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第一讲-引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9703940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9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讲-引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讲-引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讲-引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讲-引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讲-引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讲-引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制度经济学-第一讲-引论(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制度经济学 引论引论 周其仁周其仁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4/9/11-12/25 北京大学CCER双学位选修课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2 问一个问题作为开始 一个北京大学的学生,完全独立地生产 一支市价为0.5元的铅笔,要付出多大代 价? 一件衬衫? 一瓶矿泉水? 一个随身听?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3 铅笔的故事 铅笔的来历 铅? 1566年,德国-瑞士博物学家最先描述一种将“铅”(当时 以为石墨是铅)插在木柄里的书写工具 1779年,瑞典化学家谢勒指出,“铅”原来是“石墨” (graphien, 希腊字,意思

2、是“书写”),是碳的一种形态 石墨矿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墨西哥、加拿 大安大略、西西伯利亚、美国纽约州和朝鲜 1896年首次偶然合成了石墨,取得专利权 1897年开始石墨的商业性生产 1918年后,主要用石油焦生产高纯度石墨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铅笔”“石 墨” “前身”数之不尽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4 我,铅笔伦纳德里德(1958),秋风译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一棵生长在加利 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现在,你可 以想象一下,锯子、卡车、绳子,以及无数用于砍 伐和把雪松圆木搬运到铁道旁的各种设备。再想想 制造砍伐和运输工具的形

3、形色色的人和数不胜数的 技能:开采矿石,冶炼钢铁,再将其加工成锯子, 轴,发动机;要种植大麻,经过复杂的工序将其加 工成粗壮的绳子;伐木场要有床铺,有帐篷,要做 饭,要消耗各种食物。哎呀,忘了说了,在伐木工 喝的每杯咖啡背后,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劳作!”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5 我,铅笔伦纳德里德(1958),秋风译 圆木运输:平板大卡车、铁轨、火车头、整个交 通体系; 木材加工:. 石墨:开采、提炼、加工、包装、运输 添加黏土:精炼工艺过程,变成铅笔芯; 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漆: 标签:制造树脂和炭黑; 金属箍:开采锌矿石和铜矿石,制作成闪闪发光 的薄铜片,加

4、上黑圈(黑镍); 橡皮头:硫化油胶(由荷兰东印度群岛出产的菜 籽油跟氯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各种各 样的硫化剂和催化剂,上色的颜料则是硫化铬。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6 铅笔是一个奇迹 “我,铅笔,是种种奇迹的复杂的结合: 树,锌,铜,石墨,等等。然而,在这些大自 然所显现的种种奇迹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非凡 的奇迹:人的种种创造精神的聚合成百上 千万微不足道的实际知识,自然地、自发地整 合到一起,从而对人的需求和欲望作出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竟然没有任何人来主宰!” 我,铅笔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7 米尔顿弗里德曼写的导语

5、 “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生产铅笔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是因为 自己想要一支铅笔而去干自己的活儿的,他们中有些人从来没有 见过铅笔,也从来不管铅笔是干什么用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 作仅仅看作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一种办法,。 每次我们到商店购买一支铅笔,我们都是用我们的一丁点劳务, 来换取投入到铅笔生产过程中的成千上万人中的每个人提供的极 小量的一些劳务。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铅笔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没有 一个人坐在一个中央办公机构对这成千上万的人发布命令。也没 有军警来执行这些无人发布的命令。这些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 讲着不同的语言,信奉着不同的宗教,甚至可能彼此憎恶, 然而,所有这些差

6、异,并没有妨碍他们合作生产一支铅笔。这是 如何发生的?”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8 第1讲 问题和方法 科学 相信“凡事皆有规律” 发现规律的路线 观察、学习、思考、提问、假说和检验、一般化 “清楚的、可检验的命题” 科学的边界 推测(prediction) 基本形式:“若A则B”(If-A-then-B) 推测推测有别于“预测(forecasting)”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9 分叉的经济学 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的不同路线 经济哲学 A. Smith、K.Marx、L. von Mises、F. Hayek 福利经济学 A

