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_五四运动与激进主义_耿云志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0971555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3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化运动_五四运动与激进主义_耿云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文化运动_五四运动与激进主义_耿云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文化运动_五四运动与激进主义_耿云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文化运动_五四运动与激进主义_耿云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文化运动_五四运动与激进主义_耿云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化运动_五四运动与激进主义_耿云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史? 学? 月? 刊? ? ? ? ? ?2009 年? 第 5 期 五四运动与 20 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 ?编者按? ?尽管人类历史的发展从现象上看, 无疑每时每刻都是在流动着、 变化着的, 但就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 生活样态来看, 在漫长的历史中, 每个族群在没有遇到外界重大压力的情况下, 通常能够保持着自己长期稳定的特有 面貌, 即使有变化也是极其缓慢的。然而, 在民族交往与相互交流的历史过程中, 在人类历史逐渐由点到面地发展为 邦国的历史、 国际性的历史和全球化的历史的特定时期内, 民族和国家间相互影响而以较快的速度改变自己的社会 生活方式和样态的社会转型便成为不

2、可回避的历史事实。近代世界人类的历史就处于这样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 近代中国在逐渐走进国际社会体系的过程中, 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 生活样态影响着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所流行的 社会生活方式和样态及其价值观念也在改变着中国发展的历史方向, 中国在中外社会生活的撞击声中交融开新, 新 生的社会力量由浅及深、 由表及里、 由量到质地以新的历史矛盾运动方式和越来越强大的历史推动力促使社会转型, 其转型是以新的社会力量所发动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出现为阶段性标志的。由新生的社会力量所发动的五四运动, 就 是促使近代中国历史完成自身转型过程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对中国的现代社会所释放的推动力和影响力, 是全面和

3、 深远的。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 90 周年, 本刊约请有关专家就五四与 20 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以期 推动学界对五四的进一步研究和对 20 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当然, 五四不仅是属于 20 世纪的, 它的推动力 和影响力超出了 20世纪是无疑的; 同样, 20 世纪的中国也不仅是属于 20世纪的, 它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具 有特别转折意义的链条, 它连接了中国古远的历史和遥远的未来。探讨这个刚刚逝去的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历史时 代进而认识我们今天的时代, 这是我们连续举办 20 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笔谈的初衷。本期笔谈既作为本刊举办的 20 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系列之

4、五, 也是为纪念五四运动 90周年而特意刊发的, 让我们重新回顾与思考那个时代的那段 不会随着时光流逝的历史。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与激进主义 耿 云 志 (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 北京 100006) ? ? 近三十多年来, 我写过讨论新文化运动、 五 四运动, 或涉及这两个运动的书与文章不少。都 是充分肯定这两个运动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很少讨论这两个运动的一些消极的方面。而海 内外有不少学者关于这两个运动的消极面谈论 的很多, 甚至有的基本否定这两个运动的正面意 义。今年是五四运动 90 周年, 海内外不少学术 单位将举办研讨会, 围绕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 的历史地位与历

5、史作用的问题, 肯定又要有一番 讨论。借此机会, 我想谈一谈以前不曾谈过, 或 不曾详细谈过的一些想法。 一 首先要交代一下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 间的关系。 常常有些人不加分析地把新文化运动与五 四运动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新文化运动在 五四运动发生前两年就已经开始了( 有的学者把 ?新青年?创刊的 1915 年视为新文化运动开始之 期。那样, 则新文化运动要比五四运动早四年之 久。我把 1917 年文学革命运动发起视为新文化 运动的开始期) 。这个运动是基于历次改革与革 命运动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人们从热衷于直 接的政治革命转而从民族文化的反省和重建上 下工夫, 认为要改造社会, 改造

6、国家, 当先改造 人, 而改造人, 当从思想文化观念的革新入手。 我在从前的文章里都说过, 陈独秀、 胡适、 李大 钊、 鲁迅对此都有过明白的表述, 这里不赘。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所大力引进和传播的 新观念主要是: 平民主义、 个性主义、 科学精神和 开放的文化观念等。接受过这些观念的影响的 广大青年学生, 像受到洗礼一样, 产生了新信仰 和新的价值追求, 也逐渐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规 范, 对国家、 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要主动担负起 ?5? 使命与责任。这中间, 应当看到, 无政府主义思 潮起到了某种重要的作用, 它使许许多多的青年 不同程度地摆脱了旧的宗法伦理的束缚, 面对新 的环境条件作出独立

