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超声波二级培训教材.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8059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损检测超声波二级培训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无损检测超声波二级培训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无损检测超声波二级培训教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无损检测超声波二级培训教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无损检测超声波二级培训教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损检测超声波二级培训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损检测超声波二级培训教材.ppt(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UT 第1章 绪论 超声检测通常是指工件内部宏观缺陷检测和材料厚度测量。 1.1超声检测基础知识 1.1.1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它们都是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同一波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频率不同。 人们日常所听到的各种声音,是由于各种声源的振动通过空气等弹性介质传播到耳膜,引起耳膜振动,牵动听觉神经,使人产生听觉。,2,能引起人们听觉的机械波称为声波,其频率为2020kHz之间;频率低于20Hz的机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机械波称为超声波。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 用于宏观缺陷检测的超声波,其常用频率为0.525MHz,对于钢等金属材

2、料的检测,常用频率为0.510MHz。超声波的特点就是频率高,因而使超声波具有一些重要特性,使其能广泛用于无损检测。 1.超声波方向性好:超声波频率高,波长短,扩散角小,可以定向发射,犹如手电筒发出的一束光,可在黑暗中找到所需物品一样在被检材料中发现缺陷。 2.超声波能量高:超声波的检测频率远高于声波,其声强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3,3.超声波能在异质界面产生反射、折射、衍射和波形转换:在超声检测中,特别是在脉冲反射法检测中,利用了超声波几何声学的一些特点,如在介质中直线传播,遇界面产生反射、折射等。 4.超声波穿透能力强:超声波在大多数介质中传播时,传播能量损失小,传播距离大,穿透能力强,在

3、很多金属材料中其穿透能力可达数米。,4,1.1.2 超声检测工作原理 超声检测主要基于超声波在工件中的传播特性,如超声波在通过材料时能量会损失;在遇到声阻抗不同的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等。其主要的工作过程是:,5,1. 声源产生超声波,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工件; 2. 超声波在工件中传播并与工件材料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发生改变; 3. 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接收,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 4. 根据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特征,评估工件表面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征。 通常用来发现缺陷并对其进行评估的基本信息是:,6,1. 是否存在来自缺陷的超声信号及其幅度; 2.

4、回波的传播时间; 3. 超声波通过材料后的能量衰减。,7,第2章 超声波探伤的物理基础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机械振动与波动是超声波探伤的物理基础。 超声波探伤中,主要涉及到几何声学和物理声学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和概念。 如几何声学中的反射、折射定律及波型转换; 物理声学中波的叠加、干涉、衍射等。,8,2.1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2.1.1 机械振动 物体(或质点)在某一平衡位置附近作来回往复的运动,称为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最常见的一 种运动形式。,9,振动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物体一离开平衡位置就会受到回复力的作用;阻力要足够小。 物体(或质点)受到一定力的作用,将离开平

5、衡位置,产生一个位移; 该力消失后,在回复力作用下,它将向平衡位置运动,并且还要越过平衡位置移动到相反方向的最大位移位置,然后再向平衡位置运动。,10,这样一个完整运动过程称为一个“循环”或叫一次“全振动”。 每经过一定时间后,振动体总是回复到原来的状态(或位置)的振动称为周期性振动,不具有上述周期性规律的振动称为非周期性振动。,11,振动是往复的运动,振动的快慢常用振动周期和振动频率两个物理量来描述。振动的强弱用振幅来表征。 周期:当物体作往复运动时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称为振动周期,用 T 表示。常用单位为秒(s)。 对于非周期性振动,往复运动已不再是周期性的,但周期这个物理量仍然可以

6、反映这种运动的往复情况。 频率: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称为振动频率,用 f 表示。常用单位是赫兹(Hz)。1Hz=1次/s。 频率和周期互为倒数: T =,12,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称为振动的振幅,用 A 标示。 1.谐振动:物体(或质点)在受到跟位移大小成正比、而方向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就叫做谐振动。(P8),14,弹簧振子的谐振动:弹簧一端固定,质量不计;另一端连接一小球。 当小球处于O点时,所受外力为零,弹簧没有变形,小球不受力,该点就是平衡位置。 将小球从平衡位置O向右拉到A点,然后释放,小球将左右振动。,15,小球振动过程中,其重力与

7、表面支持力始终平衡,假定小球的运动没有任何其他阻力,对振动起作用的只有弹簧作用在小球上的弹力。 当小球受到外力作用被拉到O点右侧的A点时,它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向右,而所受弹力的方向却向左。 当小球运动到O点左侧时,位移方向向左,而弹力方向却向右。 该弹力的方向总是跟小球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指向平衡位置。这个弹力就是使小球振动的回复力。,16,根据胡克定律,弹簧提供的回复力F的大小与小球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X成正比。 F=-Kx K为弹簧的倔强系数(又称劲度系数或弹性系数-反映弹簧的软硬程度,它与弹簧的材料性质,截面积和原长度有关。单位是N/m),负号表示回复力与位移方向相反。,17,从运

8、动学角度分析,弹簧振子的运动可以用振动图像直观地表示出来,表示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运动学(kinematics),从几何的角度(指不涉及物体本身的物理性质和加在物体上的力) 描述和研究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力学分支。 下图是以纵轴表示时间,横轴表示质点位移而形成的谐振动图像。,18,19,20,谐振动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在 X轴上投影的运动特点完全一致。 以振幅 A为半径作园,质点M沿圆周作匀速运动,质点M的水平位移X和时间t的关系可用下式描述:,22,式中: A:振幅,表征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振动相位,表征振动质点在某一时刻 t的位置和质点的运动方向,即:

