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6(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966518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6(3)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6(3)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6(3)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6(3)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6(3)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6(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6(3)(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宋史苏轼传 阅读附答案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

2、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

3、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

4、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

5、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5分)(2)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

6、之死。(5分)参考答案:4. C【解析】(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5.C【解析】(唐朝刺史是州最高行政长官,而非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汉代才是。)6. D【解析】(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7(1)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大意1分,“庐”“使”“分堵”“全”每译对一处给1分)(2)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认为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大意1分,“摭

7、”“表语“所为”“讪谤”,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

8、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

9、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

10、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上梅直讲书 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

11、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

12、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苏轼参加礼部考试时,梅尧臣任参评官。请属:请托。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常

13、窃悲周公之不遇 悲:同情B. 其后益壮壮:强壮C. 非左右为之先容 容:介绍,推荐D. 人不可以苟富贵 苟:苟且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 虽然,不容何病 夫天下虽不能容B. 执事爱其文 闻其名而不得见者C. 非亲旧为之请属于 苟其侥一时之幸D. 不容然后见君子 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11.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苏轼所说“周公之不遇”主要指的是无人理解他。B. 孔子听到颜回的劝慰后,不由发出了会心的微笑。C. 苏轼将梅公和韩愈并提,表达自己对梅公的敬仰。D. 苏轼为自己成为欧阳、梅二公的学生而感到高兴。12.下列为文中划横线部

14、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B.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C.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D.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13.将下面的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3分)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

15、亦足恃矣。(2分)14.根据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本文主要写了人生的哪两种乐趣?作者所推崇的是其中的哪一种?(3分)简要说明文中哪些内容可以证明苏轼获得第二名是实力所致。(4分)答案:9B(3分)【解析】长大,长成人。10A(3分)【解析】虽然(B代词,我的;代词,他(们)的。C代词,我;助词,的。D这样,如此;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1C(3分)【解析】没有将二者并提。12C(3分)【解析】1“其容色”与“其文章”相对,“温然而不怒”不能断开,断开后构不成转折关系;2“乎”是介词,相当于“于”。13将下面的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3分)而那些与孔子共度贫贱生活的弟子,都是天下的贤才,也就足够以此为乐了。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2分)只要有大贤人在世,而自己又能作他的弟子,也就心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