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9707957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8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5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必修3)(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组成成分,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_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 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3.结构:_和营养结构(_)。 4.功能:物质循环、_、信息传递。,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水、无机盐 等。,(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成分,同化类型:_(主要是绿色植物)。 地位:是生态系统的_。 作用: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等转化为有机物 中的化学能。,(3)消费者: 同化类型:_(主要是各级动物)。 分类:初级消费者

2、、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 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_,对植物的传粉 和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4)分解者:,异养型,物质循环,同化类型:_(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异养型,有机物,无机物,地位: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作用:将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_ 分解成_返回到无机环境中。,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 联系。 特点:_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生产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2)食物网: 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 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功能:是生态系统_的渠道。,判断正误

3、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2.假设水稻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级数将减少。(,),),3.在食物链中,起点总是生产者。( 答案:1. 2. 3.,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成分 1.各成分的比较:,(续表),2.各成分的相互关系:,方法技巧,生态系统模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 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或以上指出箭头的为“生产者”, 有“3”个或以上指入箭头的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 根据物质、能量流动关系: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判断出消 费者和分解者。, 高考探究 考向

4、1 生态系统的成分 例 1(2014 年海南卷)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解析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因此属于生 产者。 答案D,在判断生态系统成分时,应明确的几个“未必”,和“一定”,(1)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消费者未 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物, 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5、。,考向 2 生态系统模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 例 2(2015 年甘肃天水一模)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 A 是生产者,B、D、E 是消费者,C 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 D.E 每增加 1 kg 的体重,至少需要 25 kg 的 A,解析图中 A、C 之间为双箭头,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 CO2 的其中之一,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能进行呼吸 作用产生 CO2 流向大气 CO2 库,因此 C 为大气,A 为生产者, 则 D、E 为消费者

6、,B 为分解者,A 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 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B 错误;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 和消费者,而图中 B 是分解者,C 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 食物链可表示为:ADE,题中要求“至少需要”,因此用 20%的能量传递率计算,则至少需要A120%20%25 kg, D 正确。,答案D,【考点练透】,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动物大部分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一营养 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 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 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解

7、析:动物大部分属于消费者,也有小部分属于分解者, 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细菌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一种生物 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成分,如猪笼草既是生产者(能进行 光合作用),又是消费者(能捕捉昆虫获得营养)。,答案:C,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a 为消费者,消费者指的就是动物 B.b 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C.c 只包含腐生细菌和真菌 D.a、b、c 中任何两种成分都可构成生物群落,解析:图中a 是消费者,b 是生产者,c 是分解者。消费者 多数指的是动物,但某些营寄生

8、生活的植物或微生物也属于消 费者,A 错误;分解者中除了腐生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腐生动 物,C 错误;生物群落应为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而不是 其中的几种,D 错误。,答案:B,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1.食物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的划分(举例如下):,2.食物链(网)模型图示:,相关说明:,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 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 链。,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食物链(网)中。,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 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

9、第二营 养级。,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分别是第三、第四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高考探究 考向 1 食物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级 例 1(2015 年海南卷)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 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吃小鱼的大鱼 C.泥巴中的藻类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解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其

10、中 含有的食物链为“泥巴中的藻类小虾小鱼大鱼”。藻类 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答案C,考向 2 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 例 2(2013 年广东卷)下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 a、 鱼 b 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引入以中小型鱼类 为食的鲈鱼后,土著鱼 a、b 的数量都下降,一定时期内浮游动 物总量先急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相应地浮游植物锐减后再急 升最后趋

11、于稳定;鲈鱼以土著鱼为食,按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 特点,可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答案A,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1)处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第一营养级生 物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都减少,即出现连锁反应, 因为第一营养级生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减少的情况: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增加。但 随着其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直到趋于 稳定,但最终结果比原来数量要大。,(3)“中间”营养级生物减少的情况:如下图所示食物网 中,青蛙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蛇也将减少,鹰就要过多地 捕食兔和食草鸟,从而导致兔、食草鸟

12、减少。因为鹰不只捕食 蛇一种生物,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来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考点练透】 3.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 B.该食物网由 5 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 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 3 个营养级,解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自养型鞭毛虫和大型植物; 该食物网由 6 条食物链构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具有双向 性;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二、三、四、五营养级,共 4 个 营养级。 答案:C,4.(2015 年广东深圳模拟)某生态系统中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是( A

13、.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 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 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 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解析:猫头鹰数量增多的条件是流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要 增加。食物网中蛇的数量减少,即减少了与猫头鹰的竞争,对 猫头鹰数量的增加是有利的。鹿的数量减少,使草的数量增多, 草数量的增多引起鼠和兔的数量增加,这对猫头鹰数量的增加 也是有利的。,答案:D,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 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戊不一定是微生物 C.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 2 和丙 2 D.丁的含量增加

14、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解析: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和丙是消费者,戊是分 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群落包含该区域内所有的生 物,即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 错误;戊是分解者, 有些动物(如蚯蚓)也是分解者,B 正确;图中乙1 和丙1,有共 同的食物资源甲,乙2 和丙2 有共同的食物资源丙1,存在竞争 关系,C 错误;由图知丁不会导致臭氧层破坏,导致臭氧层被 破坏的主要是含氟的气体,D 错误。,答案:B,2.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进行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或者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C.分解者不能进行

15、过程 D.分解者可以进行或者过程,解析:图中过程属于光合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指自养型生物,其既包含光能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和光合细 菌),又包含化能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过程属于有氧呼 吸,过程属于无氧呼吸,能进行或者过程的生物也可能 是生产者。腐生异养的分解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 用,但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以维持自身的生命 活动。,答案:B,3.下图为福建省某地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 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 a 增加,B.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关系为 abc,e,C.丙中的生物可组成多条食物链,D.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样方法,解析:水稻和藻类分别占据不同空间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 行,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产者的量增加,即 a(CO2)会增加;水 稻处于生长期,则碳元素转移进入水稻的量大于转移出去的量; 丙中的生物均为消费者,不能组成食物链,因为食物链的起点 是生产者;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答案:A,4.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 Y、X、Z 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 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下图甲所示(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