9、表征质点的运动状态; X:某一时刻的水平位移。,23,人们将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余弦(或正弦)规律的振动形式称为谐振动。 谐振动的振幅、频率和周期保持不变,其频率为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一种振动。 任何复杂的振动都可视为多个谐振动的合成。 作谐振动的物体在平衡位置时动能最大、势能为零;在位移最大处势能最大、动能为零。其总能量保持不变。,24,2.阻尼振动:谐振动是理想条件下的振动,不考虑摩擦和其它阻力的影响。但任何实际物体的振动,总要受到阻力的作用。由于要克服阻力做功,则振动物体的能量不断减少。这种振幅或能量随时间不断减少的振动,称为阻尼振动。,25,3.受迫振动:物体受到周期

10、性变化的外力作用时,产生的振动。 受迫振动刚开始时情况很复杂,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稳定状态,变为周期性的谐振动。其振动频率与策动力频率相同,振幅保持不变。 受迫振动的振幅与策动力的频率有关,当策动力频率与受迫振动物体固有频率相同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最大值。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超声波探头中的压电晶片在发射超声波和接收超声波时,产生的是受迫振动和阻尼振动。,26,在设计探头中的压电晶片时,若使高频电脉冲的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频率,就会产生共振,这时压电晶片的电声能量转换效率最高。,27,2.1.2 机械波 1.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 振动的传播过程称为波动。分机械波和电磁波两大类。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

11、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电磁波是交变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过程。,28,在介质内部,各质点间以弹性力连接在一起,称为弹性介质。 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弹性介质中一个质点的振动就会引起临近质点的振动,邻近质点的振动又会引起较远质点的振动,于是振动就以一定的速度由近及远地向各个方向传播开来,从而就形成了机械波。 产生机械波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 要有作机械振动的波源。 (2)要有能传播机械振动的弹性介质。,29,一般固体、液体、气体都可视为弹性介质。 液体和气体不能用上述弹性力的模型来描述,其弹性波是在受到压力时体积的收缩和膨胀产生的。,30,振动与波动是互相关联的,振动是产生波动的根源,波动是振

12、动状态的传播。 波动中介质各质点并不随波前进,而是按照与波源相同的振动频率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上振动,并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质点。 这种能量的传播,不是靠物质的迁移来实现的,也不是靠相邻质点的弹性碰撞来完成的,而是由各质点的位移连续变化来逐渐传递出去的 。 因此,机械波的传播不是物质的传播,而是振动状态和能量的传播。,31,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每个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向前运动。 后面质点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有相位落后。 所有质点同一时刻位移不同,形成一个波形。 振动状态、波形、能量向前传播。,33,2.机械波的主要物理量 (1)波长:同一波线上相邻两振动相位相同的质点的距离,称为波长,用表

13、示。 波源或介质中任意一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正好前进一个波长的距离。波长的常用单位为毫米(mm)。或米(m)。,34,(2)周期T和频率f: 为波动经过的介质质点产生机械振动的周期和频率。 机械波的周期和频率只与振源有关,与传播介质无关。 波动频率也可定义为波动过程中,任一给定点在1秒钟内所通过的完整波的个数,与该点振动频率数值相同,单位为赫兹(Hz)。 而波前进一个波长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即为周期。 同样可以说:波经历一个完整周期所传播的距离,即为波长。,35,(3)波速C: 波动中,波在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称为波速,用C表示。常用单位为米/秒(m/s)。 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都是在弹性

14、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频率不同。 C = f 或 = C/f 振动的传播速度称为波速(声速),不要把波速与质点的振动速度混淆起来,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动的传播方向也不一定相同。,36,2.2 波的分类 2.2.1按波的类型分类: 1.纵波: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平行的波,称为纵波(L) 凡能承受拉伸或压缩应力的介质都能传播纵波。固体介质能承受拉伸或压缩应力,因此固体介质可以传播纵波。液体和气体虽然不能承受拉伸应力,但能承受压应力产生体积的压缩和膨胀,因此液体和气体也可以传播纵波。,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特征:具有交替

15、出现的密部和疏部.,例如:弹簧波、 声波,38,2.横波:介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波称为横波,用(S)或(T)表示。 当介质质点受到交变的剪切应力作用时,产生切变形变,从而形成横波。故横波又称为切变波。 只有固体介质才能承受剪切应力,液体和气体介质不能承受剪切应力,因此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不能在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传播。,39,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垂直.,特征:具有交替出现的波峰和波谷.,40,3.表面波:当介质表面受到交变应力作用时,产生沿介质表面传播的波,称为表面波,常用(R)表示。 表面波在介质表面传播时,介质表面质点作椭圆运动,椭圆长轴垂直于波的传播

16、方向,短轴平行于波的传播方向。椭圆运动可视为纵向振动与横向振动的合成,即纵波与横波的合成。因此表面波同横波一样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 播,不能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传播。,41,表面波的能量随传播深度增加而迅速减弱。当传播深度超过两倍波长时,质点的振幅就已经很小了。因此,一般认为,表面波探伤只能发现距工件表面两倍波长深度范围内的缺陷。,42,4.板波:在板厚与波长相当的薄板中传播的波,称为板 波。 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不同可将板波分为SH波和兰姆波。 (1)SH波:水平偏振的横波在薄板中传播的波。薄板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平行于板面而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相当于固体介质表面中的横波。,43,(2)兰姆波: 分为对称型(S型)和非对称型(A型)。 对称型兰姆波:薄板中心质点作纵向振动,上下表面质点作椭圆运动,振动相位相反并对称于中心。 非对称型兰姆波: 薄板中心质点作横向振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