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探讨1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9716288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探讨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探讨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探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探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探讨 前言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正面临史无前例的转型期,那么在 这种情况下,我国高等学校如何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 实施道德教育,是当前高校道德教育过程中一个备受关注 的问题。本文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现状及特点,从社会哲学 探析、大学生人格培育、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这三个方 面,分析、探讨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 趋向。 瞩目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型期。 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是一个社会主义国 家,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和社会相比。内含 许多特殊矛盾和问题,具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尤其我国正 式加入w T 0 后,经济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和变

2、革,社会生 产领域中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不仅对我国社会 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 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随之而来的,在这独特的、转 型的新时期里,道德和道德教育也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 战和机遇。那么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道德教 育面临怎样的挑战和发展? 已经成为道德教育的理论界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仅从以下三个方 面,对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进行 探讨。供商榷。 一、从社会哲学角度探析当前我国 高校道德教育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运作形态的进一步改变,使大学 生们的平权意识和民主诉求更加强烈;经济的全球化和国 际交流的

3、日益广泛,将对大学生们的祖国归属感和政治信 念提出挑战。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和意识形态。国际化的经济运作将加速资金、信息和商 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转,强化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和商品化 程度,并逐步把市场经济的理念全面推进到社会生活的 更多领域,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产生重大辐射作 用。市场经济在鼓励人们大胆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更推 崇平等基础上的自由竞争,更强调自立、竞争、公平、效 率更崇尚民主精神。譬如,大学生们对社会腐败的不 满,对民主政治的渴求日益增加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用 适应新的社会和经济形势的道德模框,驱动他们去正确认 5 6 口回寅 (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s 运动

4、学院1 0 0 8 7 5 ) 识社会、理解社会,明析社会大环境与小环境的关系。就 是说,道德与道德教育作为人们的一种主体活动,一种社 会历史现象,它的发展不是纯自然的历史过程。也不是按 照单一线路向前行进的。在其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处在社 会历史转折关头时,其发展会更加呈现出多种可能的路 向,提供更为广阔的可能空间。大学生们正处在青年成长 时期,他们大部分人对历史了解甚少,思想单纯;他们是 理想主义者,也是现实主义者。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他 们一些人认为已确立了自己的道德理念,往往对社会的复 杂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至于他们虽然正处在受教育阶 段,但却觉得自己已经很成熟,结果在复杂的形势面前茫

5、然不知所措甚至于有一小部分人,盲目崇尚西方,接受 社会丑陋的一面,认为那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是 我们应充分注意的问题。 在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中,如何让大学生们充分自觉地 把握道德观并将其作为自觉选择的前提,增强中国社会发 展的责任和使命感是我们每位高等教育工作者对其实施 道德教育的初衷。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的可能发展空间首 先是基于我们国家的内部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时还应该看 到人类历史正进入世界历史的时代,其他国家、民族的相 关发展历史和现状也必将影响我国发展的过程,构成为发 展中的一个现实因素为我们开拓出新的发展可能空间。 其中包括现代化先行的国家在道德、道德教育发展中的经 验与教训。因此

6、,正确地教育大学生认识今后经济与社会 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深 化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面临市场经济价值准 则,尤其是中国加入w T 0 后,对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形成 冲击的客观现实,因循守旧,空洞的说教在青年学生中越 来越没有市场。高校德育工作要取得成效,必然要在道德 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方面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 应这种变化。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育 回顾2 0 年来中国社会变革的事实,不能不看到的一 个最根本的变化就是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由此而引发的 一系列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人们开始从自然经济、 计划经济中脱胎出来。市场经济孕育了新的人与人的关 系

7、它为现代独立人格的发展开拓出了新的可能空间,也 是中国当代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可能空间,这样的空间为道 德教育培养出一代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以及形成这种人 格的各种内在道德属性,诸如自立、民主、平等、公正等 等品质,提供了选择的可能,将高校道德教育的坐标轴心 转向独立人格的发育与培养,它的根据不仅在于具有其可 能性,而且还在于它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表现为它是当 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 现代科技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要 素,必然会引起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和价值理念的深层嬗 变。西方文化产品中所宣扬的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 观、道德虚无主义则可能产生对主旋律的干扰和对民族传 统道德的冲

