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小石谭记能力篇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9642654 上传时间:2019-10-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小石谭记能力篇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小石谭记能力篇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小石谭记能力篇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6 小石谭记能力篇 (新版)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小石潭记能力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力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卷石底以出_ (2)日光下澈_ (3)明灭可见_ (4)乃记之而去_2.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

2、”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第段是如何表现水的“清冽”的?请简要分析。5.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来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章中仅用寥寥数语来描写游鱼和潭水,却生动传神。C文章从各个方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D本文在写景中透露出作者与同游人高兴、愉悦的心情。二、语言运用。6.由于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小石潭成为湖南永州著名的景点。请你根据所学文章的内容为小

3、石谭写一段导游词。参考答案1 (1)弯曲(2)穿过,透(3)或现或隐(4)离开2 D D项和题干中的“以”都是“因为”的意思。A项,“以”的意思是“用”;B项,“以”表修饰,意为“而”;C项,“以”的意思是“凭借”。3 (1)潭水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关键词:可、许、皆、若、空游、依)(2)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溪水的源头。(关键词:势、犬牙、差互、源)4.【答案示例】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侧面烘托水的清澈无比。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在写水。先写鱼“空游无所依”,突出水清到了透明的程度;继而写鱼的影子都映在潭底的石头上

4、,更见水的清澈透明。 【解题思路】 该段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用鱼游和鱼影来表现水。然后结合文段内容具体分析即可。5 D D项,文中作者的心情由愉悦转为悲怆。6.【答案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大约120步的地方,这里石奇水清,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身心的好去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小石潭记,小石潭也由此闻名遐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吧。 【解题思路】 应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拟写该导游词,可包括景点的位置、自然风光、人文背景等几个方面。另外,应注意语言的连贯性等。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