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教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9663555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丑奴儿并能理解它的大致意思。2、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丑奴儿。3、能感受丑奴儿所体现的作者的为国而愁与爱国之情。教学步骤一、情趣导入:1、课前欣赏歌曲丑奴儿,配图片。2、简介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奴儿令等。中国古代,诗人写成了一首词,按一定的旋律来吟唱,这旋律的名称,就是词牌名。3、今天,我们学习就来这首丑奴儿,一起读。二、感知愁意:1、读的真好听,谁再来读读。2、读出这首词中的一个字了吗?3、是呀,忧愁与感伤呀!让我们带着这种忧愁与感伤再来一起读。4、读得非常好,谁能再来把这首词节奏停顿读出来,从而更有韵律和味道?哪位同学试一试?

2、三、因愁而疑:1、感受到了吗?什么情感?2、是呀?忧愁呀?感伤呀?煎熬呀?无奈呀聚成了一个字就是愁,愁呀!愁!3、于是问题来了有什么问题?(作者辛弃疾为什么而愁呀?)是呀,辛大词人,你为什么而愁呀?问得好,继续问?(聚焦到一个字眼尽,这里面又包含着怎样的愁绪呢?)四、聚焦愁情:1、是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愁乃人之常情,古代的诗人词人曾在很多作品中写道了愁字愁情。2、聚焦品读。回到唐代:一读二问:这是一片怎样的愁情?三还原:画面理解。回到北宋:一读二问:这是一片怎样的愁情?三追问:作者为什么而愁?。五、识得愁味:1、也让我们再来问问辛大词人。说尽了愁滋味了吗?道完了愁滋味了吗?2、看

3、辛弃疾纪念馆图片,了解辛弃疾是干什么的吗?3、出示背景简洁,走进辛弃疾。(读完追问:从中你读出了辛弃疾为什么忧愁了吗?用四个字概括一下,他这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忧国忧民)4、辛词拓展。(解释意思:想起当年的战争岁月;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5、回到这首词进一步理解:少年时不识愁滋味、强说愁。到了现在,辛弃疾、报国无门,这就是他最主要的愁滋味呀!这愁能说吗?8、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体会。9、聚集到一个字,还是愁呀,面对这一个愁字,辛弃疾想到了那些画面?拿起我们的笔写下辛弃疾的心里想法。六、余韵了了:1、好,最后让我们再来听听那首歌丑奴儿。2、也让我们最后一次诵读这首词,同

4、学们就词的下阕。3、下课!课后填写自我评价表。4、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等待班级发言)(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5、(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以下为课本问题:(6)课文问题(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指关怀国事、怀才不

6、遇所引起的哀愁。词中“欲说还休”实际是统治者不许他发表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处处受到猜忌,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辛弃疾曾在论盗贼札子中提到自己的处境,说“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这正是“欲说还休”句的注脚。可见“欲说还休”反映了辛弃疾归宋后真实的生活处境。从艺术表现技巧方面说,作者在词末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深沉的感情用淡泊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他这首词外表虽然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7)请从本文和已经学过的辛弃疾另一首永遇乐各找出一个语典和事典,说说它们

7、在抒情言志上的作用。(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和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都是以典人词的佳作。前者围绕京口,精选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等人的事典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语典,表达了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后者精选张翰弃官归乡、许汜求田问舍、陈登鄙视许汜、刘备胸怀远大等事典以及“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言语)的语典,抒发了壮志难酬的郁愤之情。)(8)比较苏轼和辛弃疾的词,看风格有什么不同。(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创造力极强、创作成就极高、艺术风格多样化的作家。苏轼是全面发展的天才,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着精深的造诣;辛弃疾则以一生精力专攻词的创作,达到了宋词的巅峰。苏轼“以诗为词”,使词进一步“雅化”、“士大夫化”使执著现实走出了感性享乐的泥淖,把现实生活提升到了生命本体的高度;辛弃疾“以文为词”,进一步解放了词体,拓展了词的表现世界。)5、背诵四、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