7、.C. Pigou 经济理论 Marshall、P. Samuelson、K. Arrow 经济政策 M.Keynes 经 济 解 释F.Knight 、 I.Fisher 、 R.Coase 、 M.Friedma、A.Alchain、S.Cheung、Y.Barzel 共同的基础:是什么?为什么?好不好?怎么 办?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0 理论态度的分歧 I、经济解释 解释可观察的经济现象中包含的问题 提出理论后 对理论进行逻辑检查(批判竞争的理论) 提出推测 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II、“理性为自然立法” 依托理性、确立规范; 设计、指导和改造世界、使

8、之变得更合乎理性原则; 回避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1 铅笔再思考 铅笔的所有相关生产者,大部分互相不认识, 也不知道各自产品的最终目的,又没有统一的 指挥,怎样就源源不断地制造出铅笔来? 使用铅笔者对铅笔的知识为什么可以如此之少? 凭借如此之少的知识,花费如此之低的代价, 就可以得到铅笔,道理何在? (“理性的无知”) 如何协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 以上生产秩序的基础是什么?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2 猜测答案 分工、专业化理论 分工与生产效率 分工水平与市场规模 分工与资本 分工与国民

9、财富 价格理论 协调分工、专业化 经济人按照自利原则实现“合作” 关于信息和知识的理论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3 理论怎样发展? 不断用经验检验理论 证伪 修正、补充、扩充 “范式革命”:提出新问题、新理论、发现新的事 实、发明新的检验方法 重点是“现有理论解释不了的经济现象” 边际相等怎样解释“自助餐”? “价格协调分工”怎样解释“企业”和组织 怎样解释“制度的来历和变迁”? 理论的规格:一般化程度看高下(在“特殊理 论”与“套套逻辑”之间)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4 看不见的“制度” “制度”为何物?不容易看见的行为准

10、则、 比赛规则 例证1:大学食堂饭票的可流通范围 例证2:分配座位的不同办法 例证3:学生宿舍内共同开支的分担 例证4:外国留学生宿舍门前的“黑车” 例证5:人们排队给陌生人送钱,排队从陌生人哪里 取钱 结论:规则不同、行为不同 研究人们的经济行为,重点就是研究限制他们行 为的那些规则(制度)。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5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是一批经济学家思想活动的结果 奈特、哈耶克、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 巴泽尔、诺斯 关心的问题: 真实世界里的人们行为的约束条件 协调大规模分工和市场交易活动的基础 经济行为产生的复杂互相影响 主要约束:产

11、权和交易费用 与经济学传统一脉相传 应该是未来的经济学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6 中肯的批评 科斯对科斯对“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的反省(倾向的反省(pp2pp2- -5)5) “A test of any theory or science is its ability to explain reality consistently” -A.Alchian: University Economics “坚持理论要用可观察到的行为来检验其含 义。过去不仅没有探索和检验这种含义,而且 还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在看来要受到经验检验的 威胁时,就重新构

12、造理论,以使检验变的无效。 (经济学家们)并不想面对事实的挑战。” 斯蒂格勒:“效用理论的发展” “经济学者们一直愿意接受空想的理论,对事实和 数字漫不经心,不愿意检验他们所要指明的东西的含 义”。 张五常:“经济解释:让我们做弄潮儿”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7 关于本课 基本考虑:引起兴趣、掌握基本概念、 具备一定的理解有关经济制度的能力 课程安排 梗概和进度 必读书目和参考读物 考核结构 助教介绍 鼓励思考和发问 2004/9/11 NIE2004 第一讲 问题与方法 18 学习环节 阅读 笔记 讲授 要求:(1)概括要点 (2)问 (3)评论和发挥 考核:抽查笔记 期末考试 必读和选读 自发的小组讨论 助教答疑 思考 鼓励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