8、击。西方文化产品中一些不良的、消极的、堕 落的、破坏性的,如暴力和色情的内容也会使大学生的道 德素质弱化、生活颓废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现代文 化带来的挑战,既有其好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严重影响民 族生存方式和发展走向的问题,而且这种影响在人世后将 变得更加强烈。面对未来的情况,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 一方面在文化艺术领域里,我们应当坚决反对在文化艺术 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所谓与国际接轨,所谓的全球一体化。 另一方面各高校应加大审美教育力度,增进大学生对优秀 的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高雅文化艺术产品 的鉴赏力和爱好。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的独立人 格,自觉地、有真理地去辨别真伪、善恶与美

9、丑。 当前。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扩展了大学生的人际沟 通渠道,改变了青少年的娱乐方式,电子交往和电子娱乐 也对人的自制与自律品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以说,电 子交往方式减少了物理空间中交往的各种压力,有利于培 养青少年自由开放的个性,使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同时 也极大地满足了青少年的归属需要和情感交流的渴望。网 络已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理想工具和活力源泉。但这种 环境也有利于许多人毫无顾忌地宣泄自己的不良心态、情 绪和阴暗心理,何况,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也不能轻视 和否认。网络海洛因”也在无时无刻地侵蚀和毒害着青少 年。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与扩张直抵桌面,仔细浏览网上 信息就可以发现9 0 以上

10、的信息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作 传播的,尤其是在意识形态的宣传方面,西方政治制度、 文化思想、价值观、人生观的内容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 主义、社会主义的东西还很少。先进的技术所运载、传播 的不仅是浩瀚的知识宝库,还有诸如西方世界“西化”、 “分化”中国的图谋,野心不死的“”势力和频繁活 动,以及“”邪教组织的歪理邪说等。大学生正处 在成长阶段,世界观、人生现、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 很强,网上互相激荡、互相融合的多种观念、思潮、文化 对他们的冲击和影响最直接、最强烈。因此,高校道德教 育除了应以更多引导的讨论和主动探索来保证教育的实效 性外,还应针对个别大学生沉溺于网上游戏由此产生的道 德问题和社

11、会问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管理培养他们 的自制、自律品质。完善对大学生人格的培育。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人类进入2 1 世纪的时候,无论国际间的经济、政治 与科学技术如何发展,都不能在短期内改变发达国家与不 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实质上就是 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进程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的长期共 存、共处,并按照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地进行斗争和发展所 致。如果从这种大趋势的角度观察问题,我们的高校道德 教育工作势必站在这种历史进程的高度上,以战略眼光解 决好我们的人才培养能够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能力问题。 其核心问题是,我们的道德教育以及培养的对象,在现实 和未来都能坚持民族性与世界

12、性的统一。 任何一个民族都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形成自己的民族 性格、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传统,同时,这种性格、精 神、传统都是构成人类社会文化渊源的必要成分。如果看 不到这点,那就可能失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陷入民族 虚无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任何一个民族如果不面向世 界、不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不与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 的潮流相融汇,固步自封起来,就可能被孤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之外而衰落。当今时期我国高等院校的道德教育要 坚持民族性,就是要坚持并弘扬我们中华民族“育人为 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优秀传统,坚持并不断 丰富源远流长的反映各民族人民共同利益和愿望的、经过 实践证明的、有利的、有效

13、的、有为的道德主流体系,即 时代的主旋律。世界性寓于民族性之中,但又不是世界性 的全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品格都必须受到世界性 的潮流冲击、考验、锤炼。我们所造就的高级专门人才也 必然在世界性的经济、政治、文化以至在生活方式上的交 往、交流和相互激荡中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道德教育给 予他们面向世界或走向世界奠定必要的理论、知识、思想 和能力的基础,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和谐统一。 总之,面对未来的种种挑战。高校道德教育的个性 化、社会化、终身性等一系列实践创新活动仍需在正确的 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应当根据社会 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化文化和信息技术积 极要素,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的灌输型道德教育模式转向 辨析型、引导型的教育模式,构筑起一种新型的互动关 系,以丰富其内涵,从而使我国高等院校道德教育这项系 统工程不断增强实效,永葆强大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凤林、王维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 德治与法制相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 0 0 1 年第3 期。 2 鲁洁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高等教 育研究2 0 0 0 年第5 期。 3 冯培网络时代对大学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回应, 中国高等教育2 0 0 0 年第1 9 期。 5 7 * 墨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