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丝绸之路.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75599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寻丝绸之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探寻丝绸之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探寻丝绸之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探寻丝绸之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探寻丝绸之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寻丝绸之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寻丝绸之路.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看视频,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这条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叫什么? 2.这条交通要道的开通和哪个人物有关? 3.是那个朝代开通的?,今天让我们循着这声声驼铃,踏上这条沟通东西的丝路旅程,当我们背上行囊,踏上旅途,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会有什么在等待着我们?,漫长的旅途、恶劣的自然环境、语言不通、气候差异等等,探究一:晓丝路前行之艰辛,图4 亚洲分区图,图3 亚洲地形图,图1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图2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1.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_,终点_;(图2)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_,终点_;(图1) 2.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_。

2、(图1、3)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_。(图1、4) 4.分别用三个词来表达三次对比给你带来的感受:_、_、_。,方法指导:找地图参照物法。(参照物:黄河,起点:西安,根据路线,往西找到丝绸之路的终点,经过的地形区、读出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名称,参照书本60、69页图。),独立探究3分钟,探究一:晓丝路前行之艰辛,图4 亚洲分区图,图3 亚洲地形图,图1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图2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塔克拉玛干沙漠,1.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长安 终点_大月氏;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终点大秦; 你发现丝绸之路进一步向西延伸,一直到欧洲的大

3、秦,支路多,路途遥远。 2.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塔克拉玛干沙漠、伊朗高原。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 4.分别用三个词来表达三次对比给你带来的感受: 、 _、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漫长,1.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长安 终点_大月氏;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终点大秦; 你发现丝绸之路进一步向西延伸,一直到欧洲的大秦,支路多,路途遥远。 2.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塔克拉

4、玛干沙漠、伊朗高原。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意大利。 4.分别用三个词来表达三次对比给你带来的感受:漫长_、 _、 。,天 山 山 脉,塔克拉玛干沙漠,艰险,1.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长安 终点_大月氏;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终点大秦; 你发现丝绸之路进一步向西延伸,一直到欧洲的大秦,支路多,路途遥远。 2.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塔克拉玛干沙漠、伊朗高原。 3.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

5、其、意大利。 4.分别用三个词来表达三次对比给你带来的感受:漫长_、艰险、 。,意大利,多元文化的交融,探究二:解丝路畅通之谜,畅通的丝路才能确保中国的丝绸、瓷器运到遥远的大秦,那么当时的汉王朝对于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这条贸易通道在中国境内的畅通?,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战争决定性的大规模战役有三次第三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集中10万骑兵,由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大败匈奴,凯旋而归。经过这次战役,匈奴力量大大削弱,已无力大举南下。“,军事,材料二: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 汉书西域传

6、,军事.对匈奴作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丝路沿线构筑军事防御设施,自张骞始通西域之后,烽火台的设置延伸到了西域。这些烽燧基本上沿丝路古道设置,并与城郭军镇连接。连绵相望的烽燧,准确地标明了古道的走向。如今,遍布于哈密、巴里坤、伊吾县的烽火台,依然倔强地屹立在古丝绸之路上,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军事,材料三 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联络乌孙此后中西交通畅通,贸易大盛。,外交: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外交,公元前121年,汉朝占领河西走廊,设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保障了河西走廊的畅通,行政,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

7、总管西域事物,保护往来商旅,使西域正式纳入中央管辖。,行政:设立河西四郡、设立西域都护府,沿途设置官员镇守,行政,材料四: 汉武帝击败匈奴后,在国土西陲进行大规模屯田,以给养边防军,这就是边防屯田。汉武帝在黄河河套以至河西张掖、酒泉一带屯垦戍卒六十万人。 张骞通西域后,中西交通畅通,行旅增加。汉武帝末年,汉朝开始在轮台等地开荒种植,并置使者护田积粟,为往来行人提供粮食。公元前101年,汉将军李广利征服大宛后,率军在西域屯田。,经济上:在河西地区和西域大规模屯田开垦,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经济,材料五:“(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

8、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路通畅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交通,交通:西汉时,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置诸如悬泉驿站等举措,有效地保护了丝绸之路的通畅。,汉朝大一统,丝绸之路通畅,社会稳定 民族融合 经贸发展,促进,保障,推动,丝绸之路的通畅推动了沿线区域的经贸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同时也稳定了长城沿线地区的社会秩序。,丝绸之路通畅的作用,耕牛图,牧马图,驿使图,采桑图,探究三:感丝路彰显之魅力,甘肃嘉峪关东

9、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扬场图,墓砖壁画的魅力,驿使图,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可从生产生活、交通等方面),丝路古镇,感丝路彰显之魅力 丝路古镇的魅力,课后探究,敦煌,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人口18万多,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历经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历史文化景观。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

10、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的壁画。,武威,甘肃武威,丝路重镇之一,在甘肃素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武威之名得源西汉时期远征匈奴,为了宣扬声势取耀武扬威之意。在武威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有雷台汉墓,文庙。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历史上的武威最早的古城是当时的匈奴人所建,称为姑藏。汉朝年间,汉武帝派霍去病大将军征西,最终将武威纳入西汉版图,就有了武威之名。十六国时期,武威作为前凉的都城,又有了凉州的得名。之后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在这里建都。,楼兰,楼

11、兰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人迹罕至,环境异常的荒凉、凶险。 古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冲,扼东西交通的门户,是汉王朝进入西域的桥头堡。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楼兰古城有着极盛一时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奇怪的是,声名显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

12、13年10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 “丝绸之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古老的丝绸之路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它所倡导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还在继续,它达到的东西方国家共同发展的目的依旧是各国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究载体: 地图、史料、文物古迹 探究方法: 古今地图对比法,史料阅读法、史论结合法,课堂小结,阅读一本书:,驼铃悠悠:中国古代丝绸之路 (作者:巫新华,四川人民出版社),观看一段视频:,丝路秘史CCTV10 探索栏目 纪录片奇域:探秘新丝路,课外延伸,关注一件事:,“一代一路”建设,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