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学习课件.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48946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学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学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学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学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学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学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学习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年版),药剂科,2015年8月13日国家卫计委医政管局发布了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原版(卫医发2004285号)同时废止。 2015年10月9日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新版原则进行宣传、培训、实施工作。 那么新版原则有了哪些变化?,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结果”为细菌、真菌性 感染依据。,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 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删除“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试验工作”,与

2、住院病人统一为“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提出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是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四: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及抗菌药物 药物特点制定抗菌治疗方案 提出根据病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给药方法,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并列出可予注射剂给药的六种情况。 给药次数中,删除了旧版中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者例外”这个注释;词汇“消除半衰期短者”被“时间依赖性抗菌药”

3、代替。,联合用药的指征内容中: 旧版的“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联合用药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中,删除了“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将“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改为“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附录1),分述预防用药目的、原则,并增加了关于针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方案和指征。 如: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新增”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2.将“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改为“抗菌药物在围手术

4、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 (附录2)。对预防用药目的和指征、手术切口分级、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维持时间等作了更为清晰、详尽的叙述。 其中更改的内容有: 1)抗菌药物预防在围手术期应用的品种选择作了修改,请根据现版(附录2)执行。,2)给药方法:由“术前”改为“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3)术中应追加一次抗菌药物条件改为: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1500ml。 4)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5)清洁-污染手术

5、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 6)明确提出: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7)增加“特殊诊疗操作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详见附录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与要求,1)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0% 2)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0%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s,5)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 不超过30%,原则上不联合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其中,腹股沟疝修补术(包括补片修补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颈动脉

6、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患者原则上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6)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 = 类切口手术前 0.51.0小时内给药例数/同期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总例数 100% =100%,7)新增了一个:静脉输液使用率,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门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人次/同期门诊患者总人次100% 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急诊患者静脉输液使用人次/同期急诊患者总人次100%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例数/同期住院患者总例数 100%,住院患者静脉输液平均每床日使用袋(瓶)数=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总(瓶 ) 数 /同期住院患者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注

7、明:指所有药物的静脉输液,不单指抗菌药物的静脉输液。,8)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30% 9)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合格标本)送检率50%,10)住院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合格标本)检查百分率80% 注释:所称合格标本是指下呼吸道痰标本(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数25个/低倍视野)、肺泡灌洗液、清洁中段尿液、组织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注意事项,1、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报告时限 1)死亡不良反应报告立即上报 2)严重的或新的不良反应15日内报告 3)一般不良反应30日内报告 2、发生不良反应或药害事件,应积极进行临床救治,做好医疗记录。,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过程及处理常见错误 1)三个时间不明确。 2)干预措施过于笼统。如“对症治疗”、“报告医生” 3)书写过于简单。如“皮疹,停药” 4)严重病例没有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记录。 5)门诊处方号或住院号要填写正确,住院病例要有相应病程记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