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2.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730971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游戏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学前儿童游戏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学前儿童游戏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学前儿童游戏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学前儿童游戏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游戏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游戏2.ppt(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章 儿童游戏的价值与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一节 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价值,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与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第一节 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价值,幼儿游戏的价值 一、大家还记得小时候都玩过什么游戏? 15个经典老游戏 二、想一想这些游戏对儿童都有什么作用?,一、身体发育与各 器官机能的发展 二、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情感的发展 四、社会性发展,游戏促进儿童,一、促进儿童身体发育与各器官机能的发展 1. 促进儿童身体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 2. 促进儿童肌体动作能力协调发展 3. 促进儿童肌体适应能力的发展,大肌肉发展 跑、跳跃、投掷、 钻爬、攀登等。,跳绳、跳皮筋、老鹰抓小鸡、

2、丢手绢、踢毽子、跳房子,小肌肉发展 手部肌肉得到训练,精细动作越来越灵活。,折纸、捏泥、插塑、穿珠、手指游戏、拼图,二、游戏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一)游戏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 (二)游戏有助于儿童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三)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四)游戏发展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五)游戏促进儿童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智力,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结构游戏、计算游戏),开火车 甲:嘿,嘿,我的 火车就要开。 齐:开哪里? 甲:开XX。(地名) 齐:谁来开? 甲:XX开。(人名),1.游戏运动为儿童提供形成概念的机会,感知运动游戏 与儿童概念形成,大肌肉活动(扔、接、跑、跳、踢等),小肌肉活动

3、(抓、握、捏、捡、拾、插等),方位意识(移动、位置、方向等),物理经验(物体颜色、大小等性质),逻辑数理经验(辨别、比较、分类、排序等),社会经验(物体名称、用途等),瓶盖宝宝回家,瓶子宝宝排队,2.游戏活动促进儿童概念发展,游戏中符号的学习与使用,面包,肥皂,饼干,枕头,积木,3.游戏的可重复性与虚拟性可以验证和修改儿童早期的不成熟概念,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游戏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为儿童自由表达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 游戏(特别是语言游戏),本身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游戏不仅使语言理解深刻化,而且使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调节功能获得发展的机会。,游戏,是儿童创造性的源泵。 游戏中获

4、得的技能,有助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游戏,特别是结构游戏,有助于改善儿童的认识结构,挖掘儿童的创造潜能。 游戏提供了一种激励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气氛。,1、自由游戏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46岁儿童分三组所做的实验,结论:游戏组儿童创造力的表现要优于另外两组,2、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造性水平。,喜欢和不喜欢游戏的4岁儿童随机分为三组,结论:自由游戏组中喜欢游戏的儿童得分最高,游戏催发了儿童的探究行为。,100个35岁儿童对一个新玩具作出的反应,结论:几年以后的创造性测试中 创造性探索组儿童得分最高,差异显著,1.释放与缓解儿童的消极情绪。 “游戏治疗” 表明,游戏是幼儿发泄自己不良情

5、感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游戏,可以有意识地改善儿童的不良性格。 荡秋千、放风筝、垂钓、水中跑、双手投球(或物),三、游戏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2、丰富儿童的情绪情感体验,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绪情感,并学习表达和控制情感的不同方式。,四、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1.游戏发展了儿童的交往技能 2.游戏发展了儿童遵守规则的能力 3.游戏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 4.游戏有助于克服儿童的自我中心,1、提供社会交往机会,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时玩伴间纠纷和矛盾的处理 同伴交往中了解自己与同伴的想法、行为、 愿望与要求; 学会分享、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 案例:轮流当“爸爸”(中班娃娃家),2.学习

6、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行为规范、规则 扮演“妈妈”和“爸爸”,学习与自己性 别适应的行为方式。 案例:传球(大班合作游戏) 收票员(大班表演区),轮流等待,3、锻炼了儿童的意志。 马努依连柯“哨兵”站岗实验: (1)非游戏情景 (2)游戏情景 幼儿在不同条件下保持站立姿势时间的统计,残疾对游戏的影响 1.身体残疾(包括脑瘫、先天性脊椎裂、意外故事致残等 ) 2.感官残疾(视、听障碍) 3.交流残疾(语言交流障碍) 4.渗透性发展失常(自闭儿童) 5.认知残疾(大脑受损) 6.社会情绪和行为残疾(攻击、破坏性情绪和行为) 7.健康损害(身体疾病),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与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蒙台梭利1

