间和商业革命现象的关键信息,联系新航路开辟分析影响。第(2)题,抓住“清末”这一关键时间信息,结合当时世界和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回答。第(3)题,首先结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

10、来分析原因;然后结合改革开放等知识点,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原因。【答案】(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2)传统手工业。英法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对外扩张,中国遭到侵略,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洋货物美价廉,涌入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