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09621949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积累和运用(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凝(nn)望 留滞(zh) 可汗(hn) 襁褓(qin) B喑(yn) 哑 禁锢() 田圃(f) 踪(zn)迹 C喧(xun)嚷 丝缕(l) 荡漾(yn) 冻僵(jin) D颤(chn)抖 静谧(m) 疲倦(jun) 跳跃(y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A稍逊 妖饶 斗笠 银装素裹 B风骚 牧场 朦眬 一代天娇 C油膏 蓑衣 遥远 唯余莽莽 D歌谣 覆盖 睡莲 顿失滔滔3依次填入下列语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2分)当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识 的骗子,以免上当。每逢节日,看到同学与亲人团聚的场面,他总会 ,深深思念远在家乡的母亲。古人讲究称呼,对象不同称呼不同,对自己用谦称,对别人要用尊称,不能 。A形形色色 触景生情 混为一谈 B五花八门 触景生情 混淆是非C形形色色 睹物思人 混淆是非 D五花八门 睹物思人 混为一谈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海底两万里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尼摩船长的光辉事迹。B马航MH370航班的神秘失踪,将要正在成为民用航空史上最让人震惊的事件。C能不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D学校现在特别注重学生掌握科学的

3、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5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当与书中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感悟到人生的深意。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时,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因此,只要我们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寄托和重塑。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A“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B“当与书中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感悟到人生的深意。”这个句子中“人和事”是主语。C“只要我们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会得到寄托和重塑。”这一句是假设复句。 D如将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序是6古诗

4、词默写。(每空1分,共8分)(1)山舞银蛇, 。 (毛泽东沁园春 雪)(2)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沁园春 雪)(3)妇姑荷箪食, 。 (白居易观刈麦)(4)右手秉遗穗, 。 (白居易观刈麦)(5) ,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6)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7) ,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8)因思杜陵梦, 。 (温庭筠商山早行)7水浒传是初中生必读书目,请你完成(4分)(1)梁山泊_落草,汴京城_卖刀(将题目补写完整)(每空1分,共2分)(2)下列事件都与鲁智深有关: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拳打镇关西火烧瓦官寺大闹五台山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5、2分)A. B. C. D.二、语言综合运用(7分)8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 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点击查看大图据报载,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我们如何应对。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某市社科院对该市中小学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如下表:上网时间和触屏、触网年龄上网目的调查项目每天上网不少于2小时10岁前触屏触网10岁后触屏触网聊天交友玩网络游戏和看动漫学习和写博客所占比例704%67.7%32.3%26.3%44.8%28.9%【材料二】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

6、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材料三】端午节,中学生李晓天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包含的信息。(3分)【答】_ _ _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李晓天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李晓天的话,不少于30字。(2分)(3)请你写一句

7、关于“合理使用智能手机”的宣传语(字迹不清或超出格子均不得分)(2分)三、阅读题:(41分) (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3题。(19分)湮没在岁月中的读书时光踏上海岛,世界更安静了。沿着石子铺成的小路往前走,看到爬墙虎掩映着的绿房子,房前有一大片花圃,这就是我成长的故园。那一年我13岁,坐在花间的小石凳上,捧着一本红楼梦,从午后读到黄昏。 记不清是从何时起,到了周末,我坐在园子里,享受静静流淌的阅读时光。 园中读的自然是闲书,好在母亲从不认为闲书是“无用的书”。母亲年轻时家里穷,没上过几年学,这成了她的一桩憾事,也因此认为读书是第一等好事。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

8、到希望。 那个年代,课外书不多,偶尔买回一本,我便视作珍宝。这本红楼梦是我一个好朋友父亲从外地买回来的,看到它我眼前猛地一亮,跟好朋友商量了许久,她才勉强答应借给我看一周。 我正看得起劲,听见母亲隔窗喊道:“该吃饭了。”我站起身舒展舒展腰,远远地看到我的好朋友朝我家过来,赶紧把拿着书的手背到身后。 “说好的,我来取书了。”她走到我跟前并硬声说道,果然是来催我还书的。 我刚想开口说话,喉咙里像伸出一只手,把到嘴边的话摁了回去。沉默片刻后,我突然结结巴巴地说:“书不小心丢了。”她呆住了,脸上露出比哭还要难看的神情。 “当心蜜蜂。”慌乱中我随手一指,她扭身看去,我趁机把书藏在花叶间。随即跑上前去,把

9、她拖进屋,我拿出一堆零食,说:“送给你,算我向你道歉。” 哄走了她,我正暗自得意,身后传来一声低吼:“把书拿出来。”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窃书不为偷。”我为自己辩驳。 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第一次见母亲生这么大的气,我很羞愧,将头低了下去。 我把书还给了好朋友,后来搬家的时候,她又送给我留作纪念,我一直珍藏至今,这本红楼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 上高中的时候,离家很远,我只好住校。繁重的学习之余,让我喘不过气来。但我还是抽空阅读,尤其爱读诗歌。每一首小诗,都如清晨的露珠般清澈美好,滴落在我的心间,让烦躁的心变得很宁静。上班以后,变得很忙碌,但在

10、空闲时,我尤爱读散文,那忙碌的生活似乎也放慢了脚步。除了读书,我还尝试写作。最初的几年间,稿件采用的少,被退回的居多。多丽丝莱辛的话提醒了我:作家不会出自没有书的房子里。 我淘来很多新书,塞满两个书柜。随后的很多年间,一杯茶一卷书,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倘若哪天没读书,我便会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好似白活了一天。夜深人静,再次提起笔,心里多了份坦然。那些顺着笔尖淌出的文字,洒落在纸页间,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将稿子一篇篇寄出。意外的是,投出的稿件相继发表了。 又是一个晚上,月光透过窗棂,洒入书房。我坐在桌前,捧起一本书,开启心灵的旅行。从青涩到成熟,读书让我经历

11、一次次的蜕变。那些细碎的读书时光,弥漫在心灵深处,寂静生香。 9. 阅读全文,完成表格内容。(4分)读书读书的意义13岁时读红楼梦开启了我的阅读之门高中时读诗歌上班后读散文上班后读淘来的书伴我度过宁静的孤独时光1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多次出现的自然环境有何相同特点和作用?(3分) 【答】_ _ _ 11.文中两处写到母亲的“目光”,试揣摩母亲当时的心理有何不同。(4分) (1)每每看到我读书,她的目光里就隐隐地闪着光,恍若看到希望。 【答】_ _ _(2)母亲的目光紧紧盯着我。 【答】_ _ _12如果把“母亲瞪大眼睛喝道: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做人,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改为“母亲喝道:快把书还回去!”好不好?为什么?(4分) 【答】_ _ _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4分) “朱泽培加里波第”,冬妮亚随即纠正他。她接着问:“您喜欢这部书吗?” “非常喜欢。我已经看完六十八本了。每次领到工钱,我就买五本。加里波第可真了不起!”他赞赏地说,“那才是个英雄呢!我真佩服他。他同敌人打过多少仗,每回都打胜仗。所有的国家他都到过。唉!要是他现在还活着,我一定去投奔他。他把手艺人都组织起来,他总是为穷人奋斗。” (1)材料选自名著 。材料中的“我”是 (填写人名)(2分)(2)结合本文和阅读材料的内容,说说你对读书的认识。(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