7、899年建立了国立特殊儿童学校,设计训练感觉活动、小肌肉及生活处理能力的玩具和游戏,重视特殊儿童的自主游戏。 德可乐利创办了“变态儿童研究所”,训练特殊儿童的身体活动及社会适应,强调以兴趣为中心。 全纳教育 游戏是全纳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被运用到对特殊儿童的评估和诊断、心理治疗中。,一、游戏满足了特殊儿童的心理需要 生理发展、好奇、社会性发展、自我表现及自我肯定、平复情绪及走出孤独 二、游戏有助于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 发现特殊儿童的问题或其能力 三、游戏能够发展和补偿特殊儿童的各种缺陷 语言发展、师幼合作、缺陷补偿 四、游戏能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有助于情绪情感发展 五

8、、游戏促进特殊儿童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END,西恩的故事,第五章 学前儿童游戏与教育,第一节 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中的地位,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第三节 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关系,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和构成 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第一次正式地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组织形式称为“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目的引导下的教师与幼儿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的总和。它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教育活动构成: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第一节 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中的地位,

9、二、游戏和教育的区别,三、游戏和教育的联系 1.游戏与教育系出同源,经历了融合、分离和再结合的过程 2.游戏与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有着共同的意义 从结果看,都促进了儿童的发展; 从内容看,有着诸多内在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游戏具有天然的教育性。,四、游戏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活动体系中的地位 (一)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第二十条首次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再次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2012年 36岁儿童学习与

10、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从发生频率看,幼儿的生活中,游戏的时间最长、游戏的频率最高,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从适宜性看,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活动。从对儿童的发展价值来看,游戏是最能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中他们能更好地发展独立性等个性品质。,(二)游戏是幼儿园基本活动意义 1.能使幼儿生命力得到充分展示 2.能为幼儿创设适宜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幼儿园生活 3.能使教育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三)游戏成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实现 1.满足儿童游戏的愿望 2.实现游戏与教育的

11、融合,一、幼儿园课程的界定 1.课程的定义 课程即教学科目 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程即学习经验 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2.幼儿园课程 学科取向系统的学科知识 活动取向有计划组织的活动 经验取向幼儿所获得的经验 幼儿园课程: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为幼儿设计和组织的有益的学习经验,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 1.不同课程观之下的游戏 传统的知识本位课程观把课程看作是客观的知识体系,游戏是传授这些知识的“手段”,游戏没有独立的价值与地位。 “人”本位课程观重视幼儿的主体性

12、、独立性、创造性等心理品质的发展,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幼儿园课程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游戏即课程。 2.游戏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 规程纲要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三、课程模式或方案与游戏 1.课程模式/方案中的游戏 (1)瑞吉欧方案课程 (2)海伊斯科普课程 (3)班克街课程 (4)凯米(与德弗里斯)课程 (5)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中的游戏 (6)华德福教育,2.教育的课程方案对游戏的影响,3.游戏课程模式,四、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1.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目的 目的具有共同点促进幼儿发展 2.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二者密不可分,游戏既可以是课程内容,还可以是课程实施的途径。 案例:P1

13、18,五、游戏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1.课程生成游戏 案例:P101、P119 2.游戏生成课程 案例:P120,一、幼儿园教学 特殊认识说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前人知识经验 认识发展说教学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传递说教学即教师传递知识 幼儿园教学:教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支持、帮助、指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第三节 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关系,二、游戏和教学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2.联系都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三、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 1.游戏成为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学游戏) 特征: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 教学既注重过程,又重结果。 教学内容是假想情境设计的依据。 意义:教学效率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注意问题:教学因素和游戏因素的紧密结合; 教学游戏结构的设计(游戏信号物、 游戏行为、游戏规则); 教学中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类型游戏。,2.游戏作为一种精神贯穿教学过程 自由精神自主选择、交流,但要遵循规则 体验精神给予恰当的工作和任务、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给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行合作的学习 对话精神课程丰富性、师生具有关怀的情怀和共享意识,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