7、的选择。他们跃跃欲试地 要把从他们的老师们那里学来的新思想、 新观念 付诸实践。恰好这时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战胜国之一, 在巴黎和会上却遭遇外交失败, 日本帝国主义竟然把战前德国掠夺我山东的权 利攫为己有。于是爆发了五四运动。所以, 五四 运动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发生的。新文化 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 新观念的青年, 他们在数量上和精神素质上, 都远非清末民初时 的青年学生们可比。尤其是他们大多掌握了一 种表达思想、 交流思想的极其有效的利器, 就是 白话国语。有了这个利器, 他们不但能够非常便 利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种种要求和愿望、 思想和主 张, 而且能够很方便地与社会各阶层联络

8、, 把自 己的思想主张传播出去, 把广大的人群 ? 甚至 包括工人和农民? ? 发动起来, 造成中国从未有 过的大规模的社会动员。所以, 我认为, 若没有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可能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但五四运动的爆发极其迅猛地向全国扩展, 遂使新文化运动所引进, 所生发出来的新思想、 新观念像决堤的洪水急速地向四面蔓延开来, 波 及到各个社会阶层。人们知道, 新文化运动初起 时, 只限于一部分教育界、 学术界和报刊界中人, 到五四运动之后, 广大的青年学生、 识字的职员, 甚至略能读书的学徒、 店员、 乃至家庭妇女, 都通 过报纸、 刊物多少吸收到一些新思想、 新观念。 到后来, 即使许多不

9、识字、 不能读书的人, 也因听 到学生们的讲演, 或街谈巷议, 而对新文化略有 所知。所以说, 五四运动的爆发和迅猛扩展, 给 予新文化运动以极大的推动力, 使这场运动真正 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 并极大地加速了它的进展。 如果说原来新文化运动还大体是由一群知识分子 们进行从容的讨论, 那么到了五四以后, 则基本上 是洪水蔓延或大火燎原之势。从积极方面说, 五 四运动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向横广两方面扩 展; 从消极方面说, 从此就不太容易进行从容的讨 论了, 这不免给激进主义提供了机会。 二 近代中国的历史上, 激进主义实在有其深厚 的社会政治根源。因为外受列强侵略、 欺凌, 内 受专制主义的

10、压制和摧残, 有志救国和忧时之 士, 无不忧愤迫切, 其情绪之急进, 可想而知。所 以, 近代伊始, 历次的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运动, 都或多或少犯有急进的毛病。例如戊戌维新时 期康有为等鼓动光绪日发数诏, 策励新政, 但效 果甚微。辛亥革命时期, 革命党人不但想推翻皇 帝, 立即进入共和, 而且还想使政治革命与社会 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其结果, 除了使皇帝下台, 其 余几乎皆无所成。 近代中国的基本历史课题是独立、 民主、 统 一和富强, 这就决定了政治问题的优先性。同 时, 这也就决定了, 一切激进主义都首先来源于 政治运动。 我们看在新文化运动领袖分子中, 凡比较激 进的, 都与其政治背景

11、有关。如陈独秀是清末的 革命党, 他曾组织暗杀团。在新文化运动中, 他 的言论总带有不容人讨论的气势, 在对待东西方 文化的态度上是如此, 在文学革命的问题上也是 如此。钱玄同在清末有一段时间与革命留学生 们在一起, 又是激烈反满的革命家章太炎的学 生。他在新文化运动中, 也是出名的激进派。他 曾主张废除汉字, 理由是, 汉字书籍绝大部分都 是记载孔门学说和道教妖言的。他骂文学上的 守旧派是选学妖孽、 桐城谬种; 他责备胡适迁就 旧派人物, 反对胡适以讨论的态度对待反对文学 革命的人。鲁迅也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激进的人 物。他在清末也参与了留日学生的革命刊物, 也 是章太炎的门生。他在新文化运动中

12、发表的第 一篇小说?狂人日记?, 把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比 喻为连续不断的人肉宴席, 主张掀翻这宴席。他 的激烈言论当然不止于此。还有另一个著名的 激进主义者吴稚晖, 也是清末的老革命党, 还是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他在新文化运动中所说要 把线装书都抛到茅厕里去、 要求废除汉字等等早 已人所皆知。我举这些例子, 就是要说明, 新文 化运动中及其后所表现的激进主义, 是跟中国的 政治有密切的关系的。 三 中国是个后发展国家, 在西方发达国家, 他 们由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 差不多都经历过三四 百年的时间, 中间经历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国语 运动、 工业化、 科学进步、 社会主义、 无政府主义

13、以及哲学上的实证主义、 怀疑主义、 经验主义、 理 ?6? 性主义、 经验批判主义、 实用主义、 语义哲学、 分 析哲学等等, 等等。这些运动、 这些思潮和这些 不同的观念流派, 他们在几百年的时间里, 从容 发育、 生长并且互相辩论, 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 和磨洗, 或被人接受, 或被人抛弃; 或被人改造, 或被人修正; 凡多少有点用处的就会保留下来, 其余的就成为历史的陈迹。 但在中国, 这些东西都是在非常短暂的时间 里, 一下子就涌进来了。一方面, 人们不暇检择, 不辨其是非, 陷于困惑; 一方面, 凭兴趣所近, 认 定一种, 便以为是绝对真理, 极力排斥其他。于 是呈现出异说蜂起, 诸流

14、并进, 各逞意气, 惟我独 尊。没有从容讨论的风气, 没有妥协磨合的余 地。在这种氛围里, 激进主义是最易滋生的。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运动中, 号称稳健派 的梁启超、 胡适等人, 他们在主观上, 是了解思想 文化的变动需要长期酝酿、 涵容、 互相讨论切磋 的过程的。所以胡适说过准备二十年不谈政治。 他们在引介和宣传一种新的思想观念时, 多半采 取从容讨论和以理服人的态度。但他们同时也 切身感受到保守力量的巨大。所以, 他们常常不 得不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批评保守主义的方面。 梁启超和胡适两人都谈到过? 取法乎上, 仅得其 中?的道理。所以, 这两位被认为稳健派的领袖, 有时也不免会讲一些激切的

15、话, 以对付守旧派。 即使如此, 胡适还是被认为? 与旧势力太周旋了? (钱玄同语)。 有趣的是, 有些保守派批评和攻击新文化运 动的一个重要的理由, 就是责备提倡新文化、 新 思想的人太偏激和太激进。但他们反对新文化 的态度、 手段本身却同样是非常偏激, 非常激进 的。例如严复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 尤其反对白 话文。然而, 他这位以精神贵族自居的老前辈, 却根本不屑于与白话文提倡者们作讨论, 只是骂 他们是? 人头畜鸣?, 可以? 春鸟秋虫?视之, ? 听其 自鸣自止可耳?。另一位反对白话文的老前辈林 纾, 除了上书蔡元培, 上纲上线地攻击白话文和 新思想、 新观念的提倡者之外, 还编写影射

16、小说, 发泄自己的怨愤与痛恨之情。当时在北京大学 读书的张厚载, 也是一位反对白话文与新文学的 干将。胡适曾邀请他, 要他把反对戏剧改革, 替 旧戏辩护的理由写出来, 由胡适把它发表在?新 青年?上, 以便展开讨论。但这个张厚载, 却不愿 写文章与胡适等人讨论, 而宁愿偷偷地将他认为 可以攻击新文化运动的材料提供给林纾去炮制 影射小说, 或直接给报纸提供不实消息, 以达造 谣惑众的目的, 如他炮制的所谓当局要把陈独 秀、 胡适、 钱玄同驱逐出京的消息即是一例。此 事真相大白之后, 使处世最温和的蔡元培亦感到 忍无可忍, 乃布告全校, 开除张厚载的学籍。后 来由梅光迪、 吴宓、 胡先骕等人在南京创办的?学 衡?杂志, 其最初几期几乎是专门攻击新文化运 动的。这份由受过西洋教育的留学生们主办的 刊物, 在对待新文化运动的问题上, 却同样不讲 忠恕之道, 也不要什么绅士风度, 也照样采用谩 骂、 攻击、 无限上纲的大批判手法。例如该刊创 刊号上最有代表性的文章?评提倡新文化者?, 通 篇只列罪名, 没有罪证, 很像是旧时文人为当道 者讨伐异端而写的檄文的腔调。